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类神秘现象
10623800000014

第14章 智商

其实很多人的成功也许和高智商有关,但最重要的是理性。智慧和才能是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当然还涉及习惯、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因素,涉及行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碍自己。所以,只要我们努力的生活,生活终会眷顾我们。

我们经常说某个人聪明,其实我们说的就是智商的问题。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某种意义上智商就像电脑的硬件如CPU,一个智商高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很复杂的事情。就像奔腾级的CPU能够运转Windows XP这样的大型软件一样。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智商有两种,一种是比率智商,智力年龄÷实际年龄=智力商数。如果某人智龄与实龄相等,他的智商即为l标示其智力中等。

另一种是离差智商,把一个人的测验分数与同龄组正常人的智力平均数之比作为智商。现在大多数智力测验都采用离差智商。

我们在学校除了学习知识外,还会花大量时间在智商训练方面。学数学来锻炼数字计算、空间想象、逻辑推理能力,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锻炼词汇、记忆能力。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高智商的用途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极少数领域需要高智商。比如棋类运动就相对来说比较需要高智商。我国最好的棋手之一常昊的智商是138,有世界围棋第一人之称的李昌镐智商是139,他们的智商属于优秀水平,但没有达到天才水平(一般认为,智商大于140属于天才)。看来,即使最需要动脑筋的棋类运动对于智商的要求也就是够用即可,并非高到离谱。

科学研究看起来也需要高智商,那么,从事科学研究有没有一个智商要求的底线呢?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说过:“搞数学无须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

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大数学家维纳在自传中说,和他幼年同时被称为神童的三四个人,由于不勤奋上进,以及其他条件等多种关系,长大后都无所作为;相反,有些人幼年时表现平凡,但由于后来的勤奋和环境的熏陶,最终成为科技史上的伟人。

在现代典型的智力测验中,设定主体人口的平均智商为1则根据一定的统计原理,一半人口的智商,介于90~110之间,其中智商在90~100和1110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的占14.5%,智商在120~130的人占7%,130~140的人占3%,其余0.5%人智商在140分以上,另有25%的人IQ在100分以下。

根据英国和芬兰科学家做的一项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国民,他们的平均智商高达105.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其实很多人的成功也许和智商有关,但最重要的是理性。智慧和才能是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当然还涉及习惯、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因素,涉及行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碍自己。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终会眷顾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