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现代家庭幸福生活指南
10625400000015

第15章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发掘孩子的优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人们主要消费场所的家庭也会在全球化浪潮中接受丰富的、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同时,也必将面临着许多道德选择的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与否将关系到个人、家庭、社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

影响家庭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家庭消费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高级递进发展的,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收入比较少的情况下,人们首先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享受和发展的消费就会逐渐增加。现在人们的观念又不同了,人们开始注重享受生活。欣赏高雅音乐,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出国旅游等。由此可见,居民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所进行的消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的。

(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收入水平决定支出水平,而支出水平又代表着一定的购买力,购买力越大,人们能购买的家庭消费品也就越多,反之也就越少。

收入水平与家庭消费水平成正比。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

(2)物价水平

物价上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水平。所以,物价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升,则家庭消费水平降低,消费品价格水平下降,则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用公式表示就是: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物价水平。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与物价水平成反比。物价水平上升多少,人们的消费水平就要下降多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的消费水平就必须控制通货膨胀率。

掌握正确的家庭消费理念

如何把家庭消费教育的上述内容传授给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在这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这些经验主要有:政府高度重视,如美国:用行政法规强化消费教育,如日本,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开设消费教育的专门课程。日本是最初提出学校消费者教育重要性的国家,其次还有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教育研究和消费教育工作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差距还比较大。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发达的国家吸取有益的经验,拓展家庭消费教育的领域,多渠道的开展家庭消费教育。

(1)家庭自觉开展消费伦理教育

家庭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再加上家庭中的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更利于家庭消费教育收到成效。家庭的消费决策者除了自身应有科学合理消费的观念与行为之外,更负有对家庭成员进行随时的消费教育的义务。这就要求,作为家庭消费决策的家长,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杜绝一切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如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主义、“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的盲目攀比心理,以及黄赌毒等一些不法消费行为,做到节俭与合理消费相结合。其次,对家庭其他成员、特别是年轻一代进行及时的健康消费教育,采取措施纠正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同时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节俭教育,以及金钱观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合理消费,形成一种良好的家风,既有利于家庭成员健康人格的塑造,对社会的风气也会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2)有计划地对少年开展消费教育

根据零点调查集团的一项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消费的许多领域,孩子对于家庭消费项目的购买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这家调查公司的研究人员还根据近年对城市少年儿童状况的若干调查结果,对当前青少年个人的消费能力的持续增长与少年儿童对家庭消费影响力比重相对偏高提出警告:随着三人之家群体已构成中国城市家庭的稳定形态,对独生子女的家庭约束机制尚不成熟,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的中青年群体的家长群体可用于家庭活动时间的减少,少年儿童对家庭消费决策的高影响力会形成新形式的非理性化消费。这批对家庭消费决策具有高影响力的青少年们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把家庭消费教育延伸到学校,显得异常迫切。

相当数量的学生的消费行为已经处于一种不良状态,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甚至进行一些有害消费。从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来看,因比吃比穿、讲享受、讲排场而发生的侵财案件,占到了80%以上。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品质,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教育是提高消费者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它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中国宣传消费观念、培养消费道德的主体。学校不仅应该提供基本的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向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包括节俭消费、健康消费理念、绿色消费理念以及理财知识等。

(3)在社会上学习消费教育

社会消费教育是指运用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家庭消费知识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式进行:以各级消协组成全国性消费教育网络,在维护消费者权益、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的同时,向人们倡导一种正确积极的消费理念。其次,大众传媒是进行消费道德教育最持久、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利用各种传媒如电视台、电台、书籍、报刊及各种文艺形式经常性的开展家庭消费教育,或通过一些典型人物的报道,或通过一些理财专家的讲座形式,向社会大众传达科学合理的消费文化。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要学会合理的家庭理财方法,适当的消费合理的节约。树立健康消费观念、制定合理的消费策略、规范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使我们每个家庭在物欲横流、各种非理性的个性化理念与价值观充斥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真正做到理性消费,真正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赏识激励成长,支持增强自信

在心理学上,购物狂行为又被称为“强迫性购物行为”,指的是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疯狂消费,不考虑后果。引起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心理成因有多种多样,如焦虑、愤怒、虚荣、冲动等。所以购物狂往往买的不是物品,而是情绪。

女性似乎天生就有购物嗜好,而当这种嗜好极度膨胀时,这样的消费就会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购物行为。殊不知,一个人的嗜好过于膨胀时,就会在虚荣的外衣下引发家庭危机,导致激烈的家庭矛盾,这不仅有害于自己,也有损于家庭的温馨与和睦。

为此,家庭中的女性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购物心理。

认识疯狂购物的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随之不断上升。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有购物瘾症的人群就越庞大。这既是一个亟待重视的社会潜在问题,更是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心理问题。

有统计显示,大部分女性在心情抑郁、焦虑、疲惫和有负罪感之时会疯狂地进行购物,也就是说,女性的购物欲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购物有助于舒缓生活中的压力与焦虑,只是当这种强迫性购物形成瘾症时,她们便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张女士是某科研院所业务出色的骨干人物,老所长退休以后她极有可能成为继任者。心切的张女士每天都在等待任命的消息,但是宣布任命结果时所长却是由别人来担任。张女士一下子觉得希望破灭,心情低落的她盲目地乱找宣泄口,漫无目的地来到商场疯狂购物,结果现金花光后,她又接着刷卡消费直至出现较大的透支,丈夫十分生气,与其矛盾不断上升,原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由此产生了较大波动与混乱。事后在家中许多人的责备下张女士深感内疚,于是心情更加的低落。

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有进取心是追求上进的表现,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这样的事件。像张女士的情况,可以找知心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将不良情绪适时地宣泄出来。

克制疯狂购物的方法

疯狂购物作为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它绝不是达到缓解压力、安抚失落情绪的方法,所以必须进行有效地克制。以下提供一些关于购物成瘾的具体调适方法,可作为有效地参考:

第一,决不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进行购物,因为此时的购物只是不理智的宣泄。

第二,决不在感觉悲伤的时候进行购物,因为购物也不能完全安抚你的内心世界。

第三,决不在怀旧的情绪中进行购物,无节制地沉湎于过去容易丧失判断力。

第四,决不为了追赶时髦进行购物,时髦只是一时的潮流,并且永远也追赶不上。

第五,决不把购物当成一种消遣。如果觉得时间富余,可以培养自己多一些兴趣爱好,多进行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让生活更充实。

第六,尽量在购买前列一个简单的购物清单,确定需要购买的物品,避免重复购买已有的东西。

第七,尽量用现金进行结账,减少信用卡的使用次数。计划消费金额进行消费,根据消费的支出可能携带现金。

第八,尽量运用“替换政策”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政策很简单,就是购买一件物品就必须丢弃另一件物品。

第九,尽量在购物前问自己“真的需要吗?”理性地思考购买物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总之,用理智战胜盲目,才是比较完美的购物方法。同时,也是尊重家庭、呵护家庭的重要所在。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合格的父母

供养是赡养的同义词,赡养和供养在内容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供养,供养人可以是赡养的义务人,也可以是政府以及其他供养人,但是赡养人只是被赡养人的晚辈直系亲属。

就家庭来说,供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在我国法律中也是有明文规定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在有些人心中变得模糊起来,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形也时有存在。对此我们有必要正视这个问题。

子女不供养父母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子女不供养父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城市不少夫妻双双下岗或者一方下岗,收入较低,经济来源受到限制,只有靠打工来维持生活,生活处于困难期。

二是农村经济不发达,再加上相关组织对他们思想工作做得少,道德观、价值观宣传教育少。久而久之,农村子女打骂父母的现象出现了,不赡养父母的现象也多了起来。

三是一些老人社会保险意识淡薄,不能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养老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障等物质帮助,当子女生活困难时,就难以得到供养。

(2)素质原因

公民的综合素质低下,加剧了不供养父母事件的发生:

有的父母年轻时只知道自己辛苦操劳,而不知道和子女沟通、交流,并从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爱护他们,从而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无感情、无亲情之言。等父母到了一定的年龄,无劳动能力了,生灾害病了,子女同样对父母也是漠不关心,有的甚至还虐待父母。

有的父母在分家产时不能做到公平对待,子女则因分家不公而不赡养,认为谁多得财产谁多尽赡养,未得财产就不尽赡养责任;有的则认为不要或者放弃财产就可不尽赡养义务。

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双方都不能容忍对方的一些行为和做法,如赌钱,喝酒等。从而导致父母子女间互不说话,互相猜测。

有的家庭妻子当家,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由妻子说了算,但她们和公婆的关系比较紧张,每到给粮、给生活费时,总是吵吵闹闹,有的甚至大打出手,达到阻止自己丈夫尽赡养义务的目的。

有的认为父母未尽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较常见的情况为父母在子女幼时离婚,或将子女托付给他人抚养,未对子女尽到完全照顾,导致感情淡漠。这类父母年老时,子女往往容易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有的兄弟姐妹众多,子女之间相互观望,相互推诿,你看我,我看你,导至老人生活无着落,精神痛苦。

以上的当事人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平时又不注重法律的学习,不知法、不懂法,私心太重,眼睛盯住父母的房产和有限的劳动能力。有钱便是娘,无钱是包袱。对待老人往往是不给粮食吃,不给零花钱,不给钱看病;有的对父母平时、生病时采取不闻不问,缺乏物、钱和精神赡养;有的甚至还欧打父母,给予肉体上和精神上折磨,这些都是不符合家庭伦理的。

子女对父母必须履行赡养义务

(1)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

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

为保障受赡养人的合法权益,《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晚辈有赡养长辈的义务

《婚姻法》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这种赡养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孙子女、外孙子女有负担能力,并且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子女已经死亡。

上述规定是维护家庭稳定,保护家庭中老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措施。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

或许您并非是不供养老人的子女,只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少,平时很少去探望父母,但在经济上您从来是大方慷慨的。

在这一点上,您应该说是一个孝子,但是,您有没有想到,人到老年,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冷落。

作为子女,您应在精神上多关心和体贴老人,要多抽出些时间和老人聚聚,相互间说说家常话、贴心话,嘘寒问暖,使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让老人在精神上领略到快乐和满足。

因此,物质生活质量普遍提升后,精神赡养父母应成为新一代孝道的一个标准和共识。愿您在注重给老人物质赠予的同时,更要多送去精神慰藉。7.送给孩子三件宝——情商、逆商和财商

在我们的生命中给予最多爱的是父母,给予最多关心是也是父母,给予生命的更是父母,所以毫不为过的说,父母是自己生命中恩重如山的人。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五伦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称为天伦,列为五伦之首。因为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他们之间的亲情无法替代。

父母的亲情无法替代

我们自从出生起,就牵挂着父母的心,从此后父母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的奉献,莫不与我们的幸福与平安有关,这种无私的大爱一直会延续至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和制度如何变化,人性不可逆转,在家庭中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不可废止。

不可否认,在法律面前的确是人人平等。但再完备的法律也难以代替人性和人道,也代替不了亲情,更代替不了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

想想我们自己出世以来,哪样事不是父母竭尽全力,心血耗尽。我们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这种无私无畏、无怨无悔的付出,世间也只有父母才能做到。试问哪个朋友敢跟父母比,又有哪个朋友做到这个程度?对于恩德无量的父母,用一个朋友的称谓是难以概括的。

世间没有什么能比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关系更加珍贵。我们只有感恩戴德,恭敬孝顺,才有可能回报父母。不然,当父母突然有一天离我们而去,我们也只有背着沉重的良心债度日了。

我国的法律规定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子女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西方许多国家的法律,没有子女必须供养父母这一条。社会学家们认为,中国家庭是双向抚养模式,西方家庭是单向抚养模式。西方家庭的单向接力模式,有人把它比喻为“孩子的天堂、老人的坟墓”。所以也不见得他们的办法就比我们高明。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人人都有老的那一天。“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是古训,更是警示。一个美好的社会,首先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乱了法度,就乱了规矩,也最终就乱了自己。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走在世界前列的法宝。我们对自己应该有足够的信心,遵从圣贤的教导,创建和谐社会,忠孝仁义、长幼有序就是和谐的保障。

加深同父母的亲情关系

虽然父母与我们子女有着天然血缘关系,但是在现实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很多人不能正确处理与父母的正常关系。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与父母的亲情更好呢?

(1)主动沟通

每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和爸爸妈妈主动谈谈自己的工作、学习、同事和朋友,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2)换位思考

不要动不动就和父母顶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

(3)尊重理解

有事外出,应主动与父母联系,免得父母担心,要多听听父母的观点,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当观点发生分歧时,双方要冷静思考产生分歧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达到求同存异的沟通结果。

(4)多些宽容

遇事不必斤斤计较,因为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5)有错就改

不隐瞒自己的错误,让父母帮助我们改正错误,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6)创造机会

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田里劳动、打球、逛街、看电视。边做事情、边交流。

(7)认真倾听

当被父母批评或责骂时,不要着急反驳,试着平心静气地先听完父母的想法,说不定你会了解父母大发雷霆背后的理由。

(8)主动道歉

如果你做得不对,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动道歉,往往会得到父母的理解。

(9)善于体谅

可能错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争辩。也许父母过于劳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烦。换个时间和地点,再与父母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0)控制情绪

与父母沟通不良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想要动怒时,可以深呼吸,离开一会,或用凉水先洗把脸。

(11)主动帮助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主动分担家庭的一些责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干些农活等。趁机还可以跟老爸老妈聊聊天,让他们开心。

(12)讨论问题

学会遇事多与父母讨论,并就如何行动达成协议。例如父母会担心子女沉迷电脑而荒废学业,如果能就玩电脑的时间和学业的平衡作出讨论和达成协议,问题和分歧便能解决了。

(13)取长补短

毕竟父母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比较丰富,对于问题的看法比较全面冷静,处事比较谨慎,生活风格务实。所以青少年应善于发现父母的长处,并在自己身上逐渐培养形成这些优良品质。

如此一来,你不仅能和父母和睦相处,获得有价值的教益,而且也会让他们比较理解你的想法,进而能听取和重视你的意见,尊重你的人格,恢复你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