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让课堂充满幽默
10639000000011

第11章 创造幽默

(一)幽默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运用教育幽默就要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

(1)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插图都富有幽默感,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正是诱发学习兴趣是积极因素。

(2)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等,无不妙处横生。教师信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又如,在讲授政治常识“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时出示“驴子和大象”的漫画。这幅漫画形象地说明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竞选中轮流执政,其实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从而使学生理解到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也只不过是驴(民主党)和象(共和党)玩的“跷跷板游戏”而已,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

(3)生活中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形象比喻、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心运用。

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创造幽默。例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一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不要让别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金钱是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

将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时,先播放音乐《说句心里话》,接着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我为什么还要出来当兵?我和妈妈之间,家与国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归纳: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联系。这样导入,形式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于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时播放音乐《山不转水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在转……”通俗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变得形象生动。

(三)实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时,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在放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让学生观察竹筷是直的还是曲的,学生观察到此时的竹筷是曲的。老师从杯中取出竹筷,让学生再观察,原来竹筷是直的,然后老师结合学生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哲学观点,同时使学生对学哲学也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电教媒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先组织学生观看录像片《神州吟》第四集《漫长的跑道》片段,使学生看到了新中国几十年来的成就;然后看第五集《不平衡的舞台》片段,使学生看到了广大山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状况。在学生看完录像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五)寓言、典故

思想政治课的许多观点深奥抽象,而寓言典故则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在剖析观点时,适当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例如:用“拔苗助长”的寓言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说明普遍联系的原理;用“荆人袭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用“五十步笑百步”、“愚人吃饼”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等等。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六)诗话

诗话可以使干巴枯燥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感染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