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150

第150章

黛玉见了皇太后,高兴的过去,就要拉着皇太后的手说话,竟有些儿出嫁的女儿归宁之感。偏生皇上始终不肯放开她的手,是以只得作罢。黛玉回过头撅着嘴瞪着哥哥,有些儿不依。只是如今是皇后了,不能再那样随便耍脾气了,故而气的很是狠狠的抠了两下皇上的手。皇上脸露微笑,心里却想着:看你今夜怎么过。

太后拉着黛玉过来坐下,只得放开黛玉的另一只手,坐到皇上的左边儿,黛玉坐到右边,尊宠当今圣上之意。门外迎接众人已经进来了,皆垂首站着。黛玉方与皇上起身,给皇太后敬茶,坐下。皇太妃,公主,妃嫔,三主宫主要宫官,皆一起起的过来行大礼见过新皇后。待将礼行完,方坐下来陪着皇太后用早膳,自皇太妃起,皆两旁侍立,如家人礼。

此时皇上得了意,终于是他皇后了,见黛玉瘦了些儿,很是要抱过来喂几口。奈何自从在长信宫学了那么多礼仪,黛玉很是不肯让哥哥随便抱着,何况还有那么多人看着。如此推让一番,只得随意抓住喂了几口,见都差不多了,方罢了手。过了片刻有司来报皆已齐备。皇上方携了黛玉前去宗庙祭告祖先。

礼仪繁杂,随礼而已,略过不表。且说自宗庙回道嘉德殿,已将近申末,皇上与黛玉皆有些儿累了。黛玉想去长秋宫,毕竟那才是她的主宫,皇上也不阻拦,不过跟着一块儿去罢了。黛玉见哥哥跟着来,也没轰他出去的理儿。一时也都饿了,尚食摆上晚膳,皇上与黛玉皆饿了,很是吃了许多,黛玉也吃的高兴。酒足饭饱了,想起昨日之事,还在得意。

皇上牵着黛玉,第一次将长秋宫各处好好打量了一番,除甘露殿外,还有四五个殿,还有永巷、马厩等,也并未处处皆去,不过是个大概。走了一圈儿,也歇息的差不多了,天色变暗。皇上便拉着黛玉回甘露殿后殿去,只见庭中有几只凤鸟,围着黛玉起舞,竟比昨日更美妙十分。皇上几番伸手,凤鸟皆不理他,那神情甚似黛玉,俏皮活泼。

黛玉逗弄了一回,便起身回去殿内收拾准备歇息,不想皇上也跟着进去,自有刘福等伺候皇上洗浴收拾准备。想起昨夜之事,皇上一行洗一行恨,一会儿又着急起来,怕那淘气的再睡着了可如何是好?刘福也奇怪,皇上昨日都不急,此时急什么?

好容易收拾完毕,皇上进了黛玉的寝室,见妹妹已经躺在龙床上,正眼巴巴的看着他,眼里满是淘气。皇上忙走过去,抱着妹妹,便……

过了许久,只见妹妹嘟喃着嘴,很是不高兴,皇上心满意足,轻轻的抚弄着妹妹,看着心爱的人儿,宠爱更深十分。

黛玉却十分不开心,虽心下有几丝喜悦,只是,痛呢。那该死的嬷嬷只告诉她当日要防着,为何不说次日也要防着呢。害得她一任哥哥哄骗,受了欺负,回头定要将那嬷嬷拖出来问明白不可。只是,这怎么的出口?心下好生委屈,斜眼看看哥哥,见他却是一脸的幸福与心满意足,哥哥不疼她了呀,为何不顾她那个呢?

黛玉一边儿想着,一边儿嘟喃道:“那嬷嬷为何不说清楚,要害我。”心下委屈的很。皇上听得妹妹嘟喃,问道:“妹妹说什么呢?”妹妹道:“那嬷嬷只让我当日要防着……”声音低得如蚊子叫。皇上听得明白,心下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还有这一篇。敢让哥哥洞房花烛夜睡大觉,现在就让你加倍还回来……几番风雨,好容易,云收雨散,彩虹现。

次日清晨醒来,太阳都老高了,皇上睁开眼,看着依旧未醒的妹妹,心下,十分满足。轻轻的亲着她的唇、鼻、眼、额,乃至头发,终于在心中许下一生的承诺。想起昨夜妹妹的娇憨,开心的无声的笑着:这世上还有这等傻丫头。

过了许久,黛玉缓缓的睁开眼,看着哥哥,略略疑惑了片刻。抬头看看幄顶,不熟悉,似乎是在甘露殿,不是嘉德殿。一如既往的挥挥手,伸懒腰,忽然,觉得身上……吃了一惊,又回过头看看哥哥,那个一脸坏笑的哥哥,正瞅着她……嘟着嘴,停在那里。

皇上看着很是可笑,宠溺道:“妹妹想什么呢,懒到伸懒腰都要歇息呢?”黛玉脸色羞红,硬是忍着羞臊,没好气的道:“坏哥哥。”皇上哭笑不得,扳过她脑袋,凑在她耳朵边儿悄悄说了一句,黛玉羞道:“可是哥哥一点儿都不疼我,都是骗人的。”扭扭身子,嘟哝道:“痛……”皇上无奈道:“哥哥够小心了,乖乖的,该起来了,否则……”说着话,边往过探身子揭被子,黛玉吓得猛坐起来,却又突然躺下,钻进被窝……

看着一惊一乍的妹妹,皇上心下好笑,忙自己起来出去等着,又唤来紫鹃等伺候皇后。黛玉更是羞的不肯起来,直让史良娣等哄劝了半日,最后说了句若是不起来天底下都知道皇后新婚不起床了,方将黛玉骗起床。

皇帝纳后,天下大事,小娇客成了新婚妇,虽则初始羞臊,日久自会习惯的。她自己会习惯了,她哥哥也会习惯了,他俩的事也会习惯了。别人也会瞧习惯了,故而先让小娇客略略东张西望,慢慢适应一回。先去瞧瞧天下盛况。

先从前几日说起,那日朝堂之上,定下册后时日,张丞相奏请,皇帝下诏,诏曰:“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另有赦免细节,详见有司各条。

诏书一下,天下震动。早听说皇后乃不世出之圣贤,自去岁开始,便日见风调雨顺,如今更是丰收累累,户户有余。皇帝纳后,原是花费极大之事,自诏书纳后,兆民皆提心吊胆。担心难得丰收,能稍解去岁之困,能得稍许补偿。此刻却是天将隆恩,锦上添花,不仅无需加赋,更能减半。一时间闾里田头,莫不额手称庆。竟有那极多的村庄,竟在皇帝迎娶吉日,诵经念佛,敲锣打鼓,吃酒唱戏,为皇后祈福庆贺,果真是个普天同庆。

皇上又下旨严令地方,务要切实赦免,严禁多方诈饰,巧取豪夺,违者重处。见识过皇后厉害的,都战战兢兢,虽则少了不少好处,然则圣命难违。未见识过皇后处事的,也颇有都中传闻,皆不敢在此时此事上做手脚。坊间传闻,皇后乃双面人,一面是菩萨,一面是阎王。遇着该死的,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便是亲舅舅,也不曾放过。故而敬佩的,害怕的,恐惧的,一时间皆不敢太过放肆。

说来好笑,若是人能舍得放下私心私利,倒也没什么做不成的。那些人原也并非非要做尽坏事,只是被纵容而已。若是能稍稍严厉一些儿,便有许多人不肯冒险了。如此说来,贪墨舞弊,却有一半的责任在皇上与丞相,施德而不加威之故也。故而不论人性善或是恶,十恶不赦之徒原在少数,多的,却是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不论那边儿风厉害了,不过随着风换个姿势而已。

人常有惰性,不肯多想多做,若是被逼着,也并非就做不了。此番圣旨下去,北五省经历去年一番事故,又见识怡亲王之狠厉,自是颇为顺利,百姓称道。江南因着孙弘率先遵旨施行,徐利旁敲侧击,另有钦差巡行,大略上也算民得其惠。其他地方,亦皆有钦差巡行,民得安乐,俱感皇恩,实乃幸事。

只是不曾想,却有传闻说皇后乃双面人,确是有趣儿。果真是世间万人万口,好好的一事儿,便能变了味儿。只是倒也无所谓,终归得了实惠的多,受了损耗的少。只要有尽多的人过得好便好,管他是王侯还是草民。只是王侯也颇有赞同的,怡亲王贤亲王将自家田庄的租子亦减半,务令各庄户勤俭节约,不得奢侈,多积蓄。京中有那等慕名的,亦多有效仿者。

宁公主得了消息,命田庄今年勿上租赋,周贤颇赞同之。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同心合力,不论大事小事,皆处理的井井有条。宁公主更是与周贤一道,孝事周妈妈如亲生。周妈妈亦是慈爱知礼之人,待周贤与宁公主皆如亲生子女,事事体贴,从不肯多要半分,且饮食起居,虽有丫头仆妇,然皆尽量亲为。公主跟前,常守国礼,时常要公主邀之再三,方肯稍懈。那日晚膳,公主见菜肴不甚可口,恐婆婆年事已高,不能尽意,大发脾气。周妈妈跪地为厨子请,公主方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