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肠癌的中医药防治
10627100000009

第9章 转归预后

《内经灵枢卫气》:“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汉华陀《华陀神医秘传卷一论杂病必死脉候》:“病肠中有积聚,脉虚弱者死。”

汉张仲景《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积聚门金匮要略病脉证治》:“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心腹癥坚方第二十六》:“治卒暴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

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七寒疝积聚方四首》:“寒疝积聚,其脉反而紧,积聚浮而牢。积聚牢强急者生,虚弱急者死。”

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九治癥病诸方》:“癥者,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叚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枯瘦,腹肚转大,遂至于死。诊其脉弦而伏,其癥不转者,必死矣。”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九疮肿科五发形图》:“癌发,此疾出发之时,不寒不热,肿处疼痛,紫黑色,不破,里面坏烂,二十以前者积热所生;四十以后皆血气衰也。须早为治,十可痊一二也。”

元朱丹溪《丹溪手镜卷之下积聚第六》:“盖积者,系于脏始终不移;聚者,系于腑发痛转移,随气往来,如有痞块。癥者,系于气;瘕者,系于血。不治证:脉虚弱者死;弦而伏,腹中有癥不可转也死;不见脉也死;下血者死;下如尘腐色者死。”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九医案》:“大凡腹中有块,不问男妇积聚、癥瘕、俱为恶症,切勿视为寻常。初起而不求早治,若待胀满已成,胸腹鼓急,虽扁鹊复生,亦莫能救其万一,有斯疾者,可不惧乎!”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三百十八积聚门单方》:“腹中暴癥,硬如石,刺痛,不治,百日内死。”

清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内因类积聚》中曰:“大凡腹中有块,不问积聚癥瘕,俱为恶候,切勿视为寻常等疾,而不求医早治。若待胀满已成,胸腹鼓急,虽仓扁复生,亦莫能救其万一。”

清邹岳《外科真诠卷上臀部脏毒》云:“……其患痛连小腹,肛门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肛门内蚀,串烂经络,污水流通大孔,无奈饮食不餐,作渴之甚,凡犯此未得见其有生。”

综上所述,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大肠癌病情发展较快,预后较差,确立了“须早为治”的观点。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癌分化程度愈低,预后愈差;癌肿侵犯组织愈深愈广,预后愈差;癌肿发病部位愈低,体积愈大,预后愈差;患者年龄愈小,预后愈差;女性较男性预后为佳;患者体质差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