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10643600000116

第116章 (1)投身革命多磨难

宋任穷从选择走革命道路的那一天起,可以说就选择了磨难。他出生在湖南浏阳县,原名宋韵琴,13岁时考入金江高等小学读书。金江高小的前身为金江书院,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辛亥革命后,书院改为学校,邀请陈昌(又名陈章甫)、夏明翰等共产党员到校任教。陈昌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夏明翰则是著名革命志士,他写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诗句,曾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继,奋斗终生。

宋任穷在金江高小这个革命摇篮里接受了启蒙教育,他早期革命思想的形成就受到陈昌、夏明翰等人进步思想的熏陶,为他日后坚定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在陈昌、夏明翰等老师的教导下,宋任穷曾写过一篇《打倒省长赵恒惕》的作文,控诉和鞭挞了这个作恶多端的北洋军阀在湖南的代理人,发出了打倒赵恒惕的呼声,受到老师的赞赏,并张贴出来给同学们提供范文。

17岁那年,宋任穷接受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洗礼和锻炼,拿起枪参加浏阳县工农义勇军,在第4团第2中队任党代表。浏阳工农义勇军是1927年3月正式成立的农民协会自卫武装,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以大刀、梭镖为武器,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他们受压迫深,反抗精神强,很有战斗力。宋任穷随这支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部队到芦溪莲花县,遇到敌人骚扰袭击,在芦溪打了一仗。由于起义部队开始打仗不多,缺乏作战经验,伤亡失散人员较多,总指挥卢德铭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斗结束后,宋任穷怀揣着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给毛泽东的一封密信,在芦溪莲花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然后随部队从莲花到达永新的三湾,毛泽东对保留下来的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进行了改编,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之后,宋任穷到3营7连当文书,随部队参加了攻打遂川的战斗。拿下遂川后,伍中豪接任3营营长,为了庆祝遂川战斗胜利,伍中豪招呼大家一起喝酒,他边喝酒边念道:“宋韵琴,宋韵琴。这个名字不好,像个女人的名字,改了吧!”接着他念念有词地在嗓子眼里转着:“宋韵琴,宋韵琴,宋任穷”,突然停住说:“就叫宋任穷吧!”于是,宋任穷这个名字就由此诞生,并一直沿用下去了。在《宋任穷回忆录》里曾这样记载:“后来,有人传说,我的名字是毛泽东改的,这是误传。”

1928年冬,敌人开始重兵“围剿”井冈山根据地,黄洋界失守,宋任穷随红五军团特务连转移,队伍被敌人打散了。最后,只剩下宋任穷和另外两名同志。他们每人只有一支手枪,另外还有一支步枪,在艰苦的环境里与敌人周旋,历尽了千辛万苦,仍然没有找到部队。红军撤走后,到处都是国民党部队在抓人,宋任穷便化装成一个做买卖的,当转战到醴陵时,正巧遇到国民党部队招兵,他想不管什么部队先解决吃饭问题再说,便前去报名。

宋任穷好好想了想,用什么名字好呢?用原来的名字是不行了,用现在改了的名字也不行!想着想着,招兵的开口问话了。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宋固!”

宋任穷顺口说了个名字。对方看着宋任穷斯斯文文,好像有点文化,就收下了他。一两天后,宋任穷便作为国民党新招的士兵出发了。他随部队从九江来到南昌,看到了红军沿途张贴的布告,署名是军长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路边还有“穷人不打穷人”等标语。看了这些标语,宋任穷心里怦怦直跳,十分激动,原来这支部队恰恰是红军第三十一团,他终于找到自己的队伍了。在这里,他见到了朱德、邓华、谭政、罗瑞卿等红军首长。后来,组织上决定调他到3纵队第9支队25大队当政治委员,不久调到44师130团当政治委员。经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他终于回到了革命队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