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10648500000064

第64章 桔梗王

大别山区某地,有一座废弃的桔梗王庙,它是谁修造的?为什么要修建呢?这里面有一个传说。

大别山区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尽管山势陡峭,重岚叠嶂,云烟缭绕,却生长着无数闻名全国的中药材,比如:桔梗、沙参、苍术、白芷、黄芪……等等。其中当数桔梗出类拔萃。据《药典》记载,大别山区所产桔梗,又名玉桔根,白大、肥厚,药味纯正,药香醇实,除了渲肺、排脓、祛痰等药用价值外,还可食用,有土人参之誉。先前,本地桔根藏龙卧虎,不为世人所知。清朝末年,为结束“三不管”的局面,鄂豫皖交界地建制新集城。打开旧地图便可看到,新集城南可望汉口,北可达光州,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从此之后,山里的许多珍贵土特产便以新集城为集散地,南调北运。当时,虽然新集城还很偏僻闭塞,交通十分不便,却仍不乏商贾云集这里,以贩卖山货为业,发了大财。其中有一个马老板开办一家“荣民药行”,专门倒运山里的名贵药材桔梗,牟取高利。

马老板坐收其利,当然不会亲自上山采药,而是从采药郎手中收购。采药郎散布各地,路远的不便直接送到新集城,这样,二道贩子、三道贩子也就应运而生。只有其中的一个吴药郎,所采桔梗经过去皮晾晒,直接销售给荣民药行,价格实在,双方早有约定,合作默契。

吴药郎自十四岁开始以采药为生,迄今已有三十年历史,对桔梗的行踪和分布自然了如指掌。这桔梗,耐寒、耐旱、喜温,多在土厚的山腰间集中生长,今年定居这一方,明年又移民那一方,似有一双巧手在决定着它们的活动。因为名贵,所以数量也有限。吴药郎掌握这些规律之后,能一瞅一个准儿,翻山越岭不跑空路。不过,要收到药效最好的桔梗,还是以秋采、个大为佳。先前,吴药郎所采药材,均出售给附近的郎中和生药铺,价格低廉,收入勉强度日。自从“荣民药行”开办以来,药材直销给马老板,收入猛增。马老板之所以想拉拢吴药郎,就是看重他的丰富经验,想通过他了解桔梗的荣衰,便于控制药市。

这一年,桔梗大走俏。为了收购更多的桔梗,贪财的马老板把收购广告贴到大山深处,出价极具诱惑。一时间,无数山民跃跃欲试,很快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采桔梗大军。

眼看着山上的桔梗越来越少了,吴药郎心中有些着急,也有些愤然。心想:你们图一时之利,却把我吴某的饭碗给抢了啊。正在这时,他脑子一转,想起了一个名字:桔梗王。如果我能挖出一支桔梗王,岂不胜你们千万倍?

所谓桔梗王,就是传说中的千年老桔梗,顾名思义,千年才能长成一支,所以绝无仅有,十分稀罕。马老板就曾当面许诺他:如果采一支九翎桔根王送来,付千金之值。听老一辈人讲,桔梗王隐身于人迹罕至之处,非常人能识破它,又会遮眼法,难以觅踪。吴药郎自信他的眼睛经过几十年的锻炼已如鹰如鸷,只要眼力所至,任何桔根难逃一劫。但这么多高山,去哪里寻找呢?其实一般的高岭,任凭多么险峻,他都去过。只有五十里外的大麦岭未曾蹑足。这大麦岭,斧削刀劈,任何人都望而却步。有民谣为证:大麦岭,尖又尖,上山如上天,有人上得去,必定是神仙。要想得到桔梗王,看来非要当一回“神仙”不可。他找来优质苎麻,绩成长索,一端绑上飞镖。然后腰挂药铲,来到山下,勘罢路线,就往山上放飞镖。待那镖镞缠在山腰一棵树上,便顺绳而上,如此几番,终于爬到山巅。回头看时,山墙如削,白云绕怀,令人头晕目眩,惊出一身冷汗。

就在这时,他大叫了一声:一丛九苗桔梗!一点不假!他迟疑了片刻,狂奔过去,取出药铲就刨土。很快,一根硕大的已成人形的桔根露出土面,有手有足,轮廓分明;那九支花翎,犹如王冠戴在头上。自己梦寐以求的桔根王,终于找到了。吴药郎满脸欢笑,感到阳光也灿烂起来了。

他装好桔根王,拴好绳子顺绳而下。然后不顾一切地来到新集城,准备换起那足够吃喝半辈子的一千两黄金。

谁知,荣民药行的马老板接过桔梗王,眼睛突然睁得溜圆,嘴巴合拢不住,半天才啊地一声,惊叫道:“造孽呀!造孽呀!”

“这是什么意思?”吴药郎不解地问。

“你可知道桔梗仙子的传说?”马老板反问。吴药郎摇摇头。

据古书记载,桔梗仙子本是天上的一名仙女,一旦人间有千年桔根王长成,王母娘娘就派桔梗仙子附身于桔梗王,使其身有灵气,主宰四方桔梗的生衍繁殖,以解除人间百病。

吴药郎文盲一个,哪里懂得这些?原来,因桔梗仙子附体的桔根王平日隐身于人足罕至之处,常人是难以发觉她的。自从桔梗被采挖殆尽后,桔梗仙子悲愤欲绝,便脱离了桔梗王,回到天上。恰巧在这时,吴药郎发现了已失去灵气的桔梗王,将它采去。这就意味着,桔梗从此销声匿迹了。

“我混蛋呀!”吴药郎明白后,后悔得直捶着自己的脑袋,忧郁而死。

“我只求生财,不图保护,罪孽也不轻啊。”马老板也自知罪孽深重,便倾其所有修造一座桔梗王庙,内供桔梗仙子像。吴药郎日日守在庙前烧香叩拜,乞求桔梗仙子显灵,还桔梗于人间。

但桔梗真正还于人间的,是很久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