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为什么会浮躁:培养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10622600000003

第3章 褪去浮躁之心,价值触手可及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浮躁如浮云,遮挡了遥望者的双眼;浮躁如鞋中的沙子,扰乱了远行者的步伐;浮躁如千钧重担,压垮了前进者的意志;浮躁如麻醉剂,麻痹了成功者清醒的头脑;浮躁如无方向的风,让人偏离了心中的目标,浮躁如阴霾的天气,让人消极退缩,斗志低迷……浮躁使我们无法专注于价值创造,无法坚定长远发展的信心。褪去浮躁之心,价值就会触手可及。我们应褪去浮躁之心,让每一天、每一步的价值最大化。

不为浮躁遮望眼——不要因浮躁失去方向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 郑燮《竹石》

在联想集团创立之初,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没人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就连柳传志等“三人核心”也说不清楚。整个公司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先是倒卖电子表、旱冰鞋,还有运动短裤和电冰箱——最后卖彩电还被别人骗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之后,柳传志等人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关村林立的电脑公司大多数以贸易为主,从国外进口电脑,然后再加价卖出去,一台286 电脑零售价4 万多元人民币,可以赚2 万元利润。柳传志等人是研究计算机的,与纯粹民办的企业相比他们有官方背景,身后还有一个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他们当然应该做电脑。既然瞄准了电脑这一方向,就应该坚持走下去。从那时开始,柳传志就始终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于计算机领域,目标是成为长期的、大规模的高科技企业。

确定了长期的战略目标后,联想制定了“贸工技”的发展路线。柳传志认为,学会做贸易是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第一步。先通过贸易积累资金,了解市场。等打通了销售渠道后,联想就可以自己生产产品。对于自己的发展思路,柳传志这样说,“我们当时一心要形成产业,做贸易只是权宜之计,成功以后,胆子越来越大,敢往上做了。我们第一次制定了一个长远战略目标,以及分几步去实现。学会了制定战略,然后把战略目标分解成具体的步骤。目标太高了,我们就把土垒成台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联想集团也就随之壮大起来”。

通过联想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一种踏实和务实的精神。先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确定长期战略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自己的战略目标,采用“贸工技”的发展思路,一步步由一个十几人的公司做到世界500 强企业。与联想集团一样,任正非及其华为集团走的也是一条务实发展的路子。国内一位企业家评价过任正非,说:“任正非是沙漠中一只孤独的狐狸。他失败过,痛苦过,也忧郁过,但他最终都以最有静气、最有定力的力量渡过难关。他以理性、智慧和勤奋影响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也影响着全球通讯行业格局。”

华为一开始也给别人做代理,但当任正非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根本”,便和“代理商”这个身份告别,踏上了技术兴企的道路。在《华为基本法》中,第一章是公司宗旨,第一条规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这一条决定了华为公司的战略规划思路,并为员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华为来说,值得庆幸的是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它就紧守着这个在中国具有高度成长性的行业,从未离开。随着3G 时代的来临,可以想象这个市场还将继续延续它的繁荣。

2010 年7 月8 日,美国知名杂志《财富》公布了2010 年《财富》世界500 强企业最新排名,华为首次入围。继联想集团之后,华为成为闯入世界500 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500 强中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华为和联想,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入围世界500 强的民营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3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多少企业如昙花一现,只有这两家民营企业能够挺立潮头。其原因就在于其领导人的经营思路和企业发展始终是建立在踏实务实的基础之上。

一个企业有思考,才会有方向。思想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一位企业管理专家说过,经营企业,应当“以价值观为基础领导,以事实为基础管理”。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会产生企业的发展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在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企业才能避免在市场的风浪中迷失方向。

踏实才能走得远——不要被自己的浮躁打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 劝学》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和条件、差不多的基础,有的人业务进步明显,三两年就成了公司的骨干,而有的人却频繁跳槽,应聘的工作单位一个接一个,能力却没有太大的提高?其中的差别主要就在心态上。

真正的进取心体现在脚踏实地上,离开了脚踏实地的精神,进取心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踏实务实的人才能够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即便是名校MBA 毕业,学识和能力都很强,如果不能够安于岗位,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1999 年9 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同年10 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 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这次人才引进聘用了很多高端的人才,包括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国内名校的MBA,但是,后来这些MBA 中90% 以上都被马云开除了。

后来,谈及这次人才引进,马云认为,这批毕业于名校的MBA 素质并不十分让人满意。“很多MBA 进了阿里巴巴之后,缺失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认为自己是精英、高级管理者,不肯虚下心来,脚踏实地,一进来就要求年薪至少十万元,一开口全都是战略,往往是讲的时候热血沸腾,但做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由此,马云总结出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理论:只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说当初引进MBA 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

企业引进人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大的效益,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如果引进的MBA 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这样的引进又有什么价值呢?一个人无论有再大的才能和志向,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够做出成绩来。对于那些不能够安下心来的高学历人才来说,显赫的学历反而成了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同等条件下,踏实务实的人比浮躁的人在人生和事业上走得更远。某公司的董事长黄先生,在员工大会上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黄先生的公司里,有两位很出色的员工: 袁先生和高小姐,均被另外一家公司看上,该公司想以高薪挖走他们。袁先生看到对方提出的薪酬标准比黄先生的高,很快就递交了辞职信。黄先生对他说:“你再考虑一下,那家公司很可能只是要利用你。”但袁先生没有听从黄先生的劝告,坚决地投奔了那家公司。

而高小姐却拒绝了那家公司的高薪聘请,选择继续留在黄先生的公司,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后来,跳槽的袁先生果真如黄先生所料的那样,并没有得到重用。没过多长时间,当那家公司利用完袁先生以后,就把他“踢”出门外。

而选择留下的高小姐,当时已经是黄先生公司中国区的总裁了。

黄先生最后总结道:“一个人工作,不能只为了薪水这个目标,而应谋求将来的发展。那位袁先生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小利,而高小姐看得却很长远,她选择的是发展,像这种员工就值得去栽培。尽管发展之路开始时可能很艰难,走到后面却是一条黄金之路。如果连路都是黄金铺成的,那还怕没钱吗?”

故事中的高小姐,面对竞争对手公司的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仍能够安于岗位,脚踏实地,因此她取得了比袁先生更好的发展机会。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业者,无一不具备沉稳的性格,禁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保得住操守,不忘记自己的方向。

我们要有所成就,就要避免浮躁。我们要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就一定要把“戒躁”作为人生的守则。

务实进取不虚华——不让浮躁成为成功的包袱

人才不是看你学历有多高,而是看你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教授也比不过修鞋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彭剑锋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人问神:“为什么我无法飞起来?”

神没有回答,却问鸟:“你为什么能飞起来?”

鸟不知道。

于是人很愤愤不平:“我这么聪明,这么有能力,可我为什么偏偏飞不起来呢?而那么笨的鸟却能在天空中翱翔!”

神说:“你无法飞翔的原因,是因为你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却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聪明的人飞不起来,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身体里承载了太多的自负、虚荣,所以没有力气飞起来。

我们拥有过人的天资,良好的学识,出色的技能,然而就是因为背负太多的浮躁、自负、虚荣,所以无法展翅高飞。

胡锡兰是联想集团创业元老之一。1985 年,胡锡兰加入联想集团。当时正好赶上北京展览馆要举办全国科技成果展览。因此,公司派给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北京展览馆办展览。早在加入联想集团以前,胡锡兰已经是中科院计算所的一位副研究员了。当时有人说,一个副研究员,跑到展览会去站柜台,像什么话!但胡锡兰没考虑那么多,她说:“我关在机房好多年了,还真想到展览会上去看看人家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

关于这段站柜台的经历,胡锡兰是这样回忆的:“展览会开始了,一进门就是我们联想的摊位,把大门,挺显眼。可是四周一看,就有点难为情了。人家公司讲解员都是年轻的小姑娘,穿得漂漂亮亮的,站在那儿也挺漂亮。”

“我们这摊,我和张品贤,他是正研究员,我是副研究员,两个干巴老头老太太,咋看咋不吸引人。但是后来就不同了,别的摊位都冷冷清清的,唯独我们摊位周围围着一大堆人……我记得当时我介绍的就是‘联想汉卡’。那时我们国家计算机应用水平确实很低,很多人不停地向我问这儿问那儿,我一概来者不拒并耐心给人家解释。可能是我态度好,人看上去踏实,又精通技术的原因吧,再加上参加展览会的人大都是大老远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就是希望多了解技术。因此,慢慢的,到我们展台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很多顾客围着我问,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

“每次展览会要散会时,我们这儿顾客还是一点没动,所以总是惹得工作人员拿大喇叭喊:‘计算所公司的,快收摊儿啦!’然后就把我们赶出来了,于是,大伙儿又把我围在展览馆门前的水池子那儿继续问……一天下来,我虽然说得口干舌燥,非常累,但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我觉得我还是有一点价值的……”

“我还是有一点价值的……”这是胡锡兰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促使她加盟联想的重要因素。凭着这种朴实的进取心,联想的元老们在那段风雨创业路上披荆斩棘、日夜兼程,终于为今天联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更壮,接受更多的光明,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正像树一样,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得把志向放在高处,把根深扎在土地中,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成功既需要激情和梦想,同时也需要将梦想转化为现实的实干精神。

欧莱雅中国工业集团、苏州尚美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人事经理王先生说,欧莱雅中国工业集团最青睐的员工是“诗人+ 农民”的完美结合。对此,他这样解释:“一方面,作为百分之百的化妆品公司,我们强调创造性和前瞻性。化妆品是介于个人护理和时尚之间的一个行业,从引领时尚的角度考虑,要求我们的员工对美、对人文有深刻的理解,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挑战现有的观念。这并不仅仅是在营销上,还包括产品的研发上,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对艺术本身的爱好会转化为对产品创新的一种驱动。所以,欧莱雅要求员工,特别是市场营销人员要有这方面的素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诗人’素质。”

“另一方面,化妆品市场竞争激烈,不仅需要想象力,还要脚踏实地,就是能够接近客户,非常谦虚地倾听客户的需求,发现、理解他们的需求,要能够非常勤劳地工作。这个行业跟零售业息息相关,有时要求员工周末去站柜台,这是很辛苦的。这种勤奋、能够解决问题和接近客户的素质,我们叫做‘农民’素质。”

可以看出,激情和务实、勤奋相结合的员工是企业最需要的“完美”

人才,成功者既要有诗人般的想象力,又要像农民那样吃苦耐劳,只有这样二者完美结合,才能成就绚烂、辉煌的事业。

浮躁的人往往是激情有余,行动不足,他们在才华上并不出众却自视甚高,只看重表面上的成功而忽略事情背后的价值,这样的人不能沉下心去做事,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建树。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则能够立足平凡的岗位,在低调宁静中做出非凡的业绩。

清醒才能更稳健——不因安逸失去生存资格

只有那些危机感强烈、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英特尔公司缔造者 安迪· 葛罗夫

清醒保证稳健,浮躁导致灭亡。越是生存得久、发展得好的企业,越是有较强的危机感。世界著名的信息产业巨子,英特尔公司的缔造者安迪· 葛罗夫,在功成身退之时,回顾自己创业的历史,曾深有感触地说:

“只有那些危机感强烈、恐惧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无论何时何地,危机意识都是企业去除浮躁,保持稳健发展的一支清醒剂!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 年,经过短短20 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可以说,正是海尔集团“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经营理念奠定了它如今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之林的地位。

1996,一位上海用户因为“小小神童”洗衣机塑料进水孔处一个“毛刺”划伤了小手指而投诉,对海尔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设计提出了疑问。顾客的投诉事件,让杨绵绵总裁心里沉甸甸的。为此,《海尔人》在头版连续三期发表述评,题为《我们怕什么》,文中建议海尔全体员工在集团16年来一直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下要保持清醒和危机意识。

2000 年11 月25 日,在集团高级管理人员OEC 互动培训会上,张瑞敏又以“毛刺”事件为例,再次对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到底怕什么?管理人员一一发表看法,有的干部能够谈出怕什么,有的干部大话连篇,其实就是根本什么也不怕。张瑞敏对谈不出怕什么的干部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指出:干部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怕什么。

与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一样,华为集团的任正非也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2000 年新世纪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在20% 以上的时候,当华为在2000 年年销售额达220 亿元、利润以29 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总裁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

任正非在一次公司内部讲话中颇有感触地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华为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备受推崇。

联想集团的领导者也时刻充满了危机感。2004 年,联想在中国市场遇到了比自己强大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惠普、戴尔、IBM 等跨国公司。兵临城下,联想集团和国内和很多IT 公司一样,都面临着生死考验。

2004 年春节后,联想所有的员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唤》,这是杨元庆写给联想员工的一纸战斗檄文。“要战胜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的自身条件将会让斗争更为残酷,如果我们每一个细胞、每一个个体都不具有竞争力,那这个企业会有竞争力去抗争吗?”杨元庆强调员工在工作中要有打仗的感觉,要如狼似虎,并且“还是饥饿的狼,饥饿的虎,要让人望而生畏……要么成为狼,要么被狼吃掉……”。

《狼性的呼唤》正是危机之下求生存的战斗宣言,正因为有这样的危机感,才有联想强大的进取心和如今在行业中的地位。

海尔、联想、华为,这三家同是成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民营企业,他们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企业的骄傲。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企业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领导人以及公司文化,都是很强调危机感的。而正因如此,它们才能在汹涌的市场浪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稳健的发展步伐。

危机感是企业发展路上的一支清醒剂。危机是动力,也是机遇,危机之中有转机。化危机为动力,变危机为机遇,也是我们对待危机的正确态度。大庆人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冒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里讲的“压力”就是危机感。从力学的角度看,能量可以互换,自然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如果企业能够时时处处不忘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并沉着冷静、洞察秋毫,从容不迫采取应对措施,那么,危机感就会转化成推动企业发展的信心、希望和动力。

专注于工作核心——不因浮躁降低工作价值

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日本管理学家 大前研一

专注价值才能够创造价值。著名管理学家汤姆· 彼得斯认为,一切价值都是专业服务创造出来的。看看《财富》世界500 强的排名:能源类第一名是美国杜克能源公司,炼油类第一名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物流运递类第一名是美国UPS 公司(又名联合包裹服务公司)……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之处:非常专注于一个产业,并尽心打造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例如,UPS 公司发展到今天只做了一件事——用最快的速度把包裹送到客户手中。只做了这一件事,UPS 就把业务做到了全世界。世界上很多企业就是靠集中所有的时间、精力、资金和技术做好一种拳头产品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说过:“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停止浮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才能够做大做强。企业发展如此,开展工作也是如此,都要专注核心业务和核心价值。

黄帅民是东莞速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个年仅30 岁的亿万富翁。翻开他成功的简历,能发现中国许多成功企业家所拥有的经历,白手起家,从打工仔到跑营销再到自己做老板、办实业。他初到广东打工时,就懂得踏踏实实做事的重要性。在工厂里,他心无旁骛,只知道低头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次,工厂的老板来巡视,黄帅民没有像其他工人那样抬头观看,而是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正是他的这种埋头苦干、专注的态度为他赢得了机遇。不久,他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获得了提拔。也就从那时起,他开始与外界有了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从场务管理做到业务主管、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此后逐步走向成功。

黄帅民的成功在于懂得专注的重要性。我们除了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还要专注于正确的方向,即让自己的工作价值最大化。在公司中,衡量一个人的贡献是看他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而不是看他的工作时间,或者是在表面上完成了哪些任务。

据资料显示,一名员工在一天的上班时间中,真正能够替公司创造价值的部分,只约占上班时间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的时间,可能是在喝茶、闲聊等不产生效益的事情中度过。这浪费掉的时间,才是企业最大的成本。对此,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曾经说过:“一个只需要五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却聘用了十个人,所造成的影响,不光只是这个单位多养了十个人而已,而且造成这十个人都可能失业。”

提升工作的“日价值”,是解决公司人力成本增加的有效办法。所谓“日价值”,就是一名员工一天在工作时间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衡量我们对公司贡献的重要参考。我们踏入公司岗位,就要接受公司的考核,如果只是为了应对考核去工作,而不去关注自己工作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只知道提升工作效率,而不知道提升自己工作的“日价值”,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以这种观念做事,就会在工作中滋生投机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造成公司资源浪费,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坚持到底不放弃——不因浮躁偏离成功目标

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老老实实,认真思考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台塑集团创办人 王永庆

一群蛤蟆在进行竞赛,看谁先到达高塔的顶端。周围有一大群蛤蟆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围观者一片嘘声:“太难为它们了! 这些蛤蟆无法达到目的。”蛤蟆们开始泄气了。可是还有一些蛤蟆在奋力摸索着向上爬去。

围观的蛤蟆继续喊着:“太艰苦了! 你们不可能到达塔顶的!”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停下来了,只有一只蛤蟆一如既往地继续向前,并且更加努力。

比赛结束,其他蛤蟆都半途而废,只有那只蛤蟆以不可思议的毅力一直坚持了下来,竭尽全力到达了终点。

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想知道为什么只有它能够做到。

结果,大家惊讶地发现——它是一只聋蛤蟆!

这个幽默故事与我们现实生活何其相似。有时候,当我们的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浮躁,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在于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在于对信仰和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某杂志曾登了一篇名字叫《胜者为王》的文章,其中写道:

她的成绩一直不太好,小学阶段她的成绩中游偏下,从未被选中参加过各类“竞赛”;中学阶段她还是那样默默无闻,尽管刻苦,成绩却并不出色。

到县一中读书时,她的成绩并不出色,直到最后模拟考试,她的成绩才从下游勉强挪到了中游。

凭她的成绩考本科不可能,只能考虑本市的高专。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骑”在了本科线上,被外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学院录取了。尽管她成了班里高考的“黑马”,但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的前途和专业。

一晃大学毕业了,她找了几个月工作也没有合适的,整天和父亲去大棚浇菜。一次回家,同学在街上遇到她,她觉得很不好意思,说工作不好找,打算考研,可没把握。她的英语四级考了三次才勉强通过,考研对她来说的确有难度,但同学还是敷衍说不如试试,不行也就死心了。

第二年春天,她居然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很是让人吃惊。研究生应该压力比较小了,别人打工、谈恋爱,她却抱着书本啃,大概是别人的倦怠成就了她,毕业时她因为成绩优秀,又被保送博士连读。

这次她真的退却了,用她的话说“太难,越读越害怕”。她的父亲非常生气,以断绝关系相要挟,“多光宗耀祖的事儿啊,一定要去读”。就这样,她被迫回到学校。为了早日毕业,她心无旁骛,丝毫不敢放松。

那年,她被学校推荐公费赴美留学!名额定下了,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被震动了,她自己也倍感意外。

有人特意在网上查过,她将留学的那个大学高分子材料学世界排名第一。

留学三年间,她很本分地做学生,勤恳地做试验,毕业时已经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过几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成了业内年轻的专家。

后来,她刚回国,就被一家德国公司以年薪12 万美元聘走了……故事中女孩的成功在于她的坚持。当周围的人在悲观、浮躁、彷徨中纷纷放弃,向命运缴械投降时,当别人弃拙求巧、削尖脑袋寻找成功的“捷径”时,她安守自己的本分,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底,正是这种貌似愚蠢、呆板的坚持,让她获得了机遇的垂青。她的成功源于不放弃的坚持。很多人失败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胜者的生存方式就在于,能够坚持把一件事做下去,积跬步以成千里,汇小河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