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429

第429章

皇上拉着姬承在桌子旁坐下来,昭公主又服侍他坐舒服了,劝道:“父皇亦是一代明君,明知不如母后,为何不奋起直追?即便是追不上,到底能远远的随着,望其项背,则多少还能有所依则,心下亦多个想头。若是一旦离得太远了,岂不灰了心?从此更堕落下去,无所谓了。如此岂非让母后瞧不起?父皇日后不想与母后继续为伴儿了?”

姬承任由昭公主说他,心思却早不知飘到哪里去了。看来生前还是不好太好的好,否则除非同年同月同日死,否则总有一个是要伤悲的。亦难怪黛玉以往不喜相聚热闹,大概是唯恐散后荒凉,百般思忆,却又抓不住,故而更加悲戚吧?

皇上与昭公主无奈,忽而想起巧姐儿来,便命人传来迎春与巧姐儿。见面行礼后,巧姐儿心下大概亦知道为何召她,起身回道:“启禀皇上,不如带着太上皇出去走走散淡散淡些日子吧,别的妾身亦不知该如何是好。”若是自己要将心封闭死,拼命想将黛玉关在心里,唯恐稍稍一打开便从此找不到了,别人怕是果真无计可施的。

皇上正在犹豫,昭公主摇头道:“父皇哪里不曾去过,如今这个样子,便是出去亦无用。别看离得这么近,我们说话他还未必听见呢。”说完又转过身子来对姬承道:“回父皇,巧姐姐请旨让父皇巡幸她们庄子,父皇可愿意去?今年收成看着还不错,百姓还想见见父皇是否安康,想当面给父皇谢恩呢。若是要去,儿臣这就让人预备去,父皇意下如何?”

姬承摇摇头道:“如今正值夏收秋种,百姓忙碌,岂可去巡视?朕好着呢,若是想谢恩,便好好儿的将日子过好,便是对母后最大的酬谢了。朕无甚功劳,当不起他们致谢。若非父皇无能,凡事总是让母后操心劳神,母后亦不会落得今日下场,大概亦不会如此狠心的抛下父皇独自而去。兴许是失望了吧……”

是呵,二人在一块儿相互扶持不是挺好的,为何要独自先走?即便是她以往身子弱,经过这许多年调养,总该好些儿的。且他二人还差着十岁,很该姬承先衰老些才是,为何她却如此早早儿的离去?除过劳累,兴许便是不再留恋了,才能那么决然而去。一定是他犯下了大错,伤了她的心。是他的错,一定是,否则还能如何解释?

迎春叹道:“回皇上,太上皇的心结除过思念皇太后,还有自责,如此只怕到哪里都无用。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明白,而是陷得太深,只怕,一时半会儿未必有用。巧姐儿倒是知道些乡村野话,不知能否说出来取笑,兴许还能心里松快些。”巧姐儿摇头道:“没用的,只怕除了神仙,别个是再也救不了他了。”众人心下明白,皆叹息不已。

绛珠已不如初时那般伤感,听到此叹了一口气儿,忽而点头笑道:“昭儿倒是先知先觉,知道唯有神仙才能就他,只是神仙都不知道,却是可惜。又知道父皇会后悔。如何,哥哥?这会儿后悔了吧?可惜来不及了。”小玉女亦得意的跟着取笑,承皇只剩下无奈的摇头。

兴许最近被绛珠及其他神仙等取笑惯了,这会儿又被取笑,承皇但笑不语。过了片刻,绛珠见无趣儿,不过如此,且亦是想她之故,到底亦是一片深情。想了想,吃了口小玉女的茶,想想笑道:“迎春妹子,巧仙还有哪些好玩的笑话,不如你说来我们听听?”

迎春仙子想了想,点头笑道:“倒是有个粗俗点儿的,说得是个傻子,不知绛珠上尊可还听此等乡村野话不听?”听得是个傻子,众位又不自觉的扭头看一眼承皇,倒是绛珠所始料不及的,心下亦觉得好笑。无奈承皇都快成傻子代名词了,这可不是她的错。

绛珠只得装不知,点头笑道:“不碍的,傻子亦是有讲究的,有那些傻子只会低头傻傻的干活;有那些傻子则专爱出门惹事;还有的傻子干活起来还好,可极爱说话,且一开口便原形毕露。又有一起傻子人模人样儿的,说话做事都好,且亦安静的很,可若是回去将他的话好好儿想想,或是将他的形容好好儿想想,方能发觉:原来是个傻子。”

迎春仙子见绛珠绕着弯儿,却是想听,便笑道:“姐姐言之有理,事理洞明,非我等所可及。我这说得乃是个安静斯文的傻子,只是行事有点儿颠倒而已。”

且说有个傻子,媳妇儿整日在家织布,傻子则终日无可事事,唯安静的蹲在一旁仔细的看着媳妇儿织布,如同富人家门口的石狮子。一看便是一日,亦不嫌烦,亦不嫌累。那一日媳妇儿都有些厌烦了,便叫傻子道:“呆子,我这里有两个织好得布,你赶紧给集市上那谁送去,记下帐便行。”如此简单之事,很该放心他去的。

那傻子应一了一声便兴冲冲的拿着布去了。看来还果真是个明白傻子,亦想着自食其力,若是能做点儿什么便会非常高兴。其实许多时候皆是如此,傻子被人小瞧取笑惯了,自己亦会自卑自怨自艾。若是偶尔能做点儿事情,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又能与寻常人略微平等些,感受到寻常人的眼光,还是很快乐的。

谁知过了半日傻子却一把鼻涕一把泪、鼻青脸肿的回来了,拉着媳妇儿哭个不住。媳妇儿心下纳闷,又见他可怜,便一边儿给他收拾,一边儿问道:“早起出去还是好好儿的,到底怎么了,说出来我听听。乖,不要哭了,没事儿的,若是被冤枉了,我们去讨回来便是。”

傻子抱着媳妇儿的胳膊哭泣道:“我把布送给那谁,帐也记下了。谁知回来的路上,人家便将咱们的布都戴在头顶上,一边走一边哭,好多还长长的拖到地上。我上前去索要,人家不理。我动手拉拽,人家便动手打我。你说,好好儿的,他们将咱们的布拿去戴在头顶上做什么?他们还哭,我才委屈呢。”想起自家的布,心里还是忍不住委屈,哭个不住。

媳妇儿略略想了片刻,便明白过来,哄到:“乖,不哭了啊。那是人家死了人,送葬呢。人家戴的孝帽,不是咱们的,是人家自己的。你下次若是见了,要过去去安慰一下,说‘死都死了,节哀吧’。人家便不会说你了。这会儿没事了,出去玩会儿吧。”傻子听得不是他们的布,便高兴的去了。

如此才过了几日,脸上都好了,心下却依旧惦记着那事儿。那日出去玩,听得一户人家哭,到处都是人,一旁还有好多人在搭灶生火做饭。傻子惦记着媳妇儿的教诲,便使劲儿寻声而去。在一内室,见一闺女儿拉着一个妇人的手,众人皆哭个不住。傻子上前劝道:“死都死了,节哀吧。”结果又是被痛打一顿给赶了出来。

回到家,媳妇儿心疼的给他收拾干净,听得他说缘故,劝道:“唉,那可是你的不是。人家女儿成亲准备出门,母女哭别呢,不是死了人。下次若是见了,去给人家烧烧火吧,兴许人家还会请你吃顿喜酒的。”傻子虽则委屈,到底是自己的不是,又听得兴许还能有酒吃,便丢下此事,兴高采烈的去了。

又过了些日子,媳妇儿正在织布,见傻子送布回来,比前几次伤得都重,忙上前扶着他,一边儿收拾一边儿安慰道:“又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傻子哭诉道:“我是给人家烧火去了,可人家还打我,你说,我冤枉不冤枉?”一边儿说一边儿哭。

媳妇儿闻言吓了一跳,忽而想起一事来,轻斥道:“人家都着火了,你还去给人家往里面儿放柴,难怪会如此。若是遇上此事,该给人家泼水灭火才是。”说完摇头叹息不已。谁知没过几日,傻子一路大哭着回来,哽噎难言。

村东头的铁匠随后跟来,控诉道:“你家傻子怎么回事?我好容易得了块好铁,都打过八道,快成了。正在淬火,谁知他过来给我猛得浇了一大桶水,我……唉,可让我怎么说。若非是乡里乡邻的,你可赔都赔不起,唉……”

“死都死了,节哀吧。”小玉女见绛珠好笑,便给她说了一句。众位听得如此,都笑个不住。梅花仙女儿笑道:“倒是个好可怜见的傻子,心还是挺实的,也善良,只是命背些。若是下回再见了,定要好生救助他一下。”

绛珠笑道:“说得亦是,咱们的傻子亦是个实心眼儿,若是说起道理来亦并非不知,只是似乎脑子里总是有根弦儿转不过来。”小玉女亦跟着笑个不住,点头道:“傻子亦个个不同呢,若是果真一一看去,亦有趣儿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