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34

第34章 12、骨折

所谓骨折,顾名思义,就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健康自测”

疼痛。

畸形。

肿胀。

瘀斑。

肢体远端感觉麻木。

运动障碍。

“常识”

1.什么是骨折?

骨折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破坏了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通常情况下,骨折的诱因可以分为病理性和外伤性。病理性骨折乃骨骼本身有病,在正常或轻伤情况下而造成的骨折。外伤性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使骨质的连续性中断而发生骨折。骨折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而分为闭合性骨折〔骨折处或其附近皮肤和肌肉未发生破裂〕和开放性骨折〔骨折处或其附近皮肤和肌肉破裂,骨折片与外界空气相通,甚至骨折端外露〕,从骨折的形状和骨折端有无错开或移位及暴力程度,又可分为不完全和完全骨折,或粉碎、螺旋、横、斜、相嵌骨折,以及有无移位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破坏或中断。由外伤引起者为外伤性骨折;发生在原有骨病(肿瘤、炎症等)部位者为病理性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为开放性骨折,如与外界不通则为闭合性骨折。此外,还可根据骨折的程度、稳定性和骨折后的时间作出其他分类。骨折发生后常在局部出现畸形、疼痛、瘀血、压痛、肿胀、活动受限及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等。一般多可据此作出诊断。当然,如果骨折损伤了神经、血管等,则会出现相应的表现,由此应注意是否有其它器官同时损伤。

一般而言,为了确诊和进一步了解骨折类型、部位及指导治疗,X线检查是必要的。通常,骨折经过适宜的治疗,如复位和固定,在骨折段有良好血液供应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多可自行愈合。骨折的正确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是减少患者痛苦、防止再损伤或污染的重要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妥善固定。肢体骨折时,用夹板固定最好,同时也可用木板、木棍代替,如无代替物,上肢骨折可绑在胸部,下肢骨折同另侧健肢绑在一起,亦可起到暂时固定的作用。

那么,脊柱骨折则应平卧于门板或床板上,避免旋转、屈曲、后伸。如为开放性骨折,则应用清洁布或急救包包扎。搬运或运送到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固定。如骨折合并颅脑损伤及其它重要脏器损伤,要密切注意神智和全身状况的变化,并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2.骨折分类。

骨折分类的目的,在于明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利用临床上正确、完善地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依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第一,陈旧性骨折,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

第二,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依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第一,不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第二,稳定性骨折,骨折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等。

(3)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第一,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第二,外伤性骨折,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4)依据解剖部位来分类。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5)依据骨折的形态分类。

第一,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

第二,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第三,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第四,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第五,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生部分凹陷。

第六,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第七,压缩骨折,松质骨由于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第八,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第九,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骨干部。

(6)依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第一,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

第二,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属完全性骨折。

(7)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以将骨折分为:

第一,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第二,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治疗”

如果发生了骨折应就地检查,紧急处理。根据受伤的形式而判断骨折发生的可能性,骨折呈开放性外露或形成假关节诊断较容易。就地处理检查时,动作要准、稳、快、轻,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搬动。如果有脏器损伤或休克者,应先予抗休克治疗及脏器的修复处理。

在送往医院时应临时固定骨折部位,可防止骨折端再次损伤软组织,利于止痛、抗休克和抗感染的治疗。临时固定范围一般包括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可就地选用木板、棍棒等材料。开放性骨折的伤口可采用加压包扎法。对离断肢体可用洁净的布包好,外面可加冰袋以降温,为断肢再植创造条件。若为闭合性骨折,畸形较明显,游离骨折端有损伤血管、穿破皮肤和神经的可能性,宜牵引伤肢远端纠正畸形,然后用夹板固定。经初步固定后疼痛可减轻,可立即给予患者杜冷丁、吗啡等止痛药,或针刺镇痛。

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固定、复位和功能锻炼,开放性骨折在全身情况改善、纠正休克后尽早进行清洁创面,用手法使之成为闭合性骨折。复位的方法一般多常用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法及手术切开复位加用内固定法等。

另外,在固定后尚可辅以中药外敷、熏洗或内服,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凡疑有骨折者皆可按骨折处理,在临时固定后方可移动。X线检查为骨折的特异性诊断,骨折的愈合期则依据个体年龄大小、骨折部位、受损程度、体质差异等不同而各异,一般依据X线片判断的骨愈合为准。

“预防”

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虾皮、豆制品、芝麻、牛奶等。

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嗜好低钙饮食等。

要防止外伤的发生。

居室里的地板和鞋子要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