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关键词:心理认同、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也体现出了相似与相异给人们的心理造成的巨大差别。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没有带伞在站牌下避雨,都回不了家,不一会儿,其中一个人的手机铃声响了,两人同时去看自己的手机,才发现两人的铃声原来是一样的,于是就开始简单的聊天,从铃声到偶像再到星座,两人越聊越开心,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雨停后他们还给对方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都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为什么两个陌生人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一拍即合,结下深厚的感情?首先,这两个人都用同一个铃声,彼此趣味相投;其次,两个人都因为没有带雨伞站在站牌下避雨,可谓是同病相怜。因此他们产生了情感共鸣,彼此轻易地认同并接受了对方,促进了感情的升华。
因为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人们更容易有共同语言,相互间发生争辩的机会比较少,更容易获得彼此的支持,获得内心的一种稳定感。同时,相似的人组成的群体,可以更好地共同应对来自其他群体的阻力和压力。因此,与相似的人相处,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自我防御的心理,即害怕遭到反对和伤害,寻求认同和帮助。这种心理防御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可使自己免受伤害,而在最大限度上获得心理认同和满足。
由此可见,相似性会让人们产生容易接受对方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那些态度、信念、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人,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心理学家通过调查也发现,同年龄、同性别、同学历和有相同经历的人更容易相处;行为动机、立场观点、处世态度、追求目标相一致的人也更容易相互扶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于与自身有诸多相似性的人的警惕心和抵触心是比较弱的。“臭味相投”其实就是受这种心理在人际交往中造成的影响。在社交中,如果交往双方有较多类似的地方,那么他们之间就比较容易相互吸引,能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
虽然相似的人们聚在一块,能够增强群体的安全感和行动力量,但是因为步调太过统一,缺少不一样的声音和意见,会限制我们发展。所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除了要大量结识与自己有相似特质的人外,还要与相异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补充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