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465

第465章

眨眼间,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

饶是天尊菩萨神通,但只一愣神,魂魄便已离了体,没得救了。绛珠等正待懊恼时,只见无常已一左一右拉了她鬼魂,欲往地府归命去。那归魂跪地泣道:“你且待我片刻,我似乎见到菩萨了,莫非是我吃斋念佛所至?还容我问个明白,便是做鬼,亦好做个明白鬼。”形状甚悲。那无常道:“你虽则有些可怜,奈何此事我做不得主,你还是跟阎王说去吧。”

绛珠与小玉女皆有些紧张的看着,却见菩萨已经前去,现出宝相,缓缓道:“你放了她,与你不相干的。”那无常见到佛光闪现,哪里敢抬头,早不停的磕头又是依从又是拜见的。菩萨又道:“尤氏,你前世积德,原该投生林家,奈何功德未满,又另有天意,故而改了。却做下那些颠倒之事,本不可恕。念在你后来诚心念佛改过的份儿上,且随警幻去修炼几年,若能了悟,我自度脱了你。可听明白了?”

那鬼魂听得有菩萨度脱她,早已泪如雨下,忙磕头谢恩不迭,又将阿弥陀佛念了无数遍。菩萨道:“此亦是天意,你且去吧。”言毕念了几句咒语,便见远处有仙姑前来领她,仔细一看,竟是警幻。绛珠惊道:“为何又给发到警幻姐姐那里去了?她是下凡投胎的还是……”

菩萨已经过来,笑道:“她原本积了些功德,要投胎林家的,只因你要去,故而将她改了。亦是有些悟性,便欲让她再修炼一番,积些功德,好度脱了她。奈何颠倒半生,竟又在最后阴差阳错的念了些时日的佛。”

绛珠点头道:“怪道看着那么像我,却是有缘的。且我看她秉性亦不错,不仅视事明白,行事利落;而且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儒教有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如此说来,则她亦可算得是仁勇之辈。想来日后亦能有些修为的。不知此时如何了?”

天尊点头笑道:“正是,此时她已经了悟,虽则不能与柳湘莲结缘,却帮了警幻的忙,你日后见到便知了。”绛珠不依,亦不耐烦猜,天尊笑道:“那痴梦仙姑被罚作劳役,此职空缺,菩萨自是冲着此去的。她虽则尚未得成正果,亦无大碍。如今一边司职,一边修炼,想来早晚亦是能得成正果的,别事你日后找警幻便知晓了。”

绛珠恍然大悟,点头道:“怪道前番见到警幻姐姐后面跟着一个仙姑,看着有些似我,还未曾顾上详询,却是这缘故。虽则未能救得她一命,断了凡缘。若是她能勤谨职事,又能虔心修炼,积下功德,此事亦未为不可。只是那柳湘莲可该如何是好?”安顿完尤三姐,众位方想起柳湘莲来。只见他才还被众人抓住,此时贾琏又命放了手,让湘莲快去。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说着扶尸大哭一场。

天尊道:“时候差不多,此时大概亦想明白了,且让他将这段凡缘了了,水到渠成,我们再去收他自然便宜的很。”挥袖间,但见棺樽已经备好,柳湘莲在一旁呆愣着,眼见入殓,又俯棺大哭一场,方告辞而去。天尊等亦一同随着他。待得出了城,天尊方在前念咒引他。

那柳湘莲出门无所之,昏昏默默,自想方才之事。原来尤三姐这样标致,又这等刚烈,自悔不及。正走之间,恍惚见得薛蟠的小厮寻他家去,那湘莲只管出神。那小厮带他到新房之中,十分齐整。忽见环珮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去了。

绛珠与小玉女正待问,天尊忙道:“你们且等着,不许多言。”咒语已止,天尊忙换了法身,坐在乡间一农舍前等着,忽而又被天尊幻作一破庙。见天尊的落魄样儿,绛珠心下好笑,从菩萨手里拿过莲花,挠了柳湘莲几下。片刻间,柳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

柳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说道:“拜见师傅,还望师傅不弃。”天尊点头笑道:“去吧。”一挥手,早有黄巾力士将他接引而去。

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可不正是此理儿?人世忙忙碌碌,谁个不是暂来歇足的?此系何方?我系何人?谁个竟能说得清楚?世人说不清楚,只怕神仙也未必明白,因此,有的神仙就只能继续做些下作的苦活,维系那一点儿可怜的长生不老或者些微福德。

绛珠与小玉女对视一眼,都低下头,细细思索起来。许多时候并没那许多的大道理,或者大道理并非就要长篇累牍的叙说。片言只语,亦能道出世界的本源真谛,足够人揣摩思索半生。若一旦证得,瞬间便如醍醐灌顶,从此了悟,出升到另一个境地去。绛珠与小玉女虽然不至于如世人或者寻常神仙那般混沌,但也是初听此语,依旧震撼于它的简便与深邃。

黄巾力士与柳湘莲的背影消失不见,天尊与菩萨歇息片刻,准备问两位小仙女儿欲何去何从,发现她们还在参悟。一脸的认真严肃,让天尊吓了一跳,笑道:“嗳,小仙女儿,何事值得你这般认真的?担心玉帝将茶吃完了,还是担心佛祖怪罪?”

绛珠与小玉女皆吓了一跳,静了下神,才缓缓的道:“那茶吃了就吃了,大不了再沏上些来,有什么要紧的?佛祖又有何好怪罪的,我又不曾做错什么。倒是天尊该当小心才是,抢了佛祖的弟子,担心佛祖日后不让你吃他的茶。”绛珠话虽如此,却没了往常的娇俏淘气,口气中还带着三分淡淡的愁绪,挥之不去。

天尊与菩萨皆不由得笑起来,大概很是满意于她此时的了悟,还有心境,只是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些微末理,寻常小事,亦犯不着这般认真。思量片刻,菩萨点头笑道:“绛珠既然已经了悟,更该前后串通起来,亦不用如此沉重。世事通明之后更该坦荡随心。我们自来处来,自当往去处去。此便是此,我便是我,又何须想那许多?”

正是,此便是此,我便是我,哪里来的那许多计较?无所谓东南西北,无所谓春夏秋冬,无所谓贫瘠肥沃,无所谓干润高低,此便是此。我便是我,非仙非佛,人又如何神又如何?富有如何贫又如何?官又如何民又如何?高又如何低又如何?

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即“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是刚参禅之人,怀着对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简单的肉眼来看待,所见万事万物便各为其本原,山便是山,水便是水。对许多事物懵懵懂懂,未必果真明白,却固执地相信所见便是真实,相信世界是按天理轮回不断更替的。因着心思简单,故而所见亦简单,故而能得见山水之原貌,虽则未必明白。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前述空白式的简单和纯澈,不过是****的单纯,是温室娇花。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不确定,看到的未必是真,一切如水月镜花,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心性不明之人,很容易在现实中迷失,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渐渐的开始用心求证,才会发现,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亦不是单纯意义的水。

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乃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而非懵懂者眼里的空白。唯有经历许多事情,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了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便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便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再回过头来,山山水水,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