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谁的婚姻里没有阴雨天:你可以让婚姻危机走开
10632400000003

第3章 孩子的事情,谁说了算

事例一:

孩子放学回到家就对沈悦喊:“妈妈,我要吃冰激凌。”

“今天下了大雨,天太冷不能吃,会吃坏肚子的。”沈悦没有答应孩子的要求,孩子就跑了出去,沈悦还以为他同意了自己的观点,可过了不到十分钟,孩子又跑了回来。

“妈妈,赶快给我拿冰激凌,我都等不及了。”孩子还在坚持。

“刚才妈妈不是说了今天不吃吗?怎么还来要呢,赶快写作业去!”

孩子却说:“爸爸同意我吃了,你不信可以去问问他,快点!我还等着写作业呢。”

沈悦对孩子说:“你让他来见我!”

不一会儿沈悦的老公过来了,对她说:“不就一根冰激凌吗?你让他吃了能死人啊?”

沈悦听了火冒三丈:“死不了就得吃吗?孩子病了又是打针又是吃药的,多受苦,这份苦你能替他受吗?再说,打针吃药还要花钱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谁没事找事了?一根冰激凌,多大的事儿啊?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吗?”

“你管严重不严重,反正我就不让他吃!你怎么着吧?”

沈悦的老公丝毫不愿让步,好像和她杠上了:“我今天就让他吃,看你怎么办?”说着,他就打开冰箱拿了一根冰激凌递给孩子。孩子接到冰激凌,高兴地去自己的房间写作业了。

沈悦这时可气坏了,拿起身边的扫帚就向老公砸,由于用力过度,他的头流血了。沈悦的老公愤怒极了,揪着她的头发就打,沈悦拼命求饶,一点用也没有。

这时,孩子担惊受怕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哇哇”地大哭起来。

事例二:

梅梅和老公原本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夫妻,可自打梅梅怀孕时起,他们就开始为孩子的事情争吵不断了。孩子还没有出生时,梅梅的老公不想要这个孩子,梅梅硬是吵着要了这个孩子。到了预产期,两个人又为去哪家医院分娩吵个不停。孩子生下来后,两个人常常为照顾孩子的事情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两人又因孩子入名园还是就近择园而大吵了很多次。孩子入园后,梅梅看到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注重孩子的才艺发展,就给孩子报了很多才艺培训班,什么舞蹈啊、绘画啊、唱歌啊,为此,梅梅的老公极力反对,说孩子还小,主要任务就是玩,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行了,没必要天天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梅梅不同意,对老公大吼:“你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她老公大为不解:“孩子还小,学点才艺就不输了吗?未必!你以后别花那么多冤枉钱了!孩子成才不成才,不是由才艺培训决定的。”由于老公极力反对孩子报才艺班,梅梅只好作罢。但接下来的一件事,令她实在忍无可忍。一天,孩子被小区里的另一个孩子打了,孩子哭着上来告诉父母。梅梅的老公听了,对孩子说:“哭什么?你就这点出息吗?回去揍他!”梅梅听了,非常不解地说:“你就这样教育孩子的?”“你说怎么教育?孩子越软弱可欺,以后人家越欺负她!太好说话了以后要吃大亏的!”梅梅反唇相讥:“你是不是被欺负怕了?这是经验之谈吗?”“现实就是这样!”“你要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将来孩子肯定会出问题的,不信咱走着瞧!”梅梅说完,愤愤地走开了。“走着瞧就走着瞧!”她老公也愤愤地摔门而出,教训小区里的那个孩子去了。

总之,他们常常因孩子的事频频争吵,互不相让,现在他们都有分居的打算了。

事例三:

打女儿出生的那天起,真真和老公梁斌就为女儿的事情常常吵架了。记得女儿开始学走路的时候,真真觉得女儿走得慢,就在前面对她说:“宝宝别怕,宝宝别怕,走快点,走快点……”而在一旁的梁斌就阻止她:“你瞎嚷嚷什么?孩子那么小,走得快会摔倒。”于是,梁斌把真真赶到一边,蹲在女儿的前面,说:“宝宝,慢慢来,慢慢来……”真真不乐意了,推开梁斌,抢回了原来的阵地:“宝宝,没事,你刚才走的就很好,走快点,走快点……”梁斌赶快又推开了真真:“你疯了吗?非要让孩子跌倒你才高兴是不是?”

很小的一件事,只因意见不同,他们开始大吵起来。

其实生活中,但凡与女儿相关的事情,真真和老公总会争吵几句,争吵的结果往往是真真带着一肚子怨气服从了老公的决定。

转眼间,女儿已经高中毕业该报考大学了。这次,他们为女儿报考的事争吵得更激烈了,要知道报什么专业,报哪所大学,可能关系到女儿以后的发展方向、职业选择、人生命运。所以,真真和老公都非常重视女儿的报告志愿。梁斌对女儿说:“报理科专业吧,以后有前途!”真真坚决反对:“一个女孩子,报什么理科,学文多好?像我,每天在家写写书,不出门上班就把钱挣了。”“那是你的活法,或许孩子不喜欢。”“你怎么知道孩子不喜欢,你又没有问孩子。”“现在孩子还比较迷茫,我们应该给她指条有前途的路。”“学文就没有前途了吗?”夫妻二人争执不下。这时女儿说:“爸,妈,我想报北京的一所大学,以后我想留在北京发展。”梁斌说:“好!爸爸支持你!”真真却把脸一黑:“去什么北京?离家太远,我们就你一个女儿,我希望你以后能留在爸妈身边,还是报本市的大学好了。”梁斌说:“孩子都发话了,你没有听明白是不?”真真撕心裂肺地大吼:“在孩子的事情上,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听我的?这次一定得听我的!”“好!好!好!我听你的,你听孩子的,这回行了吗?”最终女儿报考了北京的大学,真真失望至极,情绪低落了几个月,家里每天如结冰落霜。

“孩子的事情,谁说了算”,在家庭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夫妻间争吵的一个主要“议题”,也是家庭“权力斗争”的一个诱因。因为父母都爱孩子,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如果观点出现分歧,就可能会理直气壮地推行自己的教育主张,即使是性格稳重、温柔的父母,也会毫不相让,“凭什么你说了算”恐怕是每个人都萦绕于心头的气愤。

在一桩婚姻里,教育孩子是夫妻二人共同的责任。但是,在履行这一责任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种种争吵,其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两人教育孩子时态度不一致。夫妻二人态度不一致会直接导致吵架的事情发生,削弱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破坏家庭教育的效果,影响家庭的和谐,破坏婚姻的质量。因此,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夫妻的态度最好要一致。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教育孩子往往会有“严”有“慈”。“严”让他们在孩子心中更有威望,说话更有分量,让孩子服从他们的管教,形成良好的习惯;“慈”让孩子感到亲切、信赖,使孩子愿意接近他们,有心里话愿跟他们讲、想跟他们讲、敢跟他们讲。可孩子需要的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父母在其教育上态度能一致,有严有慈,严慈结合,且同时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最有利的成长环境。

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如有的人喜欢严厉,有的人喜欢宽容;有的人喜欢循循善诱,有的人喜欢开门见山;有的人喜欢智爱孩子,有的人喜欢溺爱孩子……由于教育想法和做法不一致,这就导致了夫妻双方会因孩子的事情不断吵架。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夫妻二人在孩子面前因意见不一致而争吵会使他们在孩子心中威信力下降,无法树立价值的权威。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话都是对的,如果父母意见不同,态度模糊,尤其在孩子面前吵架争执,就会让孩子产生失望情绪,同时还会减弱孩子的自我控制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而夫妻在孩子的事情上态度一致,会让孩子很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不对,应该停止或者应该继续,从而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因此,对于孩子的事情,夫妻二人应该好好沟通,共同商讨,而不是动辄就吵。

夫妻之间要想避免因孩子的事情而争吵不断,应该这样去做:

(1)孩子在场时要尽量避免正面争吵。尽管对方教育孩子失当,你也不要轻易指责对方,指责从来不能使人心悦诚服。特别是孩子在场时,每个人都有一种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的心理需要,简单的指责除了会引发彼此间的战争外,不会有别的收获。因此,当孩子在场时,彼此一定要克制。少一分正面争吵,就会少一分对孩子教育的负面影响。

(2)在孩子面前坚持一致的态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旦因想法不同引起争吵时,夫妻定要在孩子面前坚持一致的态度,私下里再各自出谋划策,共同商量可行办法帮助孩子。如孩子因上课的时候睡着了,被老师罚写作业三遍。这是孩子错在先,夫妻二人肯定得持批评态度,一定要先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上课睡觉是违反纪律的,也丢失了学习的时间。万不可一个人吵着孩子上课睡觉、爱偷懒,另一个人指责孩子不好好吃饭,因营养不良才嗜睡,这样会让孩子无法认清自己的错误,且没有对的辨识度。

(3)用生动的事实来启发对方,提高认识。夫妻俩对待孩子的根本分歧主要是认识上的分歧,如果你认为对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认识有误,你光讲道理是不够的。要增加说服力,生动的事例是不可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

(4)夫妻要齐心协力,不可互相拆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丈夫说要往东,妻子偏偏说往西;丈夫批评,妻子怜爱。这都会令孩子无所适从,并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因此,夫妻在教育孩子时,双方要齐心协力,万不可互相拆台,对着干。

(5)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和丈夫多沟通。孩子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双方都有权过问和决定孩子的事情,但要想家庭和谐,就要懂得沟通。我们要了解丈夫是如何想的,按照对方的想法去做对孩子有没有好处。意见有分歧时,要多和丈夫商量,再做决定。

(6)可以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当孩子大一些时,有些事情的决定权可以交给孩子,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能提升孩子的决断能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以后,总是要靠自己的,我们不能时刻呵护孩子,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做决定,不如早早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