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10643600000047

第47章 (5)难以自拔陷深渊

高岗、饶漱石的一系列行动,引起了党中央、毛泽东的警觉。针对他们散布的所谓“圈圈”、“宗派”等问题,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重视团结,消除山头。但是,他们不仅无视毛泽东的告诫,而且变本加厉地进行破坏团结的分裂活动。

195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的反党分裂活动。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刘少奇作了报告,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人在会上发言,揭露和批判了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活动,会议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决议强调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同一切破坏党的团结、损害中央威信、妨碍中央统一领导的言论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会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分别召开了关于高岗问题和关于饶漱石问题的座谈会,继续揭发和批判他们的阴谋活动,同时等待他们觉悟,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挽救。周恩来主持召开高岗问题座谈会,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主持召开饶漱石问题座谈会。座谈会上,饶漱石抛出了所谓的“自我检讨”,谈了“四个主要事件”:一是“关于一九四三年我在淮南黄花塘处理和陈毅同志的关系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二是“关于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人选问题”,三是“关于我来北京休养的问题”,四是“关于在组织部斗争安子文同志及在处理此事过程中对少奇同志不尊重的问题”。但是,饶漱石对高、饶从事分裂活动问题只字不提,与会者对饶漱石的这个态度不满意,都认为饶漱石不老实。

鉴于饶漱石在检讨中躲躲闪闪,不愿彻底交代问题的态度,邓小平指出:饶漱石的错误可概括为“四个关节,一套办法”,并对饶漱石在几个历史关节点上玩弄一套腐朽的权术为自己争夺权位的事实,逐条作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对饶漱石进行教育和挽救,并严肃告诫饶漱石要向中央作彻底的交代,否则只会使自己愈陷愈深,而走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但是,高、饶只作了检讨,完全没有悔改的表示。高岗不仅拒绝党的教育,不低头认罪,反而先后两次自杀,终于在1954年8月以自杀的可耻行为,自绝于党和人民。

1955年3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通过决议开除高岗、饶漱石的党籍,撤销他们所担任的一切职务。1954年4月,饶漱石担任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职务由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接任。

饶漱石被开除党籍、交公安部门侦讯后,公安部于1955年4月1日按法律程序予以逮捕审查。公安部还组织了饶漱石专案组,对饶漱石进行内查外调及多次审讯。1965年8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处饶漱石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10年。1965年9月23日,饶漱石被假释出狱。“文革”爆发后,饶漱石于1967年被重新收监,1975年因病去世。

小资料:

开国历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

1949年5月至1950年1月:饶漱石(书记)

1950年1月至1952年3月:陈毅(第一书记)

1952年3月至1954年10月:陈毅(第一书记)

1954年10月至1956年7月:柯庆施(第一书记)

1956年7月至1958年12月:柯庆施(第一书记)

1958年12月至1963年12月:柯庆施(第一书记)

1963年12月至1965年4月:柯庆施(第一书记)

1965年11月至“文革”前:陈丕显(第一书记)

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张春桥(第一书记)

1976年10月至1979年1月:苏振华(第一书记,兼)

1979年1月至1980年3月:彭冲(第一书记)

1980年3月至1983年3月:陈国栋(第一书记)

1983年3月至1985年6月:陈国栋(第一书记)

1985年6月至1987年11月:芮杏文(书记)

1987年11月至1989年6月:江泽民(书记)

11989年8月至1991年3月:朱镕基(书记)

1991年3月至1994年9月:吴邦国(书记)

1994年9月至2002年10月:黄菊(书记)

2002年10月至2006年9月:陈良宇(书记)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韩正(代书记)

2007年3月至2007年10月:习近平(书记)

2007年10月至2012年11月:俞正声(书记)

2012年11月至今:韩正(书记)

§§第十章 江苏省委书记 柯庆施

柯庆施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人,早在1922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还是中国共产党内为数不多的见到过列宁的高级干部,30年代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要职。柯庆施担任过华北解放后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的市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接管工作。全国解放后,他曾担任重新回到人民怀抱的古都南京市委书记,此后不久,在短短数年间由南京市委书记升任江苏省委书记。柯庆施于1954年秋由江苏调任上海,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至1965年4月去世,前后整整10年时间。

简历

1902年,出生于安徽省歙县。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3年,被派到安徽安庆任《新建设日报》编辑。

1923年,任青年团安庆地方执委会委员长。

1924年,到上海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同年冬赴苏联做华工工作。

1927年,任中共安徽临时省委书记。

1928年,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

1929年,任红五军第5纵队政治部主任、秘书长。

1930年,任红三军团8军政治部主任。

1931年,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未到职)。

1931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2年,到中共临时中央组织部工作。

1933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前线委员会书记、中共河北省委军委书记。

1934年,任中共上海中央执行局军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

1935年,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

1947年,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市长。

1949年,任南京市副市长、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

1950年,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1950年,任南京市市长。

1952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1953年,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3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

1954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1954年,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

1955年,任上海市政协主席。

1958年,任上海市市长。

1958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58年,任华东协作区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8年,兼任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61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

1965年,任国务院副总理。

1965年,4月9日在成都逝世。

1952年9月9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将南京市、苏南行政区、苏北行政区合并为江苏省。10月18日中共中央批准柯庆施任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成为开国后第一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