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课堂充满幽默
10639000000045

第45章 巧用故事化“干戈”

两位高一同班同学,在劳动中因开玩笑过火而导致对骂,最后竟扭打起来,结果双方都有皮肉之伤,便互不服气,都扬言要找人报复。

我立即找来这两位同学。两位同学气呼呼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我一开始并没有去问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是因为详细情况我已经通过班主任和其他同学了解了,更主要的是旧事重提,两人立即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大动肝火,那就意味着我的思想工作还没开始就失败了。我先用谈心语气(不是训斥的语气)询问:“你们家住在哪里?父母干什么?”其实这方面情况我也了解,这样问的目的是使他们原来对立的思想情绪能合到一个方向,因为他们家都住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当他们一一回答后,我紧接着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语气严肃但不是训斥)“你们知道父母送你们来上学,一年要花多少钱吗?是好好学习还是打架闹事?我认为你们没有互谅互让,遇问题没有三思而后行,尤其是没有很好地‘制怒’。”一连串的发问促其思想矛盾的斗争,激其深思,同时再用肯定、信任的话语,恰如其分(而不是妄加指责)地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能够入脑入心。两位默然不语。我紧接着说:“学会忍让,制怒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怒,是人生许多祸事的导火线,因为人在发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蠢事、错事,你们可能都看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一个恶霸冒充宋江抢劫民女,黑旋风李逵一听到传言便信以为真,差一点怒杀了宋江;《三国演义》里猛张飞,急于为关羽报仇,迁怒于部下,结果使得自己脑袋搬家。一个人要做成点事尤其是干大事,不学会制怒是不行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若不善于制怒,忍住这难忍之事,很可能就不会有以后宏图大志的施展;相反,三国的周瑜忍不住诸葛亮的‘三气’而一命归天,英才早逝,壮志难酬,让人十分痛惜!这些你们都一定有同感。”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来摆事实、讲道理、谈感想、求共识。最后我说:“我再给你们俩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夫人是一位‘泼妇’,苏格拉底的学生就很不理解地问:‘你怎么能忍受这样的人?’苏格拉底笑笑说:‘我能忍受这样的人,世界上还有什么人我不能忍受呢?’”两位学生暗暗地笑。我接着说:“有一次苏格拉底正与朋友谈话,忘了夫人叫做的事,夫人见此情形,当时就把其一顿痛骂,紧接着就是一盆凉水劈头盖脸地泼过去。要是一般人,肯定会暴跳如雷,与夫人厮打起来,但苏格拉底抹了抹脸上的水,依然笑着对朋友幽默地说:‘我就知道,一阵电闪雷鸣之后,紧接着必然是一场倾盆大雨。’”两位学生忍不住笑起来,并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您不要讲了,我们错了。”我说:“很好,你们握手言和吧!”两位同学不好意思地握握手,一道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