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10619800000047

第47章 幸福:失去了童趣的人,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

孩子最初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看着刚刚来到人世的女儿,我不知道怎样爱她才好。我想,天下所有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降临人世的那一刻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孩子一出生,最基础的幸福需求就是安全感。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是孩子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孩子最初的信任感来自于母亲,是母亲的呵护,让孩子体验到了信任与安全,母亲是第一个给孩子幸福感的人。

在生下维妮弗蕾德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想要成为理想的母亲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母亲,也仍然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仍然面临着生活的各种考验和困惑,仍然有自己的缺点和不安,仍然会有失败和焦虑。但我尽力做得更好一些,尽量向一个完美的母亲靠近。

怎样才是理想的、优秀的母亲呢?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镇静自若,永远和善、充满温情与爱意地对待孩子,永远知道培养孩子的最适宜的方法,永远愿意花足够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永远对孩子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永远知道如何解答孩子的疑问……她能让孩子不断感受幸福,并领着孩子沿着幸福之路前行。

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根源

兰尼说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如沙漠中的甘泉,涌出的是静谧和踏实的心,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家庭环境对每个成员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于敏感的孩子影响更大,和睦的家庭是孩子获得幸福的根源。

孩子智力的健康发育需要宽松愉快的环境。如果家庭环境不和谐,缺乏笑声和欢乐,缺乏彼此的支持和协作,必然给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影响孩子的幸福感。

一对相爱的男女一旦走入婚姻,成立家庭,并决定为爱情缔造结晶——一个小婴儿的时候,就要注意家庭环境和氛围的营造。在这一点上,很多年轻的父母做得不好,他们往往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总是随性而为,责任心欠缺,他们表现得比孩子还任性,总想从家庭中索取更多的东西。

孩子在什么条件下能体验到幸福呢?毫无疑问是当他感到家庭温暖和谐、父母相敬相爱时。当我听到一位男士说“为了我的孩子,我愿意更爱他的母亲”时,我为之感动。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懂得家庭是孩子幸福的根源所在。

尽管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自己的问题,正如每一艘船都会遇到不同的风浪一样。但不管面临怎样的生活,为了孩子,父母有责任营造家庭的温馨氛围,为家庭带来幸福感,让孩子在幸福的感觉中徜徉。

自维妮弗蕾德出生之后,我和她的父亲都非常注意家庭欢乐气氛的营造。当然,我们本来就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变得更加谨慎,更加理智。家庭矛盾总是不可避免,但我们都约定以讨论或者暂时搁置的方式进行,绝不产生激烈的争吵,伤及感情。如果谁说了过分的话,就应该立刻向对方道歉;如果情绪激烈,就暂停讨论。往往再次面对时,问题就变得很容易解决。如果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家庭以外的事情)而生气,也尽量不让维妮弗蕾德看到。虽然她还很小,但我相信孩子的感知能力是敏锐的,即使你很努力地去掩饰你的不高兴,她依然可以从你的眼睛里读出那些悲伤的因素。

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新鲜空气之于生命一样重要。鲍姆林德教授对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将孩子的个性表现与家庭教育方式做了相关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民主、宽容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为谦虚、有礼、自信、乐观、待人诚恳、亲和力强;在权威、专断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为软弱、爱说谎、信任感低、自我评价低、内向、孤僻、性情暴躁、有攻击性;在放纵、溺爱型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表现为自理能力差、懒惰、贪吃、自私、蛮横、无责任心、任性妄为、无礼。

给予孩子追求幸福的信心和能力

我认为,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有许多条件,其中的一条就是懂得追求生活中的快乐,敢于追求生活中的幸福,愿意接受生活的改变。我不能保证给予女儿幸福,但我相信自己能够给予她对幸福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幸福的信心和能力,这也是我最想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

维妮弗蕾德14岁时,已经是“美国少年和平同盟”的会长。而我的身边摆放着两本书:《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和《与我在动物园里的朋友聊天》,这是女儿5岁时的作品。女儿的童年是幸福的,是有意义的,她慢慢地理解着幸福的真正内涵,她在和谐快乐的家庭中成长;她有尽情玩耍、游戏的权利;她有自我决定、自我控制的能力;她感受到付出与收获的喜悦;她满怀慈悲之心,愿意帮助他人;她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她在幸福的生活道路上坦然前行。我为女儿的成就高兴,也为她的健康成长高兴。同时,也为自己成功地教育了女儿感到欣慰。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

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发展起来的。婴儿的那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儿童的那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那一圈是玩耍和嬉戏;青年的那一圈是情爱和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其中任何一圈未完成,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

维妮弗蕾德走过的每一圈都很完善,甚至美好,因为我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女儿的那一圈人生有更好的收获,且绝不违背女儿的心及其生活规律。

以天真之心享受单纯生活

不要剥夺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情,不要过于约束孩子性情的发展,一个不会享受生活、不会释放自己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大部分父母总以为自己一直是在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他们为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殚精竭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孩子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拥有什么样的权利,那属于孩子的特有的幸福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完全失去了童趣的人,是乏味、抑郁、单调的人,无论他在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就,都难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不要剥夺孩子以天真之心享受单纯生活的权利,不要在孩子充满游戏与快乐的生活中不断增加沉重的现实砝码。

在这个世界上,尤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许多人从孩童时期,就丧失了这种原始的追求快乐生活的能力。

“我知道如果做这件事,会让孩子很开心,我也愿意去和孩子一起做,但是我没时间,我目前有很多的事情,而且迈克自己最近也很忙,我得给他新的任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应该不会这么忙的,到时候,我们会去的。”这不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话吗?很多人忘记了生活原来的意义,也剥夺了孩子自由快乐生活的权利,大人如一台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奔波,麻木地生活,感觉不到任何生活的激情和乐趣。而孩子也如同小机器一样费力运转着,承担着太多与年龄不相适应的生活方式。

人一旦失去了生活的快乐,失去了感受幸福的能力,那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如果我们已经丧失了生活的幸福感,那么,请为孩子保留这些,保留孩子自由快乐、简单生活的权利,再为孩子多保留一片明净的天空,多保留一份生命中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