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课堂充满幽默
10639000000022

第22章 亦庄亦谐话诗文(一)

所谓“庄”,指的是严肃庄严;所谓“谐”,指的是诙谐风趣。庄与谐即矛盾对立,又辩证统一。一篇诗文,如果只庄不谐,严肃有余,会令人有枯燥说教之嫌;反之,如果光谐不庄,便容易流于轻浮,令人感到粗俗不可信。好的作品,应该是具有“庄”的寓意,又有“谐”的躯壳,巧妙地把严肃、深刻的主题思想蕴涵于诙谐有趣的语言之中,体现出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特色。运用庄谐并作,寓庄于谐笔法,可使读者在直观自身、直观周围世界的同时,获得感性的满足,进而引起理性的深思,并通过这两种心理的渗透交融,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可以说,凡千古流传不衰的佳作,大都具有寓庄于谐的特点。具体来说,在不同形式的作品中,寓庄于谐笔法运用的特点与功效又各有不同。

在林林总总的古今诗词中,不少名篇佳作都充满着诙谐的情趣。透过字面的诙谐,我们可以感受到隐藏在内里的端庄和深刻的内容。寓庄于谐是形成诗歌生动活泼风格的重要方法之一,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他罢官后息居林下时写的。词里写道: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仍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这是诗人胸中充满抑郁不平而自作排解的充满诙谐情调之作。表面上,其写的是诗人不问国家大事,只顾“醉”、“游”、“睡”,只管“竹”、“山”、“水”;实际上对于这个平生力主抗金、戎马倥偬的老将来说,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无事可干、无所作为,其中原因和滋味,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在这貌似诙谐的词作中,实际上是故意反说,在潇洒超脱的背后,表达出的是作者的满腹牢骚、一腔悲愤,其饱受压抑的心态,溢于言表。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许多诗作。他也经常运用这种寓庄于谐的笔法。诗人在“文革”中,受尽摧残折磨,囚居“牛栏”,而在《哄小儿》一诗中,却写道:“爸爸变成了棚中牛/今日又变成家中马/笑跪床上四蹄爬/乖乖儿,快来骑马马/爸爸驮你打游击/你说好耍不好耍/小小屋中有自由/门一关,就是家天下……”明明处于险恶的处境,理应苦水满腹、悲泪盈面,然而,诗人却在小小的“家天下”中,苦中作乐,化悲为笑,故意说出一些不合理的趣话,来排解胸中的痛苦,可谓诙谐中寄寓着悲愤,是“带笑的悲愤”,既风趣,又辛辣,充分体现了诗歌中寓庄于谐的特点与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