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一梦潇湘冷清秋
1064600000140

第140章

闻言黛玉不由喜道:“既是皇阿玛爱吃,明儿臣媳再炖了来。”

雍正帝听说,摆手笑道:“你与老四的心朕都明白,只御膳房里什么没有,要你每天天不亮便起来与朕炖汤?这会子老四还不定心疼成什么样儿呢,倒是自明儿起免了的好。”

说得黛玉面上一红,因不好意思的道:“四爷的心与臣媳都是一样儿的,惟愿皇阿玛能早些儿痊愈,便是辛苦一点,又有何妨?”

呵呵笑了几声,雍正帝方正色道:“果真你们想朕早些儿痊愈,便趁早与朕生个皇孙罢……”

一语未了,就听得外面儿小太监高唱:“四贝勒爷到!”

便见一身朝服的弘历急匆匆行了进来,行礼问安毕后,方笑道:“今儿个皇阿玛瞧着气色倒好,只怕过几日便可上朝处理国事了。”

闻言雍正帝不由假意怒道:“这么些年来朕都未叫过一声儿累,你才监了几日国,就觉得累了,巴不得朕早些儿好起来,让你好受用?”

说得弘历讪讪的,因摸了摸鼻子,方笑道:“儿臣亦只是想早些儿见到皇阿玛以往那种无坚不摧的英姿罢了。”

“朕才与你媳妇儿说,想早些儿见着朕痊愈原亦不难,只要你们尽快与朕生个小皇孙即可,只不知你们什么时候能让朕如愿以偿呢?”嘴角儿虽浸着笑,雍正帝扫向弘历的眼神却是含着几分警告与提醒的,亦即在暗示他,他可一刻亦未曾忘记过当日父子二人的约定。

弘历心里原就有鬼儿,如今再接收到皇父的警告眼神,俊脸不由微微抽搐了一下儿,方强笑着打哈哈道:“回皇阿玛,此事儿到底是急不来的,幸得还有五弟六弟在,只怕皇阿玛的愿望不日便可实现了。”

说得雍正帝与皇后皆是好气又好笑,因啐道:“正说你呢,就知道拉上你五弟六弟垫背儿,那里像个当哥哥的?”

弘历听说,一声儿不敢吭,因不住拿眼四处乱瞟,却见黛玉正刮着脸子羞他,不由又是咬牙又是好笑,一面在心里决定,待晚间家去后,定然要好好儿“收拾收拾”她!

说笑了一会子,便有熹妃齐妃等人来请安。一时裕嫔亦来了,说话儿间便旧事重提,提及了弘昼大婚之事,皇后因笑道:“原是早该与老五办的了,倒不想这事儿那事儿的耽搁,竟耽搁至如今了,索性趁着如今清闲,与他们小两口儿办了罢,亦算是了却了臣妾与裕嫔妹妹的一桩心事儿,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雍正帝听说,沉吟了片刻,方点头道:“着钦天监挑好日子罢。”

熹妃齐妃便笑道:“咱们皇室又有一桩大喜事儿了,明儿可要好好儿热闹一番,亦算是彻底送别前一段儿的不顺罢。”

皇后因又向黛玉道:“你五弟府邸与你们府邸紧邻,如今他府上又没个主事儿的,明儿少不得要你帮着操持一番,将来待你弟妹过了门,自然好生谢你的。”

黛玉便笑道:“这原是该的,皇额娘只管放心。”

又说了一会子,便有人来请弘历接见来奏事儿的大臣们,他方辞了雍正帝等人,往乾清宫去了,余下黛玉又陪着说笑了一会子,亦告辞家去了,不提。

是晚弘历来家时,便有弘昼跟着撵了来,见了黛玉,不住的作揖,“多谢嫂子在皇阿玛皇额娘面前替弟弟美言,弟弟才能这么快的如愿以偿,明儿嫂子有什么事儿只管吩咐,弟弟在所不辞。”

黛玉听说,莞尔一笑,道:“可是择定婚期了?是那一日?”又道,“我并没替你美言什么,不过是皇额娘与裕嫔娘娘商议出来的结果罢了。”

弘昼笑道:“择了十二月八日,距今还有两个多月光景儿,万事尽够准备妥了。”

适逢丫头来回摆饭了,弘昼亦不客气,坐下便吃将起来,饭毕又与黛玉商量了一下明儿大婚该作那些准备后,方急匆匆回自己府邸去了,不在话下。

雍正帝的日渐康复,使得大清过上至皇后妃嫔、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沉浸在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里。然而,这片巨大的欢乐的海洋,却并不包括京城外郑各庄的理亲王府上下。

那理亲王与元春原是计划好了只待雍正帝一驾崩,便领着自己的三千死士,杀进宫门,趁乱逼宫篡位的。却不想,据太医说早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的雍正帝,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起来,并大有不日便可痊愈,重新上朝听政的局势,端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如今的理亲王虽在元春的长久蛊惑下,深以为自己身为圣祖爷的嫡长孙,就该继承皇位,君临天下的,然这些年来到底见多了雍正帝的心狠手辣、不留余地,想着连其亲生儿子弘时他都不留一丝儿余地,说赐死便赐死,何况隔了辈儿的自己哉?倘其真病得无药可救了,他还有胆量与之抗衡一下儿,若是他真好了起来,便是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亦不敢轻易去挑衅他的啊!

因百般埋怨起始作俑者元春来,说她:“早知道就不该听信你的‘妇人之见’的,如今倒好,弄得本王骑虎难下、进退维谷,等不到皇上先驾崩,本王倒先‘自作孽不可活’了!”

元春听说,不敢回嘴,只得赔笑着道:“太医不是说皇上只是比先稍稍好了一些儿吗?先病得那么重,那里能这般轻易痊愈的?指不定是皇上为稳定民心,故意放出来的烟雾弹亦未可知,不然以皇上那种多心多疑,唯我独尊的性子,这会子为何还要让四贝勒、五贝勒监国,而不自己处理政事儿的,王爷请稍安勿躁!”

心里却是在直打鼓,若是雍正帝真的康复了,他们如今的局面可真真是进退维谷了。进吧,雍正帝毕竟不是善与之辈,一旦事败,她简直不敢想像自己的下场!随着事情的不断向前发展,她早已摒弃了当初只要拿出密旨,便可为自己的儿子讨得一个王爷封号儿的想法儿,现在的她,想要的早已是更多了,一个小小的王爷之母,俨然已满足不了她的胃口了,因此她已决议,此番一定要冒险赌上这么一把了!

退吧,三千死士已经训练了两个多月,就地解散已属不可能之举,而养着他们,一个月就是几十万两,理亲王府又该到那里去筹备这么多的银子,来应付这不知道何时才能有所改变的局面?

“稍安勿躁?”冷哼一声,理亲王脸上的怒气比方才更甚,“三千张嘴等着吃喝,你让本王怎么安得下来?那些人可都是些个亡命之徒,有银子的才是亲爹,若是一个不慎惹恼了他们,咱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说着恶狠狠的比了一个“杀”的手势。

元春见状,不由瑟缩了一下儿,方颤声道:“那咱们如今可该怎么样儿呢?”

“怎么样?你问本王怎么样?你不是一向自诩最足智多谋的吗?”冷冷的嘲讽了她一下,理亲王方无奈的叹息了一声,道:“还能怎么样,不过过一日算一日罢了,像你说的,指不定明儿皇上又恶疾复发,一病不起了呢?到时咱们还是有机会的!”一面抬脚便欲往外去。

行至门边儿,他又折了回来,道:“上次的五十万两,除过本月的粮饷后,只余下一少半儿,至多撑得过下个月中旬,尽快想法儿筹银子去罢。”方头也不回的走了。

余下元春怔了半日,方回过神儿来,因软软的靠到榻上,开始再度为银子的事儿发起愁来……

今年的冬天倒比往年来得早了些儿,不过才出了十月中旬,天空已淅淅沥沥漂起了雪珠儿,虽则白天仍日日放晴,人呆在外面儿一会子却亦受不住,因早早穿起了大毛衣衫。

这一日,荣府内贾母正坐在自己上房内的熏笼前,与王夫人商议要与宝玉挑选两个绝色的丫头放在房里。原来自成亲那日闹出宝钗丑事儿后,宝玉不独未再进过新房一步,连带的把王夫人薛姨妈都不再理,只每日跟在贾母身边过活儿,晚间亦歇在贾母房里的碧纱橱内,倒让贾母心中十分称愿。

然宝玉如今到底大了,跟前儿没个好人儿伺候亦是不像,原本依贾母之意,是要立时与之娶进一个大家姑娘作二房奶奶的,只碍于元春说过一旦事成后,必定与他指个公主格格,方暂时按下了这个念头儿,决定先挑上两个好的屋里人。

王夫人经过宝钗一事,自觉无颜见贾母,因此这一阵说话儿做事儿都不觉矮了一头,自是贾母说什么,便是什么了,于是此事便三言两语之间敲定了。

见自己目的已达成,贾母遂毫不客气的下起逐客令来,“我也累了,想歇息一会子,这里很不用你伺候了,下去罢。”

不想王夫人却不愿就走,而是忸怩了半日,方犹犹豫豫的问道:“不知老太太何时让宝玉回新房那边儿去?好歹宝丫头是新媳妇儿,总这么让她独守空房,传了出去亦不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