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零阻力二次创业
10643100000087

第87章 知识管理

在被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基础、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都与“知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知识”已经不再仅仅抽象地存在于一些人的大脑中,而且作为企业资源,成为企业构成的重要部分,知识资本已经可以成为企业创立发展的一份平衡的力量,拥有了影响企业发展决策的能量。

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可以规划和操作的项目,而不是随机构成的,将对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竞争策略的形成产生长远的影响。

联网的发展而带来的许多经济奇迹,使理论界、企业界都对知识这一新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概念产生全新的认识。从微软成长为软件巨头的过程中,到雅虎、亚马逊等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迅速积累起财富,都改写了企业发展的资本贡献分析方法。资本主义中的资本概念也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知识管理的需求首先是知识贡献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的反应,知识对人类的贡献早巳为所有哲人所承认,从“知识就是力量”到“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都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知识的抽象特征,作为一种企业资源,并实施科学的管理使之增值却是最近才被提升到理论高度的。

作为管理对象的企业资源,知识就不能再停留在抽象的层面上,而且也不能仅仅用人在作为知识的载体,需要首先为知识确认出可以存储、传播、增值的管理对象,建立可以操作的管理流程和衡量标准,才能令知识管理成为企业运行的一部分。

知识管理最为突出的时代特征是其资源价值,在特定的这个时代里,知识才被提升到与企业积累发展的资金相对应的髙度,而非常有意思的是知识作为资本与专利作为资本的差异,专利当然是知识的结晶,但专利是被定格了的东西,知识却能在新的运作过程中变化和增值。

决策论的研究表明,“拍脑袋”只是我们对一些人的决策行为的一种简单描述,决策更是一种需要认真安排的一种行为过程,对于企业来讲决策的影响更为深远,也更为复杂。包括战略决策、销售决策、购买决策、管理决策等各种形式的决策活动。

企业的决策与知识管理有两个层次上的重要联结,一方面决策过程的本身是有自己的方法论的科学的过程,需要相应的指示给予指导;另一方面对知识的加工处理是进行决策的重要环节,许多决策需要专家的参与,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

决策过程本身就是学者进行研究的一个方向,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更加需要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学习和积累关于决策论的知识。在信息更为透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对决策过程的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才能组织起相应的团队为企业完成决策任务。

进入信息化的产业年代,几乎所有产业都是建立在知识运用的基础上的,就连传统上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也都离不开知识的运用。决策过程中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预测,预测的基础便是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管理也就是为这些决策服务的。

知识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知识应该是可以存储、传播和帮助人们决策活动的历史沉淀物。特别是在进行判断和决策时,知识能表现其重要的价值。在传统的观念中,知识的应用是个体的事情,与企业行为没有联系。

在企业不断被信息化包围的过程中,企业自主地安排集体行为来进行决策,也就为知识的运用制造了必要的环境。知识的载体有两大方面,一个方面是人的大脑,可以记住许多知识,并且能进行推理应用;另一个方面是其他的物理载体,如书本、磁带、存储在电脑设备中的数字化的资料等。

企业不可能直接拥有人的大脑,只能在规划好人力资源体系的情况下,形成员工的忠诚度,通过发挥人的作用,而发挥出存储在个人大脑中的知识。而对于储存在其他物理载体上的知识,企业便可以进行有效的管理,然后再利用集体掌握和应用,为企业创造价值。当然也可以把积累起来的知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来加以应用,实现企业知识的价值转换。

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至少由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储存在物理载体上的知识能便捷地获取和利用。另一个方面是对具有更高智能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人的作用,提升知识的利用水平。

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在文字出现之后便开拓了知识源,使其能不再依赖于个人的言传身教,形成可以移动传播的知识源。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知识的传播渠道空前广泛,可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形成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共享。

信息化为知识的提取、整理、记录提供了最好的手段,在许多信息处理工具的帮助下,知识能更为有效地利用,有可能从爆炸性增长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信息环境,使我们能拥有如此广阔的信息源,这些信息源也就成为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

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特别丰富,获取成本也比较低廉,这一点是最令所有知识管理者感到兴奋的地方。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期望能从中获得成本低廉的信息,而对企业的决策起到帮助的作用。

但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质量不一定很高,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才能筛选出有效的信息。这也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提供对互联网上面的信息的利用水平,包括掌握好信息搜寻工具、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深加工的整理,都是必要的。

个人知识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学位的高低、发表论文的数量、阅读量等等,当然有时也包括通过交谈而获得的印象也是判断个人知识含量的依据。那么一个企业要进行知识管理,也需要建立一个指标体系,来分析其知识管逢水平,来描述其知识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

绝对的量化是比较难以做到的,但可以把企业所建立的知识管理体系中的一些活动进行量化记录,从侧面反映知识管理所达到的水准。可以考虑的量化内容包括:人才结构比例指标、知识管理工具的价值指标、知识存储量指标、培训研讨会效果量度指标、学习型组织成熟度指标等。

人力资源指标系:可以考虑把人才结构作为一个指标,分别计算各种学位的人才占整个员工数的比例作为依据,并加上经验分值,得出人才结构指数。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以及培训研讨会等活动的记录,频率也可以作为这一指标系中的计算因素。

知识存储指标系:可以考虑知识管理平台的水平,对其进行量化。企业内部的数据库的信息数量及与外部信息数据库的链接,信息的数量的新颖程度都可以作为这一指标系的计算依据。企业购买的书籍、订阅的报纸杂志量也是计算依据之一。

知识利用指标系:可以考虑把企业获得的专利证书,新近获得的频率及市场价值预测等作为一个计量项。技术革新的数量’对企业的贡献量也可以作为一个计量项。员工建议数,价值评估等也可以作为计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