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358

第358章

卫国公隔日便有奏报,开始是各处听闻宣亲王钦差巡行天下、为圣驾巡狩先导、视军,皆有些毛糙起来,颇有些蠢蠢欲动,让皇上与黛玉皆担忧不已。过了几日,又报古格境内已经齐兵。皇上与黛玉更是日夜担忧,唯恐天下震动,又为宣亲王担忧。如此又过了几日,便是听闻宣亲王在肃州附近春蒐,稍有异心者闻风而散,战战兢兢,唯恐天子问罪。

敬肃王亦传来奏报,言如今各处教化已初见成效,然则不服或是有异议者,亦不乏其人。好在三三两两,不过私议而已,并不成气候,更无如西方那般欲集结叛逃的。如此说来,还算是个好消息。敬肃王后来经行各处,亦有些颇不理解圣化的,以为百姓不过图个安稳日子,能吃饱穿暖,又得农闲时休养生息,便算得是皇恩浩荡,心满意足了,还要读书识字做什么?

颇有许多人以为他们世代贫民,耕种为生,又不指望能中举人,得官俸,又不能离开乡下庄子,故而很是不用读书。便是那些道理,亦不用学,只要不杀人放火,不偷不盗,官差不去拿问他们,日子平平静静的过着便是最好的了。知道那么些道理做什么,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他们又不做官。还有的以为他们如今能仓廪实,便是太平盛世平生愿望都足了。故而很是感念皇恩,却亦无所欲求了。

皇上与黛玉听得皆是摇头叹息不已,若果真如此,倒也算得是民风淳朴,只是人除却丰衣足食,还该有些别得乐趣才是。只是这许多事情,总得一步步来的。过了几日,便是宣亲王上奏,如今边地已平,请旨何往。

想起他已经离开两个多月了,黛玉思念不已,将原定的再往其他各处巡视皆暂时取消,改由卫国公钦差。宣亲王接旨后交割清楚,即刻回京。皇上亦是惦记宣亲王不已,当即下旨,卫国公亦不过再稍稍巡视几处,月余便可回京。

朝中众臣则以为宣亲王回京无可非议,而卫国公很该将圣驾巡幸各处皆查看一番,为先导。而孙御史更是上奏,以为如今刚平息西方忧患,皇上很该巡行天下,宣威布德。善者向慕,恶者震恐,安定天下,抚育万民,建不世奇功,正该此时。

孙御史后,怡亲王等皆纷纷奏请,兼之以为西方初定,还需圣驾往镇,非宣亲王等可比。皇上正自犹豫,却见大月氏、龟兹、莎车、鄯善等纷纷上奏,请皇帝御临敝邦,愿内附,比府县。面对如此情形,不知皇上又该做何决断,且听下回分解。

上回说到西方宁定,朝臣纷纷奏请皇上圣驾巡行天下,又有大月氏莎车龟兹等亦上奏。见着如今似乎皆有此意,想起几年前与黛玉及文亲王所议,皇上很是有些欲念,只是唯恐黛玉及文亲王此时又变了心。更兼宣亲王尚未入都,后宫众人如今时日久了,皆开始思念,故而不敢擅自开口,唯恐冲撞了谁的意思。下朝后回到甘露殿,见文亲王亦在。如今他保傅皆随着宣亲王钦差去了,教辅修亲王顺亲王的那几个博士等,皆无能力教文亲王,故而留在长秋宫。得了空便陪着黛玉说话或是下棋,或者便是去御书房与皇上一同批阅奏折,或是一同宣见朝臣,倒也乐业。早朝按说文亲王已经册封,亦可以前去站班,只是黛玉嫌他太小,又无实职,懒得去凑那个热闹,亦免得众人闲话。故而便留在此处陪着黛玉,或是自己看书。

说起那几个博士,开始黛玉还只不大相信,总是告诫文亲王“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其虚心好学,不耻下问。那日召来两位博士,言谈之下,虽则皆是清俊博学之士,亦是一般的德茂卓著。奈何所思所想,皆是寻常的道理,便是黛玉多问几句,亦是如此。对于治国安天下之道,几乎不通。黛玉不过赏赐一番,命其几人好生教辅两位小皇子。待得二人走后,方冲着文亲王做鬼脸,又摇头叹息。

虽则人人皆有长处,这会儿可不是费心去找出几人长处之时。如今她母子二人正好棋逢对手,虽则文亲王尚且幼些,又经验不足。然而因着是黛玉亲自教养长大的,故而深得黛玉之长,又跟随保傅多年,颇有些意外之处。兴许还有点儿初生牛犊的脾性,故而下棋或是辩论经义,二人时常能胶着到一块儿,很是能较量许久。

此时二人又在下棋,正是难解难分之时,皇上在文亲王后面坐下来,文亲王才发觉父皇回来了,便忙起身行礼。皇上按着他笑道:“亶儿无需多礼,道一句‘见过父皇’亦就罢了。非朝堂、非外室,不过父子母子而已,俭省些,礼到亦就够了。”文亲王犹豫了半晌,抬头见黛玉笑,便依了皇上,方回过头来继续下棋。

皇上在文亲王后面瞧了半日,发现母子二人下得还争锋相对、毫不谦让,倒是真刀真枪的干上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见文亲王满头大汗,丢了子儿叹道:“回母后,儿臣还是棋艺不精。”不待黛玉开口,皇上笑道:“亶儿倒不是棋艺不精,而是让着母后吧。看着满头大汗,热成这模样儿了?”话中满是戏谑。

黛玉却动了心思,看着文亲王道:“亶儿可是热了?如今可怕不怕热?”说着便从脖子上取下碧玉佩来,伸手过来便要给文亲王挂上。文亲王将黛玉的手推回去,回道:“回母后,儿臣是急得,父皇取笑儿臣呢,并非热得。儿臣谢过母后恩典,只是母后的棋倒是让儿臣很为难。总是开局平淡,越到后面越难琢磨,每每到了此处便该弃子儿了。”

黛玉起来依旧将碧玉佩给亶皇子挂上,笑道:“母后身子弱,用不上这个,带着日后便不用担心过夏日了。原是你皇祖母送给你父皇的,如今母后用不上,还是送给你得好。”文亲王被父皇按住,又被母后硬是挂上那玉佩,只得谢恩道:“回父皇,回母后,儿臣谢过父皇母后。只是父皇似乎很是怕热,不如儿臣还是送给父皇吧。”

皇上笑道:“亶儿还是好生挂着吧,如今父皇年岁渐长,亦不比当初惧热了。你小小年纪,火气便这么大,日后可如何处事?难不成在朝堂见到何要紧事便是一头大汗?那还得给亶儿另外备个毛巾,时常擦擦汗?有许多事情便是能决断亦是不能一时断下来的,故意留着,难不成亶儿回来还要继续流汗?”

文亲王听得皇上教诲,忙起身听着,应道:“回父皇,儿臣谨记父皇教诲。”黛玉笑道:“哥哥唬他做什么,我看亶儿寻常还好,只是见着我了才偶尔这般的。想来这初生牛犊还有怕得,如此便好。”

看着文亲王恭立一旁,皇上伸手拉他坐在腿上,笑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亶儿亦不用如此严肃,似乎父皇说了个多大事情似的。不过随口说说而已。”文亲王应道:“回父皇,父皇言之有理,儿臣自当谨记。再则圣人有言,当从容淡定,喜怒不形于色。否则群下无所则,而易倾危朝廷,或是易滋长邪弊。”

黛玉过来牵着文亲王的手,让皇上起身前去用膳,一边儿说道:“亶儿记住亦就罢了,不过父皇随口所说而已。若是有理,日后改正便是。只是见了父皇母后却不必如此。倒是哥哥才刚似乎说起有何事情能断亦不断的,可是有何事故?”

皇上笑道:“不过依旧是巡狩之事,近日奏请极多,又接到许多藩邦奏请巡幸。此事上次原都已经商议过的,只是此时正儿还不曾回来,故而还不曾下旨。再则亦是想再听听妹妹与亶儿的意思,看是否又有更改了。哥哥倒是觉得此时还真该巡狩一番。如今天下太平,此前屡见祥瑞而顾念天下劳苦,不曾封禅,此番很该去封禅以谢天地。顺便巡行四方,宣威布德,若是能得大月氏等为府县,从此内附,亦是件儿不世之功。”

黛玉低头看看文亲王,见文亲王亦是看她,二人相视而笑。黛玉点头道:“既然如此,下旨亦可。此时至明春不到一年,时间还是有些仓促,若是再拖延,怕是就果真要耽误了。只是还有些事情要好生商议的,比如都谁去?除过封禅,还去哪里?是否大摆圣驾,还是所到各处随时护驾?还有驻跸及赏赐等,亦该好生商议一番。”

三人吃过饭,又吃过一回茶,便一同来到御书房,又下旨召见怡亲王、贤亲王等人,虽则是说定要下旨,预备圣驾亲巡,亦得大概有个方略,有司方好督办。否则只说下旨,各有司没一点儿头绪,或是照着往年常例,那必定不是他们想要的。尤其是往年常理,上一次众人商议时便觉得很是不好,故而此番很是要更张许多规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