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10643600000067

第67章 (5)三次辞官传佳话

张鼎丞生前多次说过,“共产党人从参加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党。几十年来,同我一起战斗的同志很多都牺牲了,我是革命征途中的幸存者。想到已经牺牲的同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向党伸手要名要利。”张鼎丞对革命作过很大贡献,但从不计较个人名利。

1945年,党中央为了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局面,9月19日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示新四军“调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浙东我军即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同时决定,中共中央华中局北移山东,与山东分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中另组分局,受华东局领导。20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提出将来华中分局的领导名单。

10月上旬,张鼎丞到达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江苏淮阴。中央此次派张鼎丞到华中,是为了加强华中军事工作的领导,要他担任苏皖军区司令员。张鼎丞考虑到率部北撤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在苏浙多年,熟悉情况,作战有经验,因此,他向中央建议让粟裕任司令员,自己担任副司令员。中央同意了他的建议。

10月27日,华中局传达了中央命令,任命粟裕、张鼎丞为苏皖军区正副司令。粟裕得知后,于当天电呈中央,请求改任副职。他在电报上说:“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为此,曾再三请求华中局,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未蒙允许。为符众望以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再电呈请求中央以鼎丞同志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党中央所给予之光荣任务。”

10月29日,中共中央电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认为粟裕的提议“是有理由的”,“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此时不称苏皖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10月下旬,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后正式组成华东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及以张鼎丞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组成的新四军华中军区也在淮安正式成立。张鼎丞和粟裕这种互谦互让,以大局为重,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生动事迹,在华中广大干部群众中传为佳话。在著名的苏中战役期间,张鼎丞统管军区一切事务,参与运筹谋划,而粟裕在前线指挥作战,他们一前一后,密切配合,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喜人战绩。毛泽东对华中军区的张粟不仅指挥好打胜仗,还抓紧战斗间隙部署推进土改工作表示赞许。

1953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张鼎丞调任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不久又任命他为代部长。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张鼎丞被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连选连任。1964年,张鼎丞已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这时他已经60多岁,感到年纪有些大了,常常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便两次去找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请求中央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不要再提名他为检察长候选人,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这个职务,后来大会还是选举他为检察长,他感到很遗憾。

1975年1月,他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张鼎丞坚决拥护党和国家关于改革干部制度的决定,认为是一次富有远见的重要决策。1980年8月,在第五届全民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他主动请求辞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决定,受到人民的称赞。

小资料:

开国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1949年6月至1953年7月:张鼎丞(书记)

1953年7月至1954年10月:张鼎丞(第一书记)

1954年10月至1955年4月:叶飞(第一书记)

1955年4月至1956年6月:叶飞(书记)

1956年7月至1968年8月:叶飞(第一书记)

1970年4月至1971年3月:韩先楚(革委会核心小组组长)

1971年4月至1973年12月:韩先楚(第一书记)

1974年11月1982年2月:廖志高(第一书记)

1982年7月至1986年3月:项南(第一书记)

1986年3月至1993年12月:陈光毅(书记)

1993年12月至1996年10月:贾庆林(书记)

1996年10月至2000年12月:陈明义(书记)

2000年12月至2004年2月:宋德福(书记)

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卢展工(代书记)

2004年12月至2009年11月:卢展工(书记)

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孙春兰(书记)

2012年11月至今:尤权(书记)

§§第十四章 江西省委书记 陈正人

陈正人的家乡江西省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曾多次在遂川境内指挥战斗和领导武装斗争,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陈正人成为开创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与领导的万安暴动,引起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并亲笔写信予以声援。陈正人执笔起草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施政大纲》,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代表工农利益的施政大法,成为井冈山地区和后来赣南、闽西等根据地建设的蓝本。陈正人将领导土地革命斗争和东北地区的土改经验,运用于解放初期江西的政权建设与经济发展,得到党中央和中南局的肯定和赞扬。

简历

1907年,12月5日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

1923年,考入省立第六中学。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任中共遂川特支书记。

1927年,组织发动万安暴动,任中共遂川县委书记。

1928年,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后任特委副书记。

1929年,任中共安福中心县委书记。

1930年,任中共湘赣边区北路特委书记,江西省行委宣传部长。

1931年,任中共赣西南特委宣传部长、江西省委书记。

1932年,任江西省苏维埃副主席。

1938年,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1940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长。

1945年,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6年,任中共辽吉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1949年,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

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部长。

1955年,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

1959年,任中央人民政府农业机械部部长。

1972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49年5月23日,陈赓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南昌。江西全省解放后,担任辽吉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的陈正人,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正人于6月6日抵达南昌上任,成为开国第一任江西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