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运用。应该放弃徒有虚名的世故人情、功名利禄,用足够的精力和智慧来赢取你真正应该拥有的东西。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猎人经常制作一些笼子捕猎猴子,笼子里挂着果实,笼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如果猴子抓住坚果就无法将爪子抽出来了。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就是不肯放弃已经到手的东西,所以它们最终就成了猎人的猎物。
猴子被捉的悲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松开手。人生的成败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的取舍。
在人的一生中,得失往往发生在一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有一点是特别明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生命点,该得的,不要错过;该失的,洒脱地放弃。若都想得到,一定背负的太重,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让自己承受不住;若都失去,也是在和自己过不去,太对不起自己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放弃,有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智慧,而且也是一种勇气。不要抱着旧的思维模式,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生有尽,精力有限,如果我们把财富、权势、名誉、地位、爱情等统统抓在手中,就无法腾出手脚去创造,负重太多,就难以远行。所以,为了达到我们更远大的目标,充分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要有所放弃。
有时候,机会太多就会使人不被局限,可以更好地去选择与发展;但有时候也会由于机会太多而使人眼花缭乱,不但使自己不容易安于一个固定的点或线,也往往由于选择太多而迷失了方向。因此,有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在行进的过程中,我们能清醒地知道何时当止、何者当取、何时当行、何者当舍,这样才能节省体力、心智与时间,向着成功快步迈进。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好好爱护、把握、珍惜它,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安于命运的安排,还是向命运抗争,都必须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弃之,千万不可明知此路不通还要固执地“坚持到底”,一头撞到墙头上,碰得头破血流,自食苦果。因为短暂的人生经不起对未来太多的盘算和忧虑,也经不起太多的挫折与坎坷,紧紧地把握生活,执著地对待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紧,松不开手。
有一位名叫杰迪的英国青年,他特别热爱诗歌,虽然一直默默无闻,但他发誓要成为一名最伟大的诗人。
一天,杰迪在自己家的花园里散步,一阵强风吹过树梢,树上的鸟窝被吹落在地上。正当他对着地上的鸟窝伤感地沉思时,他却惊喜地发现,两只小鸟已经开始在枝头筑另一个新窝了。
杰迪顿时喜上眉头,仿佛刹那间悟透了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就必须学会放弃,一个“窝”被毁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再建一个。
于是,杰迪不再执迷不悟,开始投身事业。没想到,几年后他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再后来,他成了英国成功者协会的主席。
这样想来,对成功的渴望,不仅仅在于对一个理想的执著,而更多是在于能够果断而及时地放弃。
但此时,你要做的只不过是拐一个弯。先前的不舍与追求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拐一个弯,或许就会拐出另一片天地。命运总会在拐弯处出现转机,不在此时,也许在彼时。
生活的路并非一马平川,难免有磕磕绊绊。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占有,而放弃则是另一种生存方式。此路不通,换一条走走,总有一条适合自己,总有一条能通向成功。当你以一副义无返顾的姿态艰辛地在一条路上跋涉的时候,也许,另一条路上鲜花正灿烂开放,笙歌四起。
放弃,是意志的升华,是精神的超脱,是一种境界。学会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人生其实就是一段路,从这头走到那头,可以哭,可以笑,却没有停止的理由。经历了重重磨难,经过情感的大起大落,才能真正明白放弃的内涵:学会放弃,放弃名利的追求,放弃钱财的索取,退一步,不会是永远的失败,恰恰可能是海阔天空。
放弃,不是“轻言失败”,不是遇到困难阻碍就退却、屈服,是迎难而上的另一种方式。放弃遥不可及的幻想,放弃孤注一掷的鲁莽,多几分冷静,多几分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回首时,才会发现,曾经的放弃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在人生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人最大的愚笨有时就在于只想拥有,却不知道放弃。对于人生而言,如能抓住一半,已是很不错了。生命这条船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扬帆而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把那些应该舍弃的,坚决果断地舍弃。
学会了放弃,才是真正地学会了占有、学会了竞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浑浊的封建官场,这是洁身自爱的放弃;毛泽东“招了招手”,毅然离开苦心经营的井冈山根据地,这是战略抉择的放弃。
放弃需要勇气,需要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魄力。有时,放弃要面对各种的压力,或来自社会,或来自世俗。中国科学界元勋——“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带着“相当于五个山地师”的智慧,回到中国。此间,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异国他乡忍辱负重,历尽磨难。他做出了成功的放弃。如果留在美国,他必然有丰厚的物质条件,然而如果他做了这样的选择,今日的钱学森,只不过是千万留洋学子中普通乃至平庸的一员!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而在于他如何去运用。犹太人有句俗语:人总是握着拳头来到世上,却又总是松开手离去。这既是对人生过程形象的比喻,又是对人生处世观的规劝。意在告诫人们,学会放弃徒有虚名的世故人情、功名利禄,用足够的精力和智慧来赢取你真正该拥有的东西,自由自在地追求你的人生目标、充实你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