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课堂充满幽默
10639000000033

第33章 化学课上的机智幽默(一)

读者看了那么多的机智幽默多发生在语文或政治课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几个化学课上的机智幽默。

新课的导入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正如电影“序幕”一样,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故事导入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例如,“原电池”新课导入,我讲了一个“两颗假牙”的故事。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曾掉了一颗牙齿。为了显示她的富有,格林太太特意装上了一颗假牙。不料,自此以后,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后来是一位化学家开出了一张处方,为她解除了痛苦。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处方呢。它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处方——“换掉一颗假牙!”为什么换掉一颗假牙就能解除格林太太痛苦呢?听到这里,学生一个个瞪大双眼,露出渴求知识的目光。将故事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巧妙的过渡既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同时也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带入知识新天地。例如,讲完“硝酸跟金属反应”向“王水”过渡时,可以这样处理。设问“有没有比硝酸的氧化性更强,能氧化金、铂的溶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例为证。我讲了一个“玻尔巧藏金质奖章”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丹麦,下达了逮捕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的命令。玻尔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和防止诺贝尔金质奖章落入法西斯手中,他机智地将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特殊的液体中,在纳粹分子的眼皮底下巧妙地珍藏了好几年,直至战争结束,玻尔重返家园,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在学生惊奇之余,又反问:“你们知道这种能溶解金的溶液是什么吗?”故事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硝酸”、“王水”的氧化性及“王水”的成分,这几个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