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5分钟家庭降脂方
10621300000001

第1章 血脂与高脂血症

(一)什么是血脂

临床化验检查血脂包括胆固醇(Ch)、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又名三酸甘油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1.胆固醇

正常值为2.9~6.00mmo1/L(110~230毫克/d1)。

胆固醇属脂类中的类脂质,为人体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人体蛋白、糖、脂肪、水盐代谢、保持性别特征、合成胆汁、构成组织细胞膜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形成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食人动物脂肪过多,造成胆固醇升高,使之沉积在动脉壁上,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反之,摄人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可促使肝细胞把胆固醇转化为胆酸,亦可与胆固醇结合形成胆固醇酯而促使胆固醇从血液中向血外转移,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此外,胆固醇升高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肿瘤或结石引起的胆总管阻塞等。胆固醇降低可见于肝硬化。

急性肝坏死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2.三酰甘油

正常值为0.22~1.65mmo1/L(20~150毫克/d1)。

三酰甘油是人体各种脂肪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它在储存机体能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代谢可分为外源性——来自肠道吸收和内源性——主要来自肝脏。高三酰甘油脂代谢障碍主要为内源性三酰甘油升高。空腹化验检测三酰甘油可准确测定内源性三酰甘油的情况。因三酰甘油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故在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诊断中常测定三酰甘油。三酰甘油升高为高脂血症。

三酰甘油升高时还可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胆道梗阻、急性胰腺炎等疾病。

3.辍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前p脂蛋白)

正常值为8~30毫克/d1.

极低密度脂蛋白为颗粒较大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三酰甘油(甘油三酯)。高浓度可以使血清混浊。正常人血浆中有少量的此种蛋白。检查极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反映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的情况。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亦为高脂血症。极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饥饿、高糖饮食可以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故防止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应限糖、限酒,避免饥饿。

4.低密度脂蛋白(又称p脂蛋白)

正常值为1.56~5.72mmo1/L(60-220毫克/d1)。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较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小的脂蛋白,与胆固醇分解运转有关,也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升高亦为高脂血症。

5.离密度脂蛋白

正常值为0.78-2.20mmo1/L(30一80毫克/d1)。

高密度脂蛋白是颗粒很小的脂蛋白,它可把动脉壁上的胆固醇转送到肝脏中进行代谢,而后排出体外,故又称为“抗动脉硬化脂蛋白”、“冠心病保护因子”。高密度脂蛋白可以减轻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正常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之比为1:2.5左右,老年人可达1:4,因此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增加体力活动,使用雌激素,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凡化验所见胆固醇、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中任何一项增高及各项都增高,均为异常。其化验结果异常提示:

(1)患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包括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肝内管梗阻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化、肝糖原沉着症、痛风、酒精中毒等。

(2)有患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是当前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脑血管病死亡居世界首位。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硬化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警惕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3)饮食结构不合理:现代养生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脂血症及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自身的因素有关,饮食结构不合理(高动物脂肪、高糖、酗酒)

即为其中的一个方面。要防止高脂血症的发生,就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讲究吃得科学,吃得合理,吃得健康。

(二)怎样看血脂化验单

血化验一般是测定血清中的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及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脂质代谢和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须说明的是:①各地医院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正常参考值也不一样,一般化验单上应同时注明本院的正常参考值,所以不在同一医院做的化验不可同一比较,只作参考;②血脂化验受季节、时间、体重、运动、饮食(包括烟、酒)

等多种因素影响,故对化验的结果不可盲从;③患者更不可自己根据化验结果增服或减服药物,必须由医师来决定药物的增减。

1.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醋。TG)

正常参考值0.22~1.6.5mmo]/L。

(1)动脉粥样硬化者有TG增高:TG对动脉硬化虽无直接的作用,但它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为高TG血症可使血凝固性增强,还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2)糖尿病:未经治疗或血糖未被控制的糖尿病病人,血清TG升高,这是由于糖不能充分利用,机体所需的能源必须加强动员脂肪,同时肝脏合成TG亢进,以致TG增加。当适当治疗,血糖得到控制时,TG亦可下降。

(3)肾病综合征患者伴有高脂血症:当血清白蛋白下降至159/L以下时,多伴有TG增高。长期血液透析者也可TG增高。

(4)家族性高脂血症。

2.血清总胆固醇(T-ch)

正常参考值2.82~5.2mmo1/L。

(1)增加:①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②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③肾病综合征、类脂质性肾病等;④糖尿病、胆石症等;⑤甲状腺功能低下;⑥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和妊娠期等。

(2)降低:①严重肝脏损害,因肝细胞损害对胆固醇酯化能力降低;

②消耗性疾病,如癌症、结核等;③甲状腺功能亢进,总胆固醇降低;④其他,如消化不良综合征、严重贫血等。

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正常参考值1.04~1.76mmo1/L。

(1)增高:见于原发性高HDL血症;正在接受雌激素治疗者、接受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者。

(2)降低:HDL-ch减少和HDL-ch/T-ch比值降低为冠心病的危险信号。亦可见于高T-ch血症,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胆囊炎和肠道梗阻者也均降低。

4.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

正常参考值2.6~3.12mmo1/L。

(1)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信号;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均可有LDL-ch增高,亦可见于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呼吸不全综合征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5.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B100(apoB100)

正常参考值:apoA11~1.799/LapoB1000.4~1.29/L。

apoA1水平降低,apoB100水平升高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信号。

缺血性脑血管病亦有同样变化。

6.血清艏蛋白(a)(Lp(a)1正常参考值Lp(a)0~150m9/L。

一般认为Lp(a)>200m9/L者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显然增加,Lp(a)>300m9/L可看作为警戒线,这些病人可能血脂均正常。故对TG、T-ch正常者更有价值。

Lp(a)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一定意义。

(三)中医如何解读高脂血症目前,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分型,但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或由于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所致,或由于体内脂质代谢紊乱所致,以正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主要是由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致使气血不能运化而产生瘀、痰、湿、郁并且相互夹杂为患,它们反过来又可加重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时当以肝、脾、肾三脏为主,以痰、郁、瘀、湿为标,辨证施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者标本同治。

综合中医学有关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学说及西医学脂质代谢紊乱的病理改变,笔者将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致使过多膏脂进入体内,超过运化转输之限,壅滞停留,变为膏浊。

②脾虚湿困:嗜食肥甘、膏粱厚味、腻脾碍胃,或因他病伤及脾气,运化不利,水谷难于随食而化,淫精于脉,膏脂聚而化浊,形成高脂血症。

③劳伤心脾,心脾两虚:经久伏案或劳心思虑过度,宗气过耗,心脾受伤。因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行迟缓,瘀血内生;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精微,痰湿内生,病久入络,痰湿阻于脉络,瘀血内生。

④情志所伤:忧思恼怒,伤及肝脾,肝失调达,疏泄不及,气机郁滞,气滞血瘀或横逆犯脾,失运化均可导致膏脂输布转化失常,变生脂浊,引……

发高脂血症。

⑤肾气虚衰:年老体弱,肾气虚衰或房劳过度,精气暗耗,皆可致精气不足,气化不及,津液代谢失调,膏脂输布转化迟缓,聚成脂浊而致血脂升高。

⑥痰瘀阻络:膏脂化生于水谷精微,与津液同族,津液与血可以互生,膏脂与血亦可互荣,津液停聚生痰,血液阻滞为瘀,痰阻血瘀均可使膏脂输布失常,变生浊邪,引起高脂血症。

(四)血脂检查前后应注意些什么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必须抽血化验血脂。目前医学上提倡:2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5年检查1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至少应每1年检查1次血脂。有心脏病家族史、体型肥胖、长期吃糖过多、嗜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或者皮肤有黄色瘤的朋友,更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在进行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禁食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

②采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

③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④检查时不要服用某些药物。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

这样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五)不验血也能察看出血脂异常吗有人害怕抽血,希望不抽血也能查出血脂异常。虽然,血脂不正常一般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有些征象还是可能提供某些诊断线索,它们包括:

(1)皮肤异常:身体某些部位出现了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结节、斑块或疹子,医学上称之为“黄色瘤”。这些结节或疹子可出现在足后跟、手背、臀部及肘、膝、指关节等处,有的可表现为手掌部的黄色或橘黄色线条状条纹。如出现上述表现,多提示有家族遗传性的高脂血症,往往高脂血症比较严重,应予高度重视。不过,眼皮周围(最常出现在上眼皮的内侧)的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黄色瘤也可见于血脂正常的人。

(2)眼睛异常:眼睛的某些改变有时也能提示血脂异常。如在40岁以下的人中,眼睛上出现了“老年环”;表现为黑眼珠周围出现一圈白色的环状改变,往往提示有家族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此外,在眼科进行眼底检查如果发现小动脉上有脂质沉积引起的光散射时,常常是严重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血症的表现。

(3)既往史:有冠心病、脑卒中(中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患者或体型较肥胖者,可能同时合并有血脂异常,应常规进行血脂检查。

(4)家族史:家族中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较早(男性45岁以前、女性55岁以前)患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病人时,可能有家族遗传性的血脂异常,也应注意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血脂进行检查。

(六)什么是高脂血症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脂类代谢保持着动态平衡,血中的脂类浓度不会过高。当脂类代谢紊乱时,血脂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的脂浓度就会升高。正常人血中含有胆固醇<5.2mmo1/L,三酰甘油(甘油三酯)<1.70mmo1/L。有一项或两项超/3上述正常值,就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病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多有家族史和遗传因素,也可由于先天性某种酶的缺乏引起的。继发性是继发于某种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肝胆内外阻塞、慢性肝炎和胰腺炎等疾病。

1.高血脂与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高有着迅速发展的趋势,它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重要疾病之一。

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为了征服冠心病,通过大量动物实验、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生理病理以及临床治疗等研究,掌握了充分的证据,认为血脂增高与冠心病发病有因果关系,降低血脂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因此,如何降低血脂防止冠心病的发作,已是临床上迫在眉睫的任务。

2.离血脂与脑卒中

现在,许多人对血脂问题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并且已经采取措施预防或治疗高脂血症。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高脂血症也是卒中的高危险因素,而卒中的后果尽人皆知,它可以危及生命或造成偏瘫。

血脂与我们经常食用的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不一样,它在血浆中是以一种称为“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脂蛋白的组成,顾名思义可以有两种成分,即脂类和蛋白质。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三酯甘油(甘油三酯)、磷酯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和不同的蛋白质(称作“载脂蛋白”)结合在一起成为脂蛋白,就可以溶于血浆中了。

医学家们根据不同脂蛋白的分子大小和密度不同,把脂蛋白又分成4种:

①高密度脂蛋白(在检验单上简称HDL);②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

③极低密度脂蛋白(简称VLDL);④乳糜微粒(简称CM)。

当然,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以上4种脂蛋白又可以仔细分辨为许多亚组,主要的载脂蛋白也有几十种。

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清除周围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将它们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转化,而且还能抑制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有预防及清除动脉壁中胆固醇的作用,从而对动脉硬化有保护作用。所以说,对于健康而言,高密度脂蛋白对人体有益。

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们能破坏正常的血管通透性,并且在动脉血管的内膜上形成黄色脂点和脂质条纹,进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管壁僵硬,失去弹性,血管管腔狭窄。血小板、红细胞易在斑块上沉积,形成血栓。有时候,这些附着在动脉壁上的血栓会脱落,或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斑块上的粥糜样物质也会进入血流。如果堵在脑0管里使血管闭塞,就会造成缺血性脑血管意。

另一方面,因高血压及血管内弹力层断裂,使脑动脉形成粟粒状动脉瘤。

当情绪激动、血压骤升时,微动脉瘤会破裂而发生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果血浆中某种或某几种脂蛋白的浓度明显升高(一般同时伴有血浆脂质升高),称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除部分由先天性或遗传缺陷造成,或因糖尿病以及甲状腺、肾脏、肝脏等疾病引起外,饮食中脂肪的量和质及高糖饮食,是影响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食物中胆固醇含量增高,可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食物中的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增加,可使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根据以往世界各国广泛调查结果,欧美国家膳食脂肪成分达总热量的35%~40%,其中主要是动物脂肪,结果血清胆固醇很高。而我国、日本、希腊等国,脂肪成分只占总热量的8%~15%,而且以植物油为主。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低。1993年,中山医科大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动物实验。给雄性猕猴的饲料中加10%猪油和1%胆固醇,喂养17个月,取它们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脑基底动脉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别作显微镜检查,见到动脉内膜多处出现破溃、剥脱,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大面积脂斑,脂斑突向管腔,造成狭窄等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的迹象;而喂养一般饲料的动物基本正常。这说明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可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而脑动脉粥样硬化又是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病死率很高,幸存者大多数留有偏身瘫痪、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和语言障碍,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和家庭带来很多痛苦和烦恼,因而必须积极预防。首先必须合理安排饮食。动物的脂肪和内脏、蛋黄,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较多,应适当限制。瘦肉、鱼类、豆制品、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宜多吃。此外,饮食中糖分过多,也易引起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增高和肥胖,所以含糖饮料、甜食和淀粉类食物也应适当控制。酒能增加热能,还能抑制脂蛋白酯酶的活性,促进三酰甘油(甘油三酯)的合成和影响它的清除,也应当限量或戒除。

(七)多吃糖会引起血脂升高吗血脂是指血液中存在的脂类物质,主要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高脂血症是指空腹血浆中胆固醇或三酰甘油超过上限(也可分别称为高胆固醇血症或高三酰甘油血症),而高三酰甘油血症主要是由于多吃糖引起的。

多吃糖为什么会引起血脂升高?这要从糖的代谢讲起。我们知道,机体的生理活动、代谢和从事劳动所需的热能是由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提供的。

糖类包括多糖(如淀粉、糖原)和低分子糖类(如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蛋白质虽然也能提供一部分热能,但它的主要功用是维持机体氮平衡。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所需要的热能主要由膳食中的糖(包括多糖和低分子糖以及脂肪供给,而在生物机体内,糖和脂肪的代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两类物质作为热能营养素可以相互替代,同时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糖的供给不足或利用障碍时,机体主要利用食物中的脂肪或机体储存的脂肪(三酰甘油)

供应能量。而当糖的供给充裕时,机体就将暂时不能利用的糖转变为脂肪(三酰甘油)储存起来。糖和脂肪的这种相互转化作用,在维持机体正常的能量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长期从食物中摄人过多的糖,机体则须不断地将不能利用的糖转变为三酰甘油,长此以往,体内组织中三酰甘油的量会逐渐增多,血液中的三酰甘油也就随之升高了。由于我国人民的膳食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是糖类,故高三酰甘油血症也主要是因摄食糖类过多而引起的。

不仅食物中糖类(碳水化合物)的量影响血脂的水平,糖类(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也与血脂有很大的关系。实验证实,蔗糖等低分子糖容易引起血脂水平的增加。而多糖类的淀粉对血脂的影响就不如蔗糖明显。人进入老年后,体内代谢组织的量减少,同时,促进糖分解代谢的胰岛素的分泌和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低,从而导致老年人对糖的利用能力较青壮年低。如果老年人摄人过多的糖,尤其是摄入过多的蔗糖(即白糖)等低分子糖时,糖在体内的积存则会明显增加,糖向三酰甘油的转化也增多。因此,血中三酰甘油便随之增高。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比青壮年高得多的缘故。同时由于老年人糖代谢能力的下降,糖的摄入量过多也是老年性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高脂血症与现代人类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血脂人群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因此,控制膳食中糖类物质,特别是蔗糖(白糖)等低分子糖的摄取,进而控制热能的摄取,已成为老年人群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措施之一。

(八)血脂升高还要重视饮食以外哪些因素进食胆固醇含量高和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会引起血胆固醇增高,这几乎是人人深信不疑的。然而,近20多年来,却有许多研究表明,除了饮食、某些疾病、某种遗传及人体代谢因素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决定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的精神状态。

有人观察证实,在同一家庭或同一食堂中进食同类食物的身体正常者,其血液胆固醇浓度是不相同的。多数人在正常值范围内,少数人则高于正常值。此外,有的人并没有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食物,甚至是有意识地避免这类食物,但经反复化验血胆固醇值,总还是停留在高水平上。相反,有的人经常进食上述食物,然而未见体内胆固醇增高。

有资料表明,芬兰农民和日本北海道渔民都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食物,但血液胆固醇浓度并不高,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低。其原因是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比较轻松,精神情绪不紧张。而与之相反的是,生活在这两个国家的城市居民,尽管食物中的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含量并不比前者高,但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却明显高于前者。

还有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美国科学家曾对会计人员的血中胆固醇浓度作定期测定,发现在每年年终结账和年初增税期间,体内胆固醇含量大大升高,而当从事平常不紧张的日常工作时则下降。而在此期间,他们的食物内容并无改变。这表明,精神过于紧张,可以影响人体脂肪代谢。

总之,为了有效地防止高胆固醇症,应该引起重视的各种致患因素外,还要检查自身的心理因素和日常表现的情绪,避免持久的精神紧张的刺激,保持心理健康。了解了心理因素与血液胆固醇浓度增高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E1常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劳逸安排。

(九)胆固醇高能否进补

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或三酰甘油增高,或两者均增高。

临床上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常见于糖尿病、冠心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这是由于在疾病过程中,脂肪代谢发生紊乱的结果,老年人中尤为多见。

既然血脂增高,还能进补吗?

中医进补,讲究辨证施治,无论是原发或继发的高脂血症,首先要看你有没有“虚”象,有“虚”则补之,无“虚”则不补。高脂血症患者能否进补,必须经过中医辨证后才能决定。

如果有“虚”的表现,即可进补,无“虚”的表现则不可进补。或许有些病人会担心服补药后使血脂进一步升高,其实大可不必。一般来说,中药的滋补药中绝大多数不会使血脂升高,相反,其中许多药物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黄芪、何首乌、灵芝、当归、杜仲、桑寄生、黄精、枸杞子、玉竹、芡实、金樱子等。只有少数补药可使血脂升高,如鸡子黄、蜂蜜、饴糖等。

只要医师在选药时加以注意就行了。

另外,中药里还有许多药物虽然不是补药,但仍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如瓜蒌、决明子、泽泻、山楂、柴胡、虎杖等。临床上,医师可针对高脂血症患者症状加以选用。

中成药的首乌片、瓜蒌片和灵芝片等也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患者可酌情选用。

在饮食方面,高脂血症患者要少吃脂肪及动物内脏,有些甲壳类动物也不宜多食。如蚌、螺、蟹等。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来说可多吃些植物油或新鲜蔬菜,如洋葱、大蒜、豆芽、胡萝卜等,其都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任君择用。

(十)高血脂有哪些提示症状猗脂血症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的症状不明显,可作为揭示症状的有:形体肥胖、头昏脑胀、胸闷气短、黄色瘤、秃发、静脉曲张等。

1.黄色瘤

(1)肌腱黄色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节状黄色瘤,发生在肌腱部位,常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2)掌纹黄色瘤: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红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3)眼睑黄色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泛发的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平滑。此种黄色瘤常见于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其他,黄色瘤还可发生在肘、膝、指节伸侧以及髋、踝、臀等部位。

2.视力下降

高脂血症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血液中脂蛋白有可能从毛细血管中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黄色斑片,当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时,就会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后果更加严重,而且不易被及早发现。中央静脉阻塞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

3.头晕

头晕是各种高脂血症的常见症状。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脑动脉硬化和血黏度增高,导致脑部缺血、缺氧。

4.心绞痛

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时,常有心绞痛发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血黏度增高。

5.腹痛

高脂血症可以引起反复发作的饱餐后短暂腹痛,这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硬化引起骨肠缺血。

6.肢体乏力疼痛

肢体乏力或活动后疼痛,可见于长期高脂血症导致的闭塞型动脉硬化。

(十一)胆固醇如何分类

胆固醇具有两重作用。体内的胆固醇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另一种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能消除沉淀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类沉积物,达到疏通血管和保护心脏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造成管腔狭窄、阻塞。我们称高密度脂蛋白为“好胆固醇”;又称低密度脂蛋白为“坏胆固醇”。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忌食含胆固醇食物,不是因噎废食了吗?

其次,胆固醇具有抗癌作用。胆固醇的抗癌作用是通过增强噬异变细胞的白细胞的功能作用而实现的。据瑞士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内的胆固醇正是维持这种噬异变细胞的自细胞的生存条件和功能的重要物质,如果血清中胆固醇长期低于正常水平,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就会明显降低,免疫监视作用消弱,这就是胆固醇具有抗癌作用的机制所在。

另外,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细胞膜、内质网和高尔基小体等生物膜的组成,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还是体内各种类固醇的合成原料。这些类固醇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例如,在肾上腺皮质中,转化生成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重要的升压物质;又如,在肝脏中生成胆酸,形成胆汁酸盐,对脂肪的乳化和吸收具重要生理意义;还有,在性腺中合成性激索,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还有,胆固醇是合成维生素D,的前体。胆固醇在肝和肠系膜细胞内可转化为维生素D原——-7一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原在阳光和紫外线照射下可生成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骨骼的发育、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总之,胆固醇在人类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