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1064000000122

第122章

太后笑道:“你都看过北状元了?觉得他怎样?”湘云拍手笑道:“这事儿得问宁姐姐,她与北状元聊了一整天儿。林姐姐不关心这个,却与南状元聊了两日。莫不是林姐姐也看上人家了?”太后眼光跳了一下,听完湘云的话对着宁公主道:“宁儿,要不要母后告诉皇上,准备下旨?”

宁公主听了湘云的话本就羞涩,此番听了太后之言,更是不好意思,只得低头道:“回母后,他还不知儿臣的身份呢。听他们口气,都认为林妹妹是公主。”黛玉拍手笑道:“我说我的主意再好不过的了,如此你们便更和谐了。若是他知道你是公主,必定更加欢喜。”太后笑道:“如此甚好,母后一会儿就告诉皇上。”

且说皇上此时正与张丞相、刘御史及怡亲王等商议如今空缺及新科状元及其他进士之事。前番孙弘春闱考卷墨染之事已有些眉目,果真是张浪着人做的,与广信府有莫大关系。皇上道:“不如将应贤调任河南省,你们看看那个府有空缺。然后将南状元授广信知府。”怡亲王道:“南状元文韬武略,该当留京才是。那广信府偏远,且当地民风狡黠,多谋略,又孙弘与那些人有过节,此番前去,怕是不妥。”

皇上道:“广信府乃江南前镇,地处江南富庶之地,南连闽越,颇为重要。应贤不过钻营之辈,如何能守好一方?正因孙弘文韬武略,方委以重任,此番前去,务要肃清民风,整顿吏治,安我南国。若能南呼北应,天下之福。再者,即言韬略,又何惧那些奸伪之徒?正是他出身之地,反倒更为熟悉。”

张丞相见皇上说的郑重,不乏道理又决心已下,也只好应了。刚提及周贤,便见长信宫太监来请,说皇太后有要事相商。皇上留下几人继续商议,便往长信宫来了。

等众人礼毕,皇太后笑道:“有件事儿着急,想问问皇上的意思。”皇上在御榻上坐下来笑道:“不知母后有何事?”太后笑道:“便是宁儿与北状元之事。”宁公主听说拉着娴公主便走了,探春三个也都随后走了。黛玉见了很是高兴,笑道:“宁姐姐愿意呢。哥哥赶紧下旨好了。可是一件大事儿,母后要谢我呢。”

皇上已明白过来,笑道:“不知母后何意?”太后笑道:“母后也听说过他,贤孝难得,既然宁儿愿意,不如许了也好。何况听说他们还聊得来,将来许是也能和睦的,如此母后也放心了。”儿女的终身大事未尝不是父母的终身大事呵,为儿女操碎了心,还不是为了他们好?皇上听得太后同意,又说了几句,便回去继续商议去了。

黛玉见还不到晚膳时间,硬要留下来再玩一会儿。皇上见也没空陪她,也就由着她。待皇上走后,太后方让人去叫来宁公主她们。众人正说笑间,见太监来回贤亲王妃求见。太后忙将她宣进来,笑道:“最近很是热闹,你怎么也来了?可有何事?”贤亲王妃笑道:“回皇太后,前儿见妹妹在怡王府玩的开心,想接她们过府去逛逛,不知皇太后可允准?”

皇太后笑道:“玉儿刚回来,还没歇过来呢。”贤亲王妃笑道:“回皇太后,在怡王府难道还有人为难妹妹不成,为何回来还要歇息?”太后笑道:“出去玩的疯了,饭也不曾好生吃,都瘦了,自然要歇歇。若是出去一趟会这样,下次也不让她出去了,看着心疼。”贤亲王妃笑道:“皇太后偏心,臣妾看着妹妹好好的,必是皇太后搪塞臣妾。我们贤王府虽鄙陋,也不敢委屈了妹妹,不如皇太后开恩,也让我们伺候妹妹几日如何?”

皇太后笑道:“没有的话,这你都能比得上。玉儿身子弱,一日不好生吃饭便瘦了,你不说心疼,还想着争面子。”贤亲王妃笑道:“回皇太后,那就请宁公主娴公主及几位姑娘到我府上作客如何?如今天气好,看着这么些花儿一样的妹妹在跟前绕着,必定好看。我也沾点儿喜气。看我们府里冷清,不如皇太后就开个恩吧?”

皇太后见她说的诚心,且姑娘们又爱出去,在家没得拘了她们,便问两位公主。想起怡亲王府那般自在,几人都愿意,黛玉想着还能与孙弘谈古论今,也同意了。太后也只得应了,只是必须等过几日,黛玉好些儿了。黛玉很是委屈,她好好儿的,为何总当她有事儿。心里恨不得立刻见到孙弘,这几天可还有些疑惑不解之处呢。

晚膳后黛玉告诉皇上贤亲王妃来请,太后已经允了,皇上心里不平,但想着孙弘不日便要出京,又不好明白说出来,只得应了。想着自己每日忙碌,没时间陪妹妹玩,她也不能如此惦记着出去玩儿呀,四海池不是也挺好的吗?既然如此,次日便下旨,让孙弘立刻赴广信府,交接上任;又下旨应贤交割完毕,立刻至河南赴任。

一时间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皆十分忙乱起来。这里皇上安排了妥当之人明暗两道护送孙弘赴任,到底得保得他性命,别说是个人才,若是有了意外,必定让黛玉伤心。黛玉则兴冲冲的翻看了许多书,等着一比高下呢。太后又等着皇上赶紧下旨赐婚,准备嫁女,可以趁机悄悄的准备黛玉的婚事,务要完整齐备。

那里贤王府得了皇上及太后的应允,忙着准备接驾,一时间忙到人仰马翻。还有那孙弘周贤还有,那,五香斋里,别样精彩。

书接上回,人多热闹,不如先从南北状元说起。

且说这日周贤正与孙弘聊天,两人虽则心中皆有事,却都羞于启齿。孙弘与黛玉谈论两日,只觉得她心如明镜,胸怀苍生,性比先圣,与她说话论道,犹如与天人辩经,既开眼界长见识,又明心窍顺本根。余音绕耳,仙姿萦心,恍惚间,有些不真实,又颇盼望着能再见一回,以明心意。

周贤此刻亦是满腹话语,百般缱倦,难以出口。虽则公主人中龙凤,仙姿丽质,慧心佛性,偶尔也俏皮活泼,却终究高不可攀。而那宁姑娘却更为和蔼可亲,温柔委婉,长的虽不比公主不染半分烟火气息,却更有着一股清澈明媚,让人愿意亲之近之。虽则二人不过聊些诗词歌赋,琐碎事情,却小中见大,更显合符。且宁姑娘也颇有见识通明事理,若得如此佳偶,人生无复他求。

兄弟二人正各怀心事,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却见有人前来宣旨。头一道圣旨,宣孙弘即刻赶赴广信府接任知府,仪仗等有司自会裁夺安排。后一道圣旨,赐婚周贤,招为驸马。宣旨后命二人立刻进宫谢恩。

两道圣旨,犹如两个响雷,让兄弟二人呆在原地不知所措。头一道圣旨后,二人惊喜交加,喜忧参半。惊的是圣旨如此之快,才取中不久,二人又无大树靠山,从未走过门道,便已授职,衣锦还乡转瞬间。更吃惊的是,为何要即刻离京,广信知府如今尚在任,为何要他如此着急?喜的是这一来便是四品知府,且广信府是他故地,颇为熟悉,正好一显本领。忧的却是,从此远离京城,那位姑娘,那位公主,怕是从此难以再见了。孙弘也担忧就要与贤兄离别,此后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听到后一道圣旨,要招周贤为驸马。孙弘顿时心事如水流,不禁长叹一声,方想起与周贤庆贺。却见周贤尚未接过圣旨,两眼发直,颇有些儿呆愣住了。瞬间两眼发红,看着孙弘,想起孙弘与公主情投意合,他却是敬若仙人的。而他心里,正念念不忘宁姑娘呢。如此落花有意,却被流水冲走。两人皆是叹息不已。

这事儿也巧,圣旨说周贤怎么好,要招为驸马,尚宁公主。偏这两个呆子,听见驸马,便各自想着心中的公主与姑娘,却将这“宁”“林”二字未曾听明白,白受这许多闲气,操这许多闲心。两人皆匆匆收了圣旨,稍稍收拾,进宫谢恩。

孙弘叩谢皇恩浩荡,听了皇上一番劝勉,早已斗志昂扬,准备赴征去了。心里想着公主天人,原非他能想的,不如本分些儿做点儿事情,若能能博得公主开怀,亦未尝不是件幸事儿。周贤却跪在当地,磕头道:“启奏皇上,微臣愚钝,不敢觊觎公主之休德,望皇上三思。”

皇上奇怪,不是他二人有情有义的吗,为何不愿意?于是问道:“周爱卿德才兼备,勿要推辞。若有何隐衷,尽管道来,朕尚可斟酌一二,否则即当为公主开府,择日完婚。”周贤见皇上执意,且圣旨已下,若不说出个由头来,怕是逃不过去,想了许久方道:“启奏皇上,微臣已心有所属。且公主圣明,微臣不敢稍有所想,臣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