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神秘现象
10623800000019

第19章 巴士克人

布洛卡发现的颅骨,其形状与现代巴士克人的差别很大,两者之间并无密切的联系。不过,他的发现可以认为巴士克人是欧洲一个原有民族的后裔,那个民族可能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原居民。

巴士克人居住在西班牙的东北部和法国的西南部,民族自尊心极强。这个民族的人相貌特征自成一格,身材中等,面孔狭长,鼻子挺拔;肤色略黑,却没有同一地区的法国人和西班牙人那样黑;语言更独特,是现代欧洲唯一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

至今,巴士克语的起源仍叫语言学家们迷惑不解,而有关起源的种种说法中,最异想天开的莫过于宣称那是“上帝的语言”了。

对巴士克人的语汇稍加研究,便会发觉其中大部分语汇和任何已知的语言毫不相似。巴士克语非常难学,外人很少能够通晓其复杂的语法。巴士克语方言非常多,官方承认的就有8种,而次方言有25种之多。一村甚至一屋之遥,就有不同的语汇和方言。传说,魔王有一次迁到巴士克人所在的地方居住,6年之后却不得不离开:因为他只学会了“是”和“否”两个字。

19世纪以来,科学家、语言学家和考古学家提出了种种说法试图解开巴士克之谜,但结果仍莫衷一是。

最普遍的说法是:古代伊比利亚人、北非柏柏尔人以及苏联黑海与里海之间高加索地区各民族可能与巴士克人有血缘关系。

19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法国巴士克人居住的地区挖掘到高加索人种的颅骨,又因为巴士克语与高加索地区的语言有些相似,所以有人推测两者之间有联系。但这种猜测如同昙花一现,随即便发现不确定,因为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布洛卡博士在西班牙巴士克人居住的地区发现另一个颅骨,却是古代欧洲人种的。

布洛卡发现的颅骨,其形状与现代巴士克人的差别很大,两者之间并无密切的联系。不过,他的发现可以认为巴士克人是欧洲一个原有民族的后裔,那个民族可能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原居民。

将近1个世纪后,在乌尔提亚加洞穴里,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两种旧石器晚期的人类颅骨:一种和布洛卡博士以前发现的相同;另一种则与现代巴士克人的颅骨极为相似。这是迄今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巴士克人是这个地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居民的后裔,也首次说明巴士克人或许是巴士克地区的土生人。

虽然这些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巴士克人的种族关系,但却缺乏更强有力的论证,巴士克人和他们的语言无疑还将不断引起种种揣测。正如巴士克历史学家奥伊纳提所说的那样:“这个民族本身的发展史及其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史很难让人下笔,因为没有任何古代文献记载这些事迹谜一样的神秘现象一冰冻人冷冻疗法的概念是在1975年由日本一名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观察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时突然发现了低温对人体的正面影响。不久以后,医生们试着用冷冻疗法来治疗皮肤病、风寒、哮喘,甚至打鼾。冷气桑拿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同时对于人们减肥也很有帮助:热量的快速散失阻止了人体的衰老和体重的增加。

120万元,圆一个“死而复生”的梦想。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特斯德市郊外,有一个从事“人体冷冻”服务的机构,如果你付120万元,在你死后,该公司将为你提供“全身冰冻”服务;如果你付64万元,则可以享受到“大脑冰冻”的服务。该公司介绍说,他们的“人体冷冻”技术,将使你有望在未来科学技术发达之时重新“苏醒”。

73岁的杰姆斯·贝德佛德是美国的一个物理学教授,他的一生并无特别之处。但在1967年,当他死于癌症时,他却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处理”自己的方式——将自己冷冻起来。由此,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冷冻的人。

如今,他被贮存在“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提供“人体冷冻”服务的机构。在“阿尔科”储藏室内,有一组不锈钢槽柜,里面常年保持着零下300多华氏度的低温。在这些巨大金属容器内,参加人体冷冻实验的志愿者遗体都悬浮在液态氮溶液里低温“冷冻”着。

“贝德佛德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会员。我们最年轻的会员是21岁,最大的已有99岁半,他们有些是电视修理工,有些是学生,有些是图书管理员,有些是工程师,有些是科幻小说家。”机构的运行主管介绍说。

据说每一位志愿者在生前都和“阿尔科”签下了冷藏遗体的合同。一般而言,如果是冷藏整具遗体,要缴纳15万美元(约120万人民币)的冷藏费,如果单单冷藏头部,冷藏费只需8万美元(约64万人民币)。

“人体冷冻”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主要研究体温对寿命的影响。

俄罗斯科学院生化物理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柳德米拉·奥布科娃介绍,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她表示:“降低体温的实验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果将人的体温降低两度,那么一个人便可以多活120~150年。果真如此,我们就能像《圣经》里说的那样,活到700甚至800岁。但是,实验刚刚开始,所以现在向世人宣称我们已征服了死亡还为时尚早。”

冷冻疗法的概念是在1975年由日本一名科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他在观察风湿性关节炎病人时突然发现了低温对人体的正面影响。不久以后,医生们试着用冷冻疗法来治疗皮肤病、风寒、哮喘甚至打鼾。冷气桑拿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同时对于人们减肥也很有帮助:热量的快速散失阻止了人体的衰老和体重的增加。

而将人体冰冻起来,再让他在未来某个时候苏醒。这种想法有可能变为现实。

而在自然死亡前被冰冻起来会怎样呢?奥尔加说:“冰晶体不会损坏细胞,它们只是将其一分为二。你现在不可能让冰箱里的鱼再活过来,但它也不会变成其他的东西,因为它只是被简单地冻了起来。当然,让细胞不死,科学家们还需要创造更多的条件。”

科学家们相信,如果有人将“被冰分割”的细胞再“缝”在一起,它们就会活过来。在微技术科学的指导下,此类方法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理论应用物理学研究所的鲁道夫·涅兹梅洛夫说:“这取决于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科学仪器的发明。”它的精确度要达到十亿分之一米。

日本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分子大小的装有传感器和微型电脑系统的机器人。10~15年后,对其他生物进行生命实验将成为可能。如果成功,就会进行人类实验。分子治疗就是用特定分子对部分损坏的细胞进行人为的恢复,那或许会解决人类寿命的问题。

人体冷冻术也面临着道德方面的问题。一个经冷冻处理的人能适应100或200年后的全新生活吗?这不排除一个“复活”的人会对新生活感到绝望、发疯的可能性。在不朽人群出现之前,人们的确需要先考虑好这些问题。

人类真能通过“冷冻”“死而复生”吗?目前还没有任何例子或者证据表明这会成功,但也不能排除其可能性,人类对自身的研究正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