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42

第42章 6、鼻疖

不少人平时都有抠鼻子、拨鼻毛、挤压鼻尖部皮脂腺的习惯,结果有时就会引起局部感染而导致鼻疖的发生。很多患者都认为,鼻疖是一种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鼻疖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自测”

全身不适。

局部隆起,周围浸润发硬、发红。

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

上唇、面部、下脸等处肿痛。

发热。

畏寒。

头痛。

“常识”

1.什么是鼻疖?

鼻部和上唇有丰富的血管网,这些小血管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小血管不同,它没有静脉瓣,血液可以上下流通。因此,面部的“危险三角区”如发生细菌感染,细菌就很容易沿着血管网扩散,引起面部肿胀。如果细菌沿静脉血液窜入颅内,可以引起颅内感染,严重者危及生命。

鼻疖,也称鼻疮,通常生于鼻孔前端,之所以出现鼻疖,是因为鼻孔内的分泌腺及毛孔通道受到阻塞、发生细菌性感染,结果引起毛囊、皮脂腺、汗腺发炎、化脓。所谓面部的危险三角是指从鼻梁的根部到两口角之间各画一条线,两口角间也画一条线,这样就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区域就称为“危险三角区”。

2.疾病病因。

(1)糖尿病者和抵抗力低弱者易患本病。

(2)继发于慢性鼻前庭炎。

(3)挖鼻或拔鼻毛致鼻前庭皮肤损伤和继发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治疗”

1.切忌用力挤压疖肿,也不要用手触摸。

2.控制感染、预防颅内并发症发生。

3.症状轻、疖肿小的可口服抗生素,局部涂碘酒或消炎膏。

4.症状重、脓肿严重时,要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

5.疖肿未成熟者,通过局部热敷等方法促进疖成熟、穿破。

6.未成熟时忌作切开引流。疖肿已成熟者,待疖肿自行穿破或用探针蘸少许纯石炭酸腐蚀脓头,促使其破溃排脓,亦可用尖刀将脓头表面薄层皮肤轻轻挑破,取出脓栓排出脓液。

7.切开时应注意不可伤及周围组织。

“预防”

普及个人卫生常识,改掉挖鼻和拔鼻毛的习惯。

积极防治鼻炎和鼻窦炎。

保持大便通畅。忌一切辛辣、酒类食物。

一旦发病,在初、中期切忌暴力挤压。

多饮开水。多休息,切忌激烈劳动或运动,特别是低头位工作。

及时换药。局部保持清洁,并注意引流通畅。

愈合后,在创口上再贴小膏药或橡皮膏7~10天,以免产生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