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举国上下,意气风发,神州大地,激荡着摆脱落后,力争上游的热情。结束了在贵州4年多的任职之后,苏振华被任命为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苏振华从大西南的贵州省来到海军工作,时时有一种冲动,有一种重任在肩的历史使命感。
50年代初期,年轻的中国海军尚在初建时期,海军党委会议研究建军方针,苏振华代表海军党委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这一战略构想,也即重点发展“空、潜、快”的思想,符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应世界各国海军发展潮流,是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
195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海军副政治委员、海军党委副书记苏振华代表党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再次肯定了上述建军方针。6月11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海军首届党代会代表,特别叮嘱苏振华和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世界各国海军装备和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你们要早抓,抓紧。我们这些人,懂得科学技术太少,又缺乏经验,容易犯错误。我们要兢兢业业地学习和工作,不要骄傲,不要停步,以免犯错误。”
想到这些,苏振华在心里感慨:毛主席洞察国际风云,他的讲话,见常人之所未见,想常人之所未想,高屋建瓴,为海军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1958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针对当时形势,研究讨论国防建设问题,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在会上讲了加强海军建设的意见。22日下午,苏振华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集的军委扩大会小组组长会议,毛泽东和大家一起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毛泽东谈及海军建设时,面带笑容说:“海军提出保卫海防,不让敌人上岸。中国海岸线一万几千公里,都不让上岸,是不是能够办到?可不可以考虑一下,一万公里不让上,有几千公里让他上;上来后好捉活的,不让跑掉。完全不让上,我看靠不住。就是有些地方准备好了让他上来,把他困住,消灭掉。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打法呢?”
苏振华感到毛泽东讲的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方针问题,就是从实际出发进行积极防御的问题。只听毛泽东又接着说:“几年以后,形势会有改变,将来钢生产出来了,工厂搞起来了,要造什么样的飞机,什么样的军舰呀?”毛泽东举目问道:“海军需要多少钢?”
苏振华慎重答道:“造150条潜艇,大约要30多万吨钢。”
毛泽东摇头说:“太少了。还可以多搞些。”
彭德怀插话说:“可以再多搞些潜艇。”
黄克诚也兴奋地说:“还可以搞航空母舰。”
苏振华也接着说:“我们现在如果要出国访问,连一条像样的军舰也没有。将来自己可以造军舰了,太平洋的局势就要改观。”
毛泽东等大家议论了一阵后,说道:“军队,特别是海军、空军,现在要赶快抓技术,抓设计,抓科学研究。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五年、十年以后,还可设想一些新问题。”
苏振华联想到战争年代同毛泽东的接触,知道毛泽东说出的话,无不经过深思熟虑,有感而发,有着极强的针对性,他感到毛泽东确实是站得高,看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