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343

第343章

二人如此说着,便算是说好了,当下心里便向往起来。搜肠刮肚找寻有关岱宗及封禅之事,仿佛明日便要出发一般,焉不知便是要巡幸,亦该半年以上才可成行。只是此时皆正在兴头,亦懒得去管那许多。待得话头正浓,二人又难得的情投意合一番,便安然入睡。

此后几日,又有朝臣奏请巡幸,皇上便下群臣议,让各自上奏,是否该巡幸,该巡何处,该如何行事,该谁接驾,仪仗卤簿如何安排,如此等等,只是总不说他与黛玉已经议定的巡狩祭祀社稷。众人亦果真当件事儿商议起来,倒是亦各抒己见,各得短长,不一而足。

如此商议了好些时日,便是冬月年前,别的事情亦渐渐多起来。因着如今四位皇子皆已封王,故而年底祭祀等各种礼节,亦是该一同随行的。且已经册封的皇子与尚未册封时其礼节又略略有点儿不同,故而宣亲王与文亲王只得重又演习一回。而修亲王与顺亲王则皆是初次,虽则年幼,到底亦学得很是认真,记得亦十分清楚。

谁知还不曾开始那一连串的祭祀,黛玉便开始害喜起来,虽则已有几回经验,到底还是很有些儿难受。御医诊断,皇后娘娘又有了身子,故而此后便又小心起来。尤其是三个月之内,更是小心翼翼。宣亲王虽则不大懂,却亦是时常陪在黛玉左右,嘘寒问暖,端茶递水,很是体贴孝顺。文亲王听得母后有身子,照着书上所说,十月怀胎苦,故而亦是时常侍奉母后左右,倒是让旁人见了皆觉得艳羡。

皇上拉着文亲王笑道:“亶儿为何这般孝顺母后?难不成你是知道的?”文亲王回道:“回父皇,十月怀胎,母后最苦。当初儿臣在母后肚子里呆了十五个月,可是累坏母后了。如今要好好孝顺母后才是,日后亦是。这跟孝顺父皇不一样。”

皇上冲着黛玉摇头笑道:“妹妹,上回还说添个小公主跟父皇贴心,结果昭儿还是跟妹妹贴心。又说皇儿比不得公主体贴,哪里知道这两个皇儿还果真会服侍妹妹的。哥哥倒是开了眼界了。不知这回是小皇儿还是小公主,不知可还是跟妹妹贴心还是能多疼哥哥一点儿?”说着自己很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黛玉笑道:“哥哥,《大戴礼记保傅》篇中有:‘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兴许是因着邑姜如此贤德之胎教,故而方有成王日后之德行。如此比照着说,不如我自今日始便日日教导皇儿孝顺父皇。兴许将来皇儿出生长大了,便跟哥哥贴心了。”

皇上笑道:“如此倒是或可一试,只是哥哥以为未必便会有多少效验。一来正儿亶儿他们都已经这般了,小皇儿将来必定跟随皇兄皇姐之后,渐渐的便开始先母后后父皇了。再则若是皇儿听妹妹的话,则依旧是必定先孝顺妹妹的。如此说来哥哥竟毫无办法了。”说着仰天长叹,其状甚悲,却是装出来的,细眼一瞧,又很是滑稽。

黛玉笑了好一会儿,方停下来道:“哥哥,会不会是皇儿在肚子里时哥哥总是教训他们,故而怀恨在心?或是已经习惯性的避着哥哥了?”皇上摇头笑道:“那也不是,不说别个,那雍儿慈儿在身时,哥哥可不曾说过什么,为何还是不跟哥哥亲近?”

黛玉笑道:“他们哪里又不跟哥哥亲近了?说的怪可怜的。一会儿让几个都来伺候父皇。再则他们在肚子里时哥哥可是极少见他们,自当生疏些,如今长大了,可不还是一般的孝顺的?我看正儿亦不曾怎么疏远哥哥呢,他们这会儿不过是看着我辛苦些,故而照应一下,哥哥还这般计较,担心日后皇儿更加有怨言,不敢跟哥哥亲近了。”

皇上点头笑道:“妹妹言之有理,若是跟他们吃醋,怕是日后便更不待见了。”说着话便回头看正皇子几个,昭公主亦在一旁侍立着,等着给母后递吃得。黛玉伸手接过点心来,又一手拉着昭公主搂在怀里笑道:“昭儿,父皇说昭儿不疼他,可是有这事儿?”

昭公主从盆子里捡起一块糕点放到黛玉嘴里,笑道:“回母后,这个是王姥姥做得,母后吃着怎样?昭儿最喜欢吃了。”过了一会儿见黛玉点头,文亲王又接过巾子来给黛玉试了嘴,昭公主接着说道:“回母后,父皇时常说儿臣等是白眼狼,不孝顺。儿臣不是时常陪着父皇的吗?还让父皇背着,还孝顺母后,让父皇开心。便是这般还落得这个下场,日后果真不敢孝顺父皇了,否则还不知被父皇怎么编排呢。”

文亲王则过去靠在皇上跟前,恭顺的回道:“回父皇,母后有养育之恩,父皇有教导之恩,儿臣不敢稍忘。只是父皇乃天子,岂可囿于儿女情长、后室亲疏?儿臣等自当多孝顺母后些,为得慰劳母后母仪天下。若是儿臣等都不孝顺,天下如何归心?说母后连自己的子女都教导不好,不肯孝顺,如此一来岂不乖谬?再则儿臣对父皇亦不敢稍有不恭,勤勉学习,孝顺亲长等,皆是顺父皇之圣意而自修。如此才算得是大孝。”

黛玉听得文亲王之言,看着皇上一脸的无奈,笑道:“亶儿说得有理。后室自当是妾身与之女宴乐欢愉之所,而天下才是哥哥的。如今皇儿内服侍妾身,习为人子之事;外修学安身立命、为贤臣良相正人君子之道。如此则内外俱孝矣,哥哥该当高兴才是。”

皇上搂着文亲王,摸着他头笑道:“父皇不过是与母后闲话而已,哪里就有这么严重了?父皇不过是与母后玩笑几句,便是帝王,亦该有天伦之乐,内帏之喜。否则日日板着脸如临大敌,有失伦常,则内心必不自安。帝王者,孤家寡人,天底下唯我独尊,原本就难有常人之乐。更兼世道无常,勾心斗角,不论朝廷后宫,皆是如此,故而许多帝王内心憋闷难忍。

若是积郁长久,则阴阳失和,必定行颠倒错乱之事。难得父皇有母后这么知心真情之伴,又得皇儿孝顺懂礼,如此能尽享伦常之乐,一来更能立好天下规矩,二来心情平和,不失中,则天下亦宁。亶儿可明白了?”

文亲王点点头道:“回父皇,父皇之意儿臣明白,只是若非后宫能得母后这般贤圣,则父皇如此沉湎与此,必定早已行下许多失德之事。再则帝王之乐,当以天下宁定、百姓富足、海内承平为先。圣贤帝王,当以《韶》乐等圣乐自娱,不当以儿女嬉笑自嘲。如此则日有所警,夜有所守,表率天下,无不化之。”

黛玉见文亲王将皇上说得有些无地自容的意思,所言倒是不无道理,笑道:“亶儿过来,亶儿都将父皇说得羞惭了。父皇亦是疼爱你们、爱护母后而已。不论是父皇还是你们,都要先学着做‘人’,做一个寻常人,然后才是皇子皇帝。亶儿说得很有道理,若是在清明之世,天下向化,咸慕古风,则如此方为圣贤。

而此时则不同,天下背信弃义、追名逐利、期满狡诈、骄奢淫逸已久,教化难以一时成功。若是皇上与亶儿处处以古圣先贤之道要之,则其必不得其要领而无所依从。如此则要之不得,而下乖谬或是气馁或是谋叛,如此适得其反,岂不上下皆失?所谓顺天应命,为今之计,当体察民情,而循序教导劝化,如此方能稍微成功。但见功成,自当乐之,乐而不止,继续努力,如此方算是贤君。亶儿以为如何?”

不知为何,众人如今越来越担心文亲王说起这些事情来,时常让人措手不及,中规中矩,古韵其骨,让人不敢亲狎。文亲王坐在黛玉跟前,靠在黛玉怀里笑道:“回母后,儿臣明白了,日后自当上明天意以顺天,下知民情以抚民,如此方能上下调和而不失。”

皇上气恼的看着几个,伸手将文亲王拽过去,搂着他笑道:“亶儿知道这么多,为何不知圣贤帝王自当自小为教,约束自省?都这么大了还赖着母后?”文亲王见父皇很是气咻咻的,坐在父皇怀里笑道:“回父皇,儿臣不过垂髫小儿,母慈子孝,孝顺母后儿听从母后教诲,有何不可?再者母后才刚说过,如今之世,当先做人,得其本真,此后才是皇子,学那么多教条礼仪,进退得失。父皇既是圣王,该当疼顾儿臣才是。”

黛玉看着这父子二人如今已经无法相争了,一来皇上时常让着皇儿,到底是疼爱皇儿的。二来文亲王如今圣贤帝王之道已经初通,若是与其他道理融会贯通,原本便是极难应对的。更兼他聪慧伶俐,又有母后相佐,故而时常将父皇气的吹胡子瞪眼。每每此时,黛玉最爱抱着昭公主在一旁看热闹。而最后渐渐的却成了宣亲王收场,或是有其他人或事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