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
10635500000367

第367章 文天祥(1236-1283年)

文天祥(1236-1283年),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进士及第,被授予为宁海军节度使判官。时值蒙古南下侵宋时期。1259年,蒙古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赵昀迁都,文天祥上书坚决反对,并提出御敌之计,但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1275年,元兵再次南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兵入卫临安。次年,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不久出使元朝商议和解。因痛斥伯颜,被拘至镇江。后脱逃,经真州、扬州、通州入海至温州,与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于福州,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终因寡不敌众,不久败退广东,但仍坚持抵抗。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诱降,被文天祥痛骂并拒绝,又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诗末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赵小朝廷灭亡之后,被押到元大都。拘押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屡劝其降,天祥宁死不屈,在狱中写下了名作《正气歌》,其中有:“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凛然佳句。忽必烈劝降不成,遂于1283年一月,杀之于柴市口。死时年仅四十七岁。天祥到柴市口临刑前问明方向后,面南再拜而死。其精忠浩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千秋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