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0635500000007

第7章 仰韶文化(约前5000-前3000年)

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也因此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又以陕西渭河流域、山西西南和河南西部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文化遗址上千处,出土文物均反映出同一的文化特征。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且比较发达,并发现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当时农业比较发达以栗和黍为主要作物。饲养家畜的同时,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猪为主要家畜。各种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仰韶文化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