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经常会有年轻的爸爸妈妈抱着小宝宝来就诊:“医生,我宝宝嘴巴里长白白的膜”,“我给宝宝擦了药,好了,过几天又长起来了”,“宝宝长这个东西,会不会有其他影响啊?”这些宝宝多半是得了“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也就是“雪口”,医学上称为“念珠菌病”。
其实,在正常人的口腔、皮肤、阴道中均有这种白色念珠菌的存在,但我们人类的血清中有抵抗这种真菌的成分,抵抗力好时一般不会发病。而新生儿、婴儿体内这种成分很低,出生后6~12个月才能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所以新生儿和6个月内的婴儿最容易得鹅口疮,2岁以内的宝宝也比较常见。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则更容易被感染:①妈妈在怀孕期间,阴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几率也明显增高,那么分娩时新生儿宝宝就很可能被感染。②乳头或奶嘴等哺乳用具被白色念珠菌感染。③衣物、玩具,甚至食物被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些宝宝在6~7个月开始长牙时,牙床有胀痛感,宝宝会爱咬手指、玩具,这样就很容易把真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④有些宝宝在幼儿园集体生活当中,被别的宝宝传染。⑤个别宝宝抵抗力不好或长期服用抗生素,造成细菌平衡被打破,真菌就乘虚而入,造成感染。
如果发现宝宝的口腔黏膜上,如上下嘴唇或腮帮子内侧出现乳白色的膜,微微高起,形似奶斑,没有疼痛,而且用棉签轻擦,不易擦掉,但稍微用力能擦掉,会发现下面的黏膜有充血、特别红。如果有这些症状,基本就能判断宝宝是患了“鹅口疮”。症状较轻的,可能只能见到斑斑点点散在的凝乳状白色膜,宝宝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现,粗心的妈妈会误以为是奶斑。严重时不仅口腔嘴唇,咽喉部也会出现白白厚厚的膜,这时候的宝宝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胃口不好、哺乳困难、啼哭,有时还伴有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