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190

第190章

黛玉听从的便去了。皇太后方对皇上道:“皇上也该回去了。玉儿有了身子,就不能侍寝了。若是要至其他嫔妃那里去更好。”皇上今日第一次不悦道:“母后放心,那些该注意的儿皇会注意的,御医也都交代过了。妹妹是儿皇的命根子,儿皇要日夜盯着她。不能侍寝也好陪在她身边儿。她在贾家受到别人冷落,至今时常还会情绪低落,若是此时儿皇离了她,必定让她难受。她若是难受,儿皇必定会更难受。不能侍寝又如何,儿皇自有分寸。儿皇不会忘了与母后约定的,母后但请放心。只是该给妹妹的,儿皇也不会少她一分一毫。”

皇太后叹息道:“既如此,母后也无话可说。你们还年轻,多少皇儿是生不得的,母后也不过白说说罢了。”皇上道:“母后的心意儿皇明白,只是儿皇也要让妹妹彻底放心了才好。她不仅是儿皇的心肝,也是天下人的希望。别人不知,儿皇却明白,如今许多事情皆是她的主意。儿皇刚才想,不如我们搬回嘉德殿去吧,那里儿皇也好照应她,别人也不好打搅。”

皇太后吃惊的看着皇上半日,低头思量了许久,方叹道:“如此也好,那儿不算后宫,后宫之人就不好轻易过去,也清静些儿。只是后宫之事该当如何?”皇上道:“后宫之事有李淑妃与周昭媛帮衬着,妹妹说如今她二人也很是尽心的,也都有这个能力。妹妹可以隔日过来,毕竟长秋宫是皇后之宫,各人还要拜见她呢。不过就是每日过来片刻罢了。”

皇太后点头道:“李淑妃与周昭媛确是两个不错的妃子,皇上将来也不要负了她们。后宫诸事,待过几日母后与玉儿再商议一下,有些事情还是母后帮着照应吧。玉儿头一回有孕,又年轻,该好生照应才是。母后如今身子骨还硬朗,还能照顾的过来。待过了年稍稍空些儿了,你们便搬过去吧,还是玉儿与皇儿要紧。”

次日早朝后,皇上留下徐长史、礼部及太常寺卿等,商议接下来一应各礼中有皇后之处,务要尽量精简。几人不得主意,周贤道:“启禀皇上,各礼皆有古制,不知缘何要轻易改动?臣愚钝。”皇上也毫不掩饰的言道:“皇后身怀龙种,御医说多有不便。皇后身体本就先天虚弱,此时更是紧要之时。若是为得几款旧规矩伤了皇后或是皇儿,可如何是好?”

众人听闻皇后有喜,皆忙跪地朝拜恭贺,山呼万岁。徐长史与周贤更是喜上心头。这几人皆是素知黛玉在皇上心中分量的,兼之徐长史与周贤更非拘泥之人,当下便商议起来,定好后交皇上圣裁。皇上又想大赦天下,被徐长史给拦下了,以为该等皇子降生之后再说。

好歹还是议定次日告宗庙,皇上与皇后同往,一应礼节皇后陪祭部分皆就简。太常寺忙预备去了,一时间将太常寺给忙了个四脚朝天。朝廷上下也很快便知皇后喜怀龙种,一时间竟是热闹的很,你道却是为何?

原来自皇上登基,次年将太子宫诸人册立嫔妃,至今近十载,后宫无半点音信。天下皆以为皇上有种种的可能,总之就是不会有子嗣。故而几位亲王府上都将子弟格外的教养起来,虽则不曾明目张胆,到底也不止一府这么做的,众人也皆暗暗的较劲儿。期待着将来有朝一日自己的子弟能被选中册立为太子,那也算是不世之荣宠了。

自从下诏娶林氏女黛玉时起,也有不少百姓悄悄求神拜佛的。那荥阳县听闻菩萨之音者更是如此,一心认定皇后娘娘乃菩萨下凡。顺带得想起皇上无子嗣,便专程或是顺便的去求神拜佛,保佑皇后娘娘能得着龙种,能让他们的好日子继续下去。近半年来许多地方皆效仿起来,尤其是今年丰收,众人更是感喟皇后娘娘盛德,故而还有地方开始悄悄的私设生祠。

这种消息总是传的最快的,不几日,都中内外都在传,皇后娘娘得了龙种,今年又有大赦。故而将本来已定好的大赦,皆算在了黛玉肚子里才一个来月的皇子身上,真是福德齐天呵。都中那些好事的,更是传的津津有味,像讲故事一样,道是皇后娘娘怀的是上天赐的,算是天子。要不怎么皇上别的嫔妃怀不上,皇后娘娘成礼才四个月便有了。

刘姥姥的庄子里,几位老太太刚烧完香,一块儿坐在太阳底下纳鞋底糊鞋面儿,一边儿说道:“要说如今怎么这么好,原来皇后娘娘是菩萨,那龙种也是天子。去年过年给送来那么些东西,今年还没过年便让去领了。比去年还多还好。俺家都不用买肉了,如此又省了一注开销,怕是有好几百钱呢。真是老天开眼,送来这么个好娘娘。”

那一个道:“听说今年那稍微好些儿的人家得的跟去年差不多,那穷得可得的比去年多许多。听说皇后娘娘不让俺们卖了粮食吃野菜,说是日后还要多多的送来。也要俺们自己多辛劳多种些。听说有的地方还说种的多赏的也多,还有这等好事。”

另一个道:“你没听香儿奶奶说皇后娘娘看着就比菩萨还好。她不过那么着救了那驸马一趟,自救了人三天后那几位姑娘赏银子开始,都赏了多少了。如今还是五品诰命夫人,县官供养。那京兆尹还来看过她,还给送了不少东西呢。”

这一个道:“那是她运气好,也是她该得的。如今四处周济穷人,隔壁庄子上几个婆子都被她接济过,后来还有个婆子的儿子不好意思,亲自将那寡居的婆子给接回去了。真真是广积福德,将来还是会有好报的。”

刘姥姥道:“皇后娘娘说了,好坏都是自己做的。凡事要对得起良心。俺听说皇后娘娘还会做针线呢,女红很出挑的。巧儿说她们府上见过的没有不夸的。皇后娘娘说还是自己动手的好。俺那家亲戚如今也自己动手,过得也很好。”

刘姥姥的那家亲戚,便是贾政几人了,此刻看上去果真过得很不错。自得了那千金赏赐,日子一下子松快了许多。偏此时是赵氏与李纨管家,与以往很是不同。赵氏是夫人,李纨可是诗书人家出来的,便是园子里也管过家,故而赵氏每每让李纨拿主意。李纨偏十分推让,以为太太年纪尚轻,人又干脆利落,不过那么点子事情,很是能管得好好的。如此一来倒是一家子客客气气的,便是偶尔有个口角不满,一会儿也就好了。

赵氏乃是穷出身,李纨是吃过苦的,故而此时皆是小心谋划,再不肯大手大脚了。一家子都谋算好,宝玉贾环贾兰皆不用出去谋生了,自在的在家里读书温习功课,贾代儒也在这里,可以继续教他们,贾芳、贾菌也被接回来了,便都跟着一块儿读书。

又盖了几间房子,又添了百十亩地,又添了几个丫头,又将贾家族人知道的愿意的又接来几个,也算是一家子祖宗的意思。贾政虽是家长,却不管事,也管不太来,此时自己每日看看儿孙的功课,偶尔也指点一下,却不再打骂了。赵氏李纨除持家外,便与其他女人一块儿做针线,偶尔也拿出去卖,贴补家用。总之不肯闲着,免得坐吃山空,也惯坏了脾气。

宝钗休养了个把月,便渐渐的好了。虽则算不得十分好,却也能自如的走动照应自己了。虽则众人皆不知缘故,然则自探春那几句话,众人虽不说,却也极是不喜她的。此时纵然宝钗怎样的低三下四,端庄礼让,也不顶使了。宝钗自己也是羞于启齿,时常自己闷在屋子里做针线,不敢出来。倒是宝玉不离不弃,时常叫她一块儿吃饭什么的,偶尔也去找她说几句书上的见解,毕竟宝钗知道的多,又不比贾代儒那老学究,宝玉多少更能接受些儿。

那日林之孝进城听闻说皇后娘娘有喜了,忙丢了事情便回来告诉众人。贾政赵氏李纨忙一叠声命烧香的烧香,念佛的念佛,给老太太上祭的也赶忙去了。众人皆是十分的替黛玉高兴。毕竟她也有了自己的骨肉,从此也能更加好了。

皇后娘娘有喜了,天下大事。当然各人家中也还有各人自己的喜事,对于个人来说,也未必不是大事,或者说,不比皇后娘娘有喜对他的意义小。事情就是这个理儿。总不能一个人的大事同时对另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对于平头百姓,有时候便是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要紧的只是吃饱喝足穿暖,最好还能喘口气儿歇会儿。

此时趁着隔日便要过年阖家团圆之时,择要挑几处瞧瞧去,看谁家热闹。有些事情不大清楚的,也一并摸清楚了,免得落下不与重视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