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疾病自查自疗手册
10649300000020

第20章 20、脑出血

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健康自测”

意识障碍。

头痛与呕吐。

大脑性强直与抽搐。

呼吸较快。

血压高低不稳。

高热。

“常识”

1.脑溢血概念及症状。

所谓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其常见原因是高血压。

有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所以,过去常有人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等,并可有头痛和血压升高。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硬化有关。血管的病变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通常所说的脑溢血是指自发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表现为失语、偏瘫,重者意识不清,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头痛、呕吐。

脑溢血发病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绝大多数患者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2.突发脑溢血怎么办?

脑溢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它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出血灶的部位,血液能直接压迫脑组织,使其周围发生脑水肿,重则继发脑移位、脑疝等。

脑溢血较为典型的表现有:侧的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或瘫痪,这时病人常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跌倒,或手中的物品突然掉地;同时,病人还会口角歪斜、流口水、语言含糊不清或失语,有的还有头痛、呕吐、视觉模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患者发生脑溢血后,家属应进行紧急救护。

(1)如果患者昏迷并发出强烈鼾声,表示其舌根已经下坠,可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舌头,轻轻向外拉出。

(2)保持镇静并立即将患者平卧。千万不要急着将病人送往医院,以免路途震荡,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痰液、呕吐物吸入气管。

(3)患者大小便失禁时,应就地处理,不可随意移动患者身体,以防脑出血加重。

(4)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注意保暖,天热时注意降温。

(5)可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

(6)在患者病情稳定送往医院途中,车辆应尽量平稳行驶,以减少颠簸震动;同时将患者头部稍稍抬高,与地面保持20度角,并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治疗”

1.常规治疗。

(1)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

(2)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

4.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

5.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

“预防”

必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做到定期检查,采取服药措施。降低或稳定血压,防止血压突然增高。

发现动脉硬化,必须早期治疗,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以保持血管的弹性。

精神必须乐观。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上升。

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

饮食必须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也不宜过多食。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尤其对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者更为重要。

必须忌烟酒。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促使血管破裂。

大便必须经常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必须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形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必须适当的坚持体育锻炼,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激烈的运动或过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