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202

第202章

过了一会儿,御医让再试试黛玉的脉,两位御医皆试了一遍儿。方肯定的说道:“回皇上,回皇后娘娘,定是两个。怪道皇后娘娘如此嗜睡,怕是身体太弱,又有两个皇子的缘故。”皇上听闻忙让御医随傅姆去开方子保养,又另外打赏,又让他们每日必须来一趟,便是这个时辰。御医虽则辛苦于每日皆得来,到底有赏,再者皇后娘娘仁慈,也就高兴的去了。

皇上方抱着黛玉道:“妹妹高兴吗?这下可是有两个小皇子呢。恩,最好是一个皇儿,一个公主。这样哥哥便都有了。”黛玉此时犹在疑惑道:“为何会是两个呢,这一个半月御医也不知看过几回了,怎么就没发现?”皇上闻言也思索起来,到底不得主意,过了半日方道:“许是小公主身子更弱,故而感觉不到?或是跟父皇母后捉迷藏?”

黛玉笑着打了哥哥几下道:“哥哥胡说呢,哪有这么小便玩捉迷藏的?”皇上一本正经道:“有,哥哥的小公主定是像她母后那般的。”黛玉听得皇上说她,不乐意的扭头看着哥哥道:“我才不会呢。”说罢又觉得好奇,盯着哥哥看。皇上道:“妹妹那会儿在师母肚子里,太医便有好几次把脉把不出来。有一回还以为是丢了,过了好几天才找着。”

黛玉见皇上说得认真,却犹自不信,说道:“才不会呢,没听哥哥说过。”皇上笑道:“师母有妹妹的时候年龄大了,又身子弱。故而妹妹的身子也弱,偶尔便有把脉漏了的。或是淘气到那里玩去了。”黛玉不依道:“我在娘肚子里还能上那里玩去。哥哥净是胡掰。不过小皇儿可不是。定是被小皇兄欺负了,长得小。”

皇上闻言笑道:“那将来待小太子出来便叫小公主报仇,告诉她小皇兄欺负她,如何?”黛玉笑道:“那要看我喜欢哪个呢。若是小公主乖,便让她欺负一下小皇儿,否则便不许。”二人一来一去,便认定了是一个小太子与一个小公主,当下便商议起来,这小皇儿是个霸道的,这么小便欺负皇妹。那小公主好可怜,这么小便被皇兄欺负,将来一定要好生疼她才是。

早膳后黛玉因感觉还好,便随着哥哥去御书房坐坐。如今后宫又丢给了皇太后,有李淑妃与周昭媛帮衬,皇太后也不累。若是有大的事情,自是会禀报黛玉知道让黛玉拿主意的。李淑妃不愧是书香门第,处事极为稳妥,而周昭媛则颇有几分其父之风范,果断爽利。二人虽然不曾得着皇上宠幸多年,却因着有了这事儿,却也格外充实起来,故而也是尽心尽力的。黛玉及皇太后皆十分放心,便是隔日抽检一二,亦是稳妥的。

皇上在批阅奏折,却忽然发现一个加急军报。皇上大吃一惊,军报多半是由兵部上报的,为何早朝时不见兵部尚书提起此事?丞相府亦无人提起,总之早朝不曾听说。打开一看,却见是黄河桃花汛泛滥,北部边境危急。奏折只说匈奴与大同府沿黄河边界附近有兵勇出没,屡屡扰民,具体的却不知。

皇上见了很是愤怒,匈奴与其他周边藩邦皆在去年大会诸侯时来过,不曾见有何动静,为何仅仅数月,便有这等事情发生?便是北部各地,亦皆是有藩邦为天朝屏藩的,若是有兵勇扰民,该当有出处才是,为何又言不知?黄河桃花汛,并不在境内,亦不曾有大的灾情出现,说这些做什么?皇上一时竟是想不通。

坐了一会儿依旧不得主意,皇上便拿着奏折进了暖阁间儿来看妹妹,顺便听听她的意见。如今皇上有事若是顺便,便会讲给黛玉听听,也是让她了解也是帮忙出主意的意思。黛玉见了奏折亦是一头雾水,不过很快便明白过来了。

黛玉想了一会儿,拉着哥哥的手比划道:“哥哥,首先,那里的都指挥使司为何敢上这种奏折来?不明不白的,便是据此亦可革了他得职,治了他的罪。他亦该当明白才是。之所以还敢如此上奏折,定是知道朝中是有庇护的。这也就说明,朝廷内外有结党。结党必定要营私,故而,此举能得何私可营?

既然桃花汛与大同府及当地都指挥使司无碍,为何要提出来?怕有混淆视听之嫌。不过是想托词一时情况紧急,故而有昏乱之语,亦或是在桃花汛一带皆有兵勇的动静。即言边境不安,此处在匈奴左右,匈奴虽则历代皆不大安定,然则此时力弱。无缘无故刚朝觐完为何便要起兵?若非傻子,便是朝觐之时受了挑唆。

当日邛都王在时哥哥也曾说过,当时颇有些有异心之徒内外联络勾结,此事与当初未必便能撇清关系。再者便是,若果真是内外勾结,此举又有何可图之处?我觉得既然都指挥使司不言明,便是不肯明确下来。那么若是明确了朝廷会怎么做?派大兵前往估计是首当其冲的,只是若大兵压境,却不见戎狄,都指挥使司岂不落了个谎报之名?

如此说来,若是不欲大兵前往,又图谋什么?此事该兵部管,哥哥定是此时方知的,否则不会如此。兵部尚书早朝不奏,意欲何为?欲皇上落得个心慌,毕竟边境十来年不曾有烽火了。此时听闻边境有乱,必定着急,心慌便易意乱。意乱便容易听别人之言。接下来便是他欲有何言,能得何益?若有军情,又不严重,皇上定会令兵部等早作准备。

备钱粮,被人马,备兵器等等,总之得预备许多东西。北部匈奴亦是大邦,则我朝必定多多的筹备方可。如此一来,得益者又会是谁?兵部之外,定有大批的粮商马贩子等,此皆其次。兵者凶器,一旦为备,必定天下骚动。若是筹集粮草军饷,府库必定为之空虚。天下一动,府库空虚,如此,天下危矣。从表面看毫无破绽,内里却已十分空虚,到时若非匈奴兵动,而是南蛮,又该如何?好一个心机深沉之毒计。”

皇上听得黛玉说完,方略略放下心来,再一回思,果真有些意思。若非兵部有鬼,为何早朝不报?皇上年纪轻,且未曾经历过兵乱,故而必定慌乱不已。黛玉道:“为今之计,兵者不宜擅动,莫若下密旨让此时正在巡行北部的二师兄突然至大同附近查看究竟。朝中若是无人奏请,便装不知,哥哥左右装过不止一回了。

我想毋寡送齐儿完婚,亦该差不多了,赶紧下密旨让毋寡立刻返回大月氏,到时一问便明,若果真是匈奴所为,此时大月氏与我已结姻亲,定会同心一气的。如此则按兵不动,静观其变。若吴尚书奏请,则商议一番,回头再作打算不迟。哥哥觉着如何?”

皇上拉着妹妹的手道:“妹妹说的甚是有理,哥哥不理他便罢。只是若是如此,不知以后他又会变出什么花样来?”黛玉想了想道:“先且不管他以后会变出什么来,只是为何不动了他,他便无法可施了,亦就除了根。”皇上摇头道:“妹妹不知,他父亲乃行伍出身,得了军功,故而他手头颇有些兵权,且时日已久。若是猝然动了,怕亦是会误民。”

黛玉皱眉道:“如此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终归不是办法,非长久之计。只是若是将北部按住,估计他一时亦是不敢擅动了。却会做得更加隐秘,下次会更加厉害,亦是一处隐患。”皇上无奈的点头道:“暂时只能如此了。如今百姓稍稍安定些,去年也稍微丰足一些,若非紧急,还是不要轻动的好。”黛玉叹道:“但愿能收敛一些儿。各处也能有个好消息。”

二人商议完毕,便召来徐长史,意思与黛玉大略相同。当下拟了几道密旨,着妥当人等即刻送去。待得一切皆忙完了,皇上方与黛玉长舒了一口气,算是约略应对过去了。又有邛都来报,和昌郡主已与邛都王按着邛都风俗另行完婚,封了右王妃。和昌郡主与各人相处亦算融洽,望皇上及皇后娘娘勿念。皇上听闻与黛玉皆很是放心,又赏赐一回,便回去了。

回到嘉德殿,却见皇太后坐在那里等着。皇上与黛玉皆有些吃惊,皇太后笑道:“听闻玉儿有了两个小皇儿,母后来看看。母后还在长秋宫置了酒席,皇上是否与玉儿一块儿去一趟?皇太妃、李淑妃等皆在那里等着给玉儿贺喜呢。”皇上看着黛玉,方想起早上这件事情来,忙了一日都有些儿忘了,闻言后复又兴奋起来。

黛玉此时也还算可以,也不便抹了众人的意思,况且是皇太后亲自来请的,想必宴席也已备好了,故而便点头与皇上随着皇太后去了。皇太后一脸喜气洋溢,一边儿行着,一边儿问道:“怎会这会儿又发现是两个皇儿呢?当初怎么不曾发现。”皇上笑道:“儿皇与妹妹商议,许是小皇儿欺负小公主,将小公主挤到一边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