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052

第52章

刑部尚书御史中丞等着人记录了侍卫及忠顺王随侍的口供,各不一致。忠顺王随侍说的是实话,却是不全,奇华殿侍卫说了忠顺王矫诏一事,紫竹掠过黛玉一节,只说不认得忠顺王,他又拿不出凭据,因此怀疑假冒。事实俱在,刑部尚书御史中丞等知此事重大,都详细记录了。一时天梁宫人来回话说忠顺王不在宫中,外面亦回说上林苑亦无人,那两个随侍又坚称那被打的面目全非的就是忠顺王,皇上才命先送回天梁宫医治,能开后说话后到刑部录供。又命人伺候,其实是监视,亦就是不得串供之意,看他这回怎么玩儿。

回到后殿,贤亲王冲着黛玉直笑。徐利亦被皇上召来了,见状便明白了六七分,心道果然是个厉害丫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皇上便与几人商议如何处置此事。那被叫进来回话的侍卫道是忠顺王此次怕是没三五个月动不了了,若是底子不好的,怕是活命都难。贤亲王的意思是直接知会他,命其自尽,保全其家族颜面性命,就算是皇恩浩荡了。徐利却认为经此一事就算他活过来,气焰早没了,这三五个月可以将他的人都好好整理整理,没了势,亦就无能为了;若果真要治,倒不如削爵为民。徐利说刚遭天灾,不得大兴刑狱,且此次谋反虽能说得通,到底有些不过硬,不如留个退步;若这忠顺王不思悔改,日后若有他罪,在重提此罪,就更好了。皇上点头道:“若是有人参奏,就另当别论了。”

一时众人计议已定,便都各自回去用膳歇息不提。

次日众人并无心狩猎,都纷纷议论忠顺王之事,亦有寻亲找友的,不过到底亦收敛许多,见皇上情形水波不兴,都不知圣意如何,不敢擅动。因此用过早膳早早的就安排起驾回京了。除了依旧浩浩荡荡的队伍及依旧的百官在城门外跪迎皇帝回京,竟别无新闻。皇上与黛玉却无所谓,高高兴兴去了,享受了一番,又回来了,甚好。

从上林苑回来,很快就该是中秋了。不想次日皇上下朝回来说怡亲王回来了,受灾五省的情况不错,农民都想方设法进行补救。救灾的粮亦差不多了,来年的种子正在筹备,各地官吏都不错,基本能恪尽职守,三五个赈灾不利的皆已依法惩处。黛玉听了很是高兴,到底是过来了。朝廷议定中秋前论功行赏,怡亲王不敢专功,因此除徐氏兄弟获超擢格外录用外,其他随行人等都按例进行表功,黛玉都不关心,不在话下。

次日又有卜四将军进京交旨,自是嘉奖赏赐颇丰。又与黛玉交接封仓,江南所购粮食皆已入仓,如今敖仓救灾之后只缺的一成粮。那卜四自见过黛玉,日后敖仓之事更加小心起来,一切务要让主子放心,黛玉又将自己之物挑选一些赏赐与他,卜四千恩万谢后方回去不提。

又次日怡亲王来说交接已毕,贾府的案子已经审的明白,不日将送皇上勾决,待秋后经“三复奏”而行刑,因此待勾决后即可昭告天下、随便探狱了。又听说忠顺王依旧昏迷不醒,黛玉等皆非常高兴,朝中颇觉他之过,因此亦不敢有微词。

中秋各色事情黛玉依旧不管,朝朔望什么的,皇上太后宫女们安排好了告诉她便是。虽十五是所有官员都要上朝的,但中秋这日却是罢朝让各自在家团圆。因此十五这日一早皇上带了皇家子弟,到宗庙行朔望之礼,黛玉如今尚不算皇家之人,乐得自在。待众人回来后,皇上方将黛玉拉起来一起用早膳。因中秋照例要赏月,因此都等着晚上才相聚。黛玉想着要给太后请安过节,皇上想着左右今日都是要到慈萱宫去的,黛玉先去亦使得,便着人准备銮舆送黛玉去慈萱宫。

待黛玉飘飘摇摇到那里时,皇太后在正殿,原来十五之日所有后宫嫔妃等有身份的,都要给皇太后请安,其他日子则随意而已。那些个王妃王太妃因今日是中秋节亦进宫给皇太后请安,是以正殿内满满当当坐的站的全是人。皇太后上座全套盛装,母仪端方。照例黛玉进慈萱宫是不用宣召的,随至随进,因此众人都是突然间见着一道亮黄色照亮了眼:头戴黄金点翠碧玉簪,鬓发编成小辫子,用黄丝绸绑了。身上亮黄长裙,上着亮黄小夹袄,裙上绣的是富贵牡丹两三支,袄上绣的是高洁菊花四五朵。典雅不沾俗气,灵秀透着飘逸。

太后远远的见了很是喜欢,招手叫黛玉过去。黛玉轻移莲步,旁若无人的朝太后走去。不想经过元春时,元春一把拉住黛玉,跪倒在地磕头道:“臣妾祈请皇太后恕罪,臣妾表妹年幼无知,无心犯上,还请皇太后恩典。”说罢一边磕头不止。皇太后不解道:“恕的什么罪?”元春尤兀自磕头道:“表妹这衣服……”一面说一面就要拉黛玉一同跪下认罪。太后和黛玉这才明白过来,气愤不已。

这元春实在不知今年为何如此流年不利,难不成还真是因为本命年?如今刚禁足完不久,表妹偏犯了大不敬,这明黄色,是要株连九族的。这里黛玉的衣服被元春一拽,随同进来的史良娣早怒了,直想着如何发作。太后听她一番颠三倒四,亦是恼怒不已,喝道:“玉儿过来,别离她。”元春还想抓着黛玉的裙子不放,被雪雁上来使劲敲了下手,疼得忙放下了,心里不明所以。太后见黛玉过去,先扶着黛玉在身边儿坐下,抚摸着黛玉道:“玉儿,吓着没有?”黛玉有些不好做,只得轻轻摇头道:“没有,不知她又打什么主意?”元春自是不敢仰视太后,只得继续跪着,等待着未知的命运,心里暗暗发恨。

太后瞧了她一会儿,缓缓开口道:“元宝林,守着你的本分便罢,这些事情不用你多虑。起来吧。”当着这么多外人的面,元春所言又尚有几分道理,偏又是黛玉的表姐,太后多少还得留点儿颜面给她的。看着一边站着的元春,太后复道:“玉儿一应饮食起居皆是哀家的意思,你们原不知这些。”众人都颇有些儿惊诧,看着黛玉两眼珠早掉地上了,公主尚且不能穿全黄色,她却可以;见了太后又不礼不拜,坐在一起还叫母后;听元宝林叫表妹,可看着他们并不亲热,能是什么人啊?

不理众人的猜测,太后只是抚摸着黛玉的头道:“这簪子与这衣服不是很相合,让她们给你另找些儿好看的,母后那里多的很。”一边让人去给黛玉找首饰,一边儿打量了一番,笑道:“你穿着果然好看,比别个不同。”说罢才看了看众人,笑道:“这玉儿可是哀家的命根子,你们怕是头一回见她吧?”后面很多人都点头称是,一时夸奖不已,拣那些个好听的说了几大车。

太后让史良娣领着黛玉下去,让她与各人见礼,众人皆不敢大意,察言辩色,竟无人敢受黛玉的礼儿。见过各位宫内的嫔妃等,便是宫外来的各亲王妃王妃郡王妃。第一位便是怡亲王妃,虽怡亲王乃皇上堂兄,比皇上两位亲兄弟隔了一层,却因在同辈中年龄最长且德高望重,爵位又是最高的,是以排在他人之前。见到黛玉行至自个儿跟前,怡亲王妃一把拉着黛玉笑道:“可是见着你了,每常听人提起,我只恨没福,不曾得见,今儿可是遂了愿了。”太后笑着对黛玉道:“这是你大嫂子,那是你二嫂子。”说完又指了怡亲王妃斜对过的一位王妃,想必就是贤亲王妃了,亦是皇上的堂嫂。其他些个王妃等才略知黛玉乃皇家贵人,元春此时亦是后悔不迭,不曾想表妹如此尊贵,自己没得白讨了没趣儿吃了亏。

两位嫂子一边一个拉着黛玉的手,赞个不停,皆道:“妹妹果然是神仙一般的人品,怪道不敢去我们府上,想是怕委屈了妹妹。”黛玉被说的不好意思,毕竟人多,还有很多生人,又不好太过了,因此颇有些扭捏拘谨。太后见状笑道:“你们两个别这么欺负你妹妹,你们皮儿厚,可别将玉儿吓坏了。”两位王妃笑道:“臣妾不敢,皇太后好福气,有妹妹在身边孝顺,可怜我们今儿才得见。不如我们进宫伺候皇太后吧,没准儿还能多瞧见妹妹几回。”太后笑道:“把你们乖得,表礼备好了不曾?都是嫂子,表礼少了玉儿别离她。”两位王妃面面相觑,苦着脸到:“皇太后这里什么没有,我们那点儿表礼妹妹那里看得上,岂不这妹妹以后还是见不到的?真是可怜。”两人说着一边作势擦鼻抹泪的,太后大笑,两边的丫头早已将表礼送上来了。黛玉看着太后,太后笑道:“看她俩怪可怜的,就赏她们个脸先收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