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073

第73章

贤亲王正在思索,忽听见刘仁附耳小声说了几句,便缓缓道:“你莫不是要圣上下旨?还是你自己跟着去说个明白?你属下失职,才刚你却有推脱之嫌。他指证说是西宁郡王世子说的,世子却看着你,你能没干系?还是要本王说的更明白些儿?还是自己给自己留些儿脸面?”裘良听罢有些儿害怕,到底五城兵马司失职与他便有莫大的干系,若是贤亲王参他一本,他便有的受了,不如如今去京兆府走一趟,京兆尹可比他好说话的多。是以示意了一下一行人便都跟着贤亲王的人去了。

这里待众人都走了,贤亲王方随着林立刘仁到楼上来,彼时林立已悄悄让雪雁将黛玉带出来了,以免被贤亲王等发现那小楼。贤亲王一眼看见黛玉正坐在对面椅子上吃茶,笑道:“师妹倒是清闲得很。”黛玉有些儿难受,又不好出口,只得可怜的看着师兄,看得贤亲王真恨不得过去好好抱着她,将她拥在怀里,一辈子都不受任何委屈。可惜,师妹不是他的,永远都不是。中秋晚上王妃说师妹真的很讨人爱,话里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只是有谁知道他的酸痛?便是师妹很小的时候,她就明显的最喜欢皇上。好在,他还可以做一个兄长,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保护着她,如此,也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毕竟,师妹人见人爱,可除了那个他,能让师妹像兄长一般依赖的也不多,因此他知足了。

看着黛玉进了承天门,贤亲王的任务便完成了。黛玉回到嘉德殿,幸好还不算太晚,皇上正在等着她。

晚膳后皇上抱着黛玉坐着御榻上聊天,方说起在五香斋的事情。口气中,除了担忧与愤怒外,丝毫不敢怪罪妹妹,除了以后定然不敢随意让她出去外,怪罪可不敢。否则到时候赔罪的还是他自己,或许还得费老半天神去哄妹妹,又何必。不过好在贤亲王去得快,否则亦不会有这么顺利。看着妹妹如今越发齐整的模样,与幼时不同,便是较之刚进宫时亦变了许多,不说西宁郡王世子神魂颠倒,便是他,亦免不了。

次日早膳后,贤亲王来说昨日那一行人到了京兆府,立了案子,倒是那裘良出的主意,让西宁郡王世子的一个随从顶了罪,只说他看错了,打了一顿板子罚了些银子了事儿。倒是从此以后但凡有几丝眼色的,都不敢轻易得罪五香斋,那是个贤亲王说去就去的地方。这种事情竟然丝毫没有五香斋的事儿,其厉害可想而知了。只是此等事情,一时亦无法肃清,不过给他们些儿教训,暂时只得罢了。黛玉此次倒是未曾与师兄脸色看,很是客气的给师兄道了谢,把贤亲王乐得,若非不是什么好事儿,真是恨不得再多几次。

过了几日,便是重阳,虽算不得是大节日,到底闺阁女儿无甚事情可做,便都借机聚到一起,赏菊、簪菊、插茱萸、吃菊花酒、吃螃蟹、吃千层米糕或是登高游玩,不一而足。以前在园子里便是结社作诗,嬉戏打闹。其实,如今很多的节日都不是原来的意思了,许多人兴许都忘了为何要过这个节日,更多的不过就是借着节日热闹一下而已。而重阳节的诗词,除了王维那首最为熟悉的外,还有不少。

如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卢照邻有首《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还有李清照那首著名的《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在暮秋时节,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因此除了悲凉之意,尚有思乡之意,因此才有了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有离乡,必会有思乡,人情使然。太后见佳节将至,早收拾好了准备邀黛玉过去一同过节,并在四海池摆下酒席,要一同赏菊登高游玩。

想起那日在五香斋的事情来,黛玉总是有些儿恹恹的。秋雨飘落,不由得想起家来,只是如今这里才是她的家,她最终的家。闲来无事,便想起翻看素日旧物,一样样的翻看,一遍遍的回忆。又取过钥匙,命雪雁白露在外面守着,打开了那只最贵重的箱子,里面许多都是父母的遗物,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贝。只是对于她来说,不过就是个不能御寒不能果腹的玩物罢了。顺手打开一个盒子,那九凤朝珠钗依旧辉煌灿烂,夜明珠熠熠生辉。盖上这个盒子,又打开另一只盒子,里面放的是一副慧纹,是母亲留下的。关上这个盒子,又打开另一个来,却是颗硕大的夜明珠,足有鸡子那么大,却是父亲留下的。

想起重阳节都要簪菊花或是插茱萸避邪,黛玉想了想,将这个盒子取出来,又细细的想了一回,笑了笑,方将箱子细心的锁好了,将钥匙贴身收好,才命雪雁两人进来将箱子收拾好了。五香斋的点心亦送来了好些儿,明日便是重阳节了,黛玉最爱的千层糕,王嬷嬷亲自做的,一定少不了。还有那蟹黄豆花羹,那上好的蟹黄掺着最香的豆花,一定是林叔叔让做得。虽然宫里御厨能做出不少好吃的,可是未必比得过那最鲜美的原汁原味儿的林家的美食,黛玉每次吃完都是这么想的。

皇上担心暮秋时节黛玉最容易想家,是以一得空便回来了。揽着妹妹,见她似乎心情很好,于是亦胸怀大畅,听着她唧唧歪歪的,东一榔头西一耙的叽咕着,便是最开心的事情。幸福其实很简单,便是在爱人身边,见她开心,见她微笑,就足够了。

晚膳由于添了许多五香斋的美食,两人都吃的十分好。如今黛玉身体好了很多,饭亦吃得多了,今日晚膳便吃了一碗饭,还有两碗蟹黄豆花羹,还有一碗粥,小肚子已经九分饱了,因此众人亦不再逼着她吃饭,反倒想方设法给她弄好吃的。看着妹妹吃得好,哥哥亦是十二分的开心,亦是吃了七八分的饱。喂黛玉吃完药,两人又一块儿走到御书房坐了一回,下了两盘棋,方回来歇息。

次日早上,黛玉依旧睡了个自然醒,如今时常能睡够三四个时辰,紫鹃她们都十分高兴。只要姑娘吃的好,睡得好,便是她们做丫头宫女最开心的事情了。有这样一群丫头伺候着,黛玉更是比以前懒了五分儿,即便是吃饭,都几乎不用动手了,几乎不曾让宫女们替她吃了。而她自己动手,纯粹只是兴趣。正如那宫墙大院内的小姐爷们,每常惦记着吃点儿新鲜菜蔬,亦不过是一种兴趣;而那乡下菜农,则整日惦记着如何能吃上肉食,吃青菜萝卜是家常便饭。不过人就是这样的,不可能都一样,否则,否则也没人见过会怎样……

早膳后吃过药,黛玉便辞了皇上与来接她的慈萱宫的太监一块儿走了。今日是重阳节,不仅几位皇弟府上的王妃都会回来给皇太后请安,便是几位公主,亦一并回来给皇太后请安,是以慈萱宫竟是非常热闹。由于人多,探春等伴读身份的便不便坐着了,只能站在公主身后伺候,太后过意不去,便将她们姐妹三人打发回去了。那几位已经成婚的公主,早就听说母后身边儿有位极可人的姑娘,是以好生打扮了,准备好见面礼方来的。

黛玉今日穿着晴雯与织室宫女们一块儿做得新衣裳,里外都是新的。脚上穿着一双红色掐金小朝靴,下面是一条亮黄色长裙,上用金线绣着彩凤飞舞,上面是潜黄色小窄褃袄,上用金线革边儿,配上一个亮黄色的小坎肩儿,头上随意挽起一个挂珠髻,插着太后才送的如意钗及点头小金凤,外批一件儿洋红色缎面白狐皮斗篷,看上去极是高贵端庄又不失妩媚可爱。太后一见便伸手叫她过去,细细打量半日方拉着她坐下,一边儿赞道:“这身衣裳却是谁给你做的?很好看,很配你穿。”黛玉不知,史良娣忙说是晴雯做得,太后便命人去打赏。

等娘儿两个叙完,太后方让皇太妃拉着黛玉去给各人见礼。因都是自家人,是以倒是按长幼坐着好叙话,王妃与公主等都岔开坐着了,吴贵妃等因是皇上的妃嫔,并非正主,是以太后都安排她们坐在了最后。那些王妃及王太妃皆是见过黛玉的,是以只是见了礼而已。余下已婚的六位公主却都是头一回见,从第一眼见到黛玉,便是除了吃惊还是吃惊,到了后面全然就像是做梦。一身明黄色衣裳,如今除了皇上与太后,只有吴贵妃偶尔节庆等时能穿一下;见礼不拜,只有皇上才敢;坐在太后身边儿,那种慈爱,便是她们这些公主都未曾得着过。只是内心却都在怀疑黛玉何意能得着如此之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