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57

第57章 7、小儿感冒

小儿更容易患上感冒,这与他们机体的生理特点、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

“健康自测”

鼻塞。

流鼻涕。

咽喉肿。

食欲不振。

呕吐。

腹痛。

腹泻。

高烧。

“常识”

感冒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医学观察,一个孩子在一年内往往反复发生感冒数次之多,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容易感冒。

这是孩子体内缺锌的缘故。专家指出,缺锌能影响免疫反应,缺锌动物的脾及胸腺表示重量下降,尤其能影响细胞免疫功能。人体缺锌可改变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人体缺锌可使T淋巴细胞功能降低,而且可改变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功能,增加循环抑制性T细胞数量,降低循环辅助性T细胞数量。

研究显示,锌在一些淋巴细胞功能调节中可能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孩子会频频的感冒总不见好。令人忧虑的是孩子体内缺锌后,还会影响钙等元素的吸收,而钙是孩子身高增长的关键元素,这就容易造成孩子发育缓慢,体质差,容易被细菌感染。

为此,专家建议父母除让孩子多锻炼身体,给孩子吃一些锌、钙含量较多粗粮,注意个人和公共卫生等外,还要给孩子服用高效、均衡营养的补锌补钙制剂。

小儿抵抗力弱,感冒后炎症容易波及下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合并症。此外,小儿感冒可引起心肌炎、肾炎,甚至危及生命。小儿还容易得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而这些病在早期也有类似感冒的一些症状,由于小儿表达能力差,往往不能明确说明自己哪里不舒服,不会说话的婴儿更是如此,因此父母对小儿的感冒症状不可掉以轻心,发现病情异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早春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儿童机体抵抗力低,很容易感冒。儿童感冒后易患急性喉炎和急性中耳炎,应当引起家长注意。

小儿急性喉炎常见于6个月至4岁幼儿,感冒后容易诱发。此病一般都有感冒、受凉等诱因,起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当喉部的炎症侵入声门下区时便发出“犬吠样”咳嗽,严重的患儿鼻周围发绀或苍白,指甲和趾甲发绀,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对于患急性喉炎的患儿,首先要减少孩子的哭闹,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对于特别烦躁的孩子也可给予少量镇静剂,小儿急性喉炎的治疗关键是要足量应用抗生素和激素,以消除炎症和喉部水肿。如果患儿出汗较多,体内脱水,应静脉补液。也可行雾化吸入疗法,把药液直接喷在咽喉部,效果更快、更好。对于重度呼吸困难的患儿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术。

儿童急性中耳炎也是儿童感冒后的多发病,多见于1~6岁的儿童。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后常常发热,体温高达40℃以上,中耳腔的炎性分泌物甚至脓性分泌物渗出,可刺激鼓膜,造成耳朵疼痛难忍。较小的儿童不会诉说耳痛、耳鸣等症状,常表现为搔耳、揉搓耳、摇头、哭闹不安,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孩子患急性中耳炎后,应及时应用抗生素,耳朵里可滴酚甘油滴耳液。鼻腔里滴低浓度的氯麻滴鼻液,可使咽鼓管通畅。如果不及时治疗,鼓膜因炎症反应可能会穿孔,如果穿孔不愈合,就会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秋冬季节是儿童感冒的多发季节,小儿感冒并发心肌损伤或病毒性心肌炎是家长最担心的事。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胡彦宏介绍说,每逢感冒高发季节,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就诊的患儿中,都会有因未及时就诊而发展为急性心肌损伤和心肌炎的患儿,有些患儿就诊时已经病情危重,不得不立即住院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心肌损伤的一种疾病。多发于青少年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长出气)、乏力。因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的各项机能还不完善,易受各种外来细菌、病毒等因素的侵袭,而心脏就是其中之一。小儿的心脏由于对缺氧和缺血的耐受力低,所以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衰。而小儿心衰一般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有的患儿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增速,同时出现呕吐、烦躁、多汗、面色苍白、紫绀、四肢发凉、脉快无力,听诊肺部有啰音。此时,若不及时就诊,患儿很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多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小儿在心肌炎出现前数日至1~3个星期表现为感冒或胃肠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恶心、全身不适等,常伴肌痛、关节痛。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一般为精神萎靡,面色发白,乏力,多汗,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自述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浮肿、气急、活动受限等心功能不全症状。有时发病急骤,突然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亮、四肢冰冷、发紫等症,甚至猝死。

专家提醒,因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即使生病期间也会奔跑、打闹、嬉戏,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感冒进一步加重而诱发心肌损伤甚至发展成心肌炎。所以,小儿感冒时应注意休息、保暖,以防反复感冒,同时应适量饮水,吃清淡饮食,食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或适当补充维生素C。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和家长因害怕耽误学习,感冒期间仍坚持上学,这样会因过度劳累而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加重,是不可取的。

“治疗”

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小儿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

1.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

2.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感冒药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

3.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预防”

防止小儿着凉。

全面均衡的饮食。

充足的睡眠。

多接触大自然。

多呼吸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