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谭震林担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首任主席。毛泽东得知工人出身的谭震林当了第一位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后,十分高兴,立即指示中国工农革命军红一团政委宛希先送给谭震林5支枪,帮助建立茶陵地方武装。谭震林很快组织了一支纠察队,并发动乡村成立赤卫队、暴动队,把茶陵的革命搞得红红火火。
1927年12月初,湘军第8军吴尚的一个加强团包围了茶陵,革命军游击队、赤卫队和纠察队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实力,革命军决定主动撤出战斗。在部队往什么方向去的问题上,革命军第1团政委宛希先和团长陈皓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陈皓要把部队拉向湘南,企图以扩大地盘为由,掩盖其投敌叛变的阴谋。在这关键时刻,率工人纠察队、赤卫队赶到湖口的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谭震林,坚决支持宛希先将部队带回宁冈、井冈山进行休整的正确主张。正在宁冈养伤的毛泽东接到宛希先的信,急速赶到湖口,逮捕了陈皓,挫败了陈皓等人分裂革命队伍的阴谋。
在湖口墟,谭震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看着眼前这位大眼睛、厚嘴唇,个子矮矮的青年,笑了笑说:“哟,你就是谭震林,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好年轻喽!”他握着谭震林的手说:“和我们一起上井冈山去,做个‘震山虎’吧!”谭震林出生在虎年,曾以“虎子”自命,毛泽东的话引得谭震林也笑了起来。就这样,龙归大海,虎踞山林,谭震林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
茶陵是通往井冈山的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部队到了井冈山,毛泽东发现茶陵县委的人没有上山,于是找到谭震林,对他说:“震林,茶陵还是要管的,派你回去任茶陵县委书记怎么样?”
谭震林感觉到毛泽东对他的信任,但又觉得担子很重,问道:“现在就去吗?”
“不,你不必忙于现在回茶陵,可先带领部分人到宁冈、茶陵交界的九陇山开展活动,相机开展茶陵工作。”毛泽东指示说。
于是,谭震林带领部下一面秘密深入茶陵境内活动,一面积极与原县委联络。由于敌人加强了对茶陵地区的搜剿,县里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派下去的同志,被抓的抓,杀的杀,有的下落不明,工作开展不起来。但谭震林没有气馁,他决定要亲自去闯一闯虎穴。可正当他准备行动时,毛泽东下令要他们立即撤回。谭震林问为什么,毛泽东说:“茶陵的情况很复杂,没有武装不要下去活动。”
谭震林详细向毛泽东汇报了情况,他说:“从这件事体会到,没有武装就没有我们活动的余地。在茶陵,我们打碎了旧政权,建立了新政权,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正规部队和广大地方武装配合,就不能战胜敌人,已经建立的红色政权也站不住脚。”
毛泽东说:“你也赞成要有武装啊?你是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
原来,党内当时有不少领导同志对革命重心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积蓄力量,实行武装割据,开展土地革命的战略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无关。毛泽东曾因写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小册子,遭到过许多人的责难。谭震林的话佐证了毛泽东“武装割据”的观点,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
1928年3月,“左”倾盲动主义传入边界,毛泽东的前委书记职务被撤销,改任师长。部队被迫调往湘南,白色恐怖笼罩边界,一部分人看不到红军和“工农武装割据”的前途,感到“前途渺茫”,于是发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谭震林以切身体会,态度鲜明地说:“什么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反正我们手里有枪,没有被敌人夺走,红旗就能打下去,枪杆子越多,红旗就能打得越久。现实的例子就是王佐,他手里有枪,敌人对他没办法,他就能在井冈山立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阀割据,他们也都是依靠手里有武装。”谭震林的话实际上也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最好解释,对此毛泽东曾给予很高评价。后来,毛泽东把谭震林等人朴素的革命思想加以提高、升华,写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论著。几十年后,毛泽东仍没有忘记谭震林对“武装割据”理论的支持。即使在“文革”期间,毛泽东还经常对人说:“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是谭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