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钦地区有一个犹太镇。这是一个只有一条狭窄街道的小镇。街道有一个出口,街旁建有小店铺和深色的房子。这里棕褐肤色的居民中间,住着白皮肤、褐色或金黄色头发的犹太人。街道尽头是一幢不大起眼的建筑物,顶部有座钟楼,这便是被精心保存下来的犹太会堂。数百年来,白犹太人始终保持着使自己和邻族严格分隔的文化和种族特性,他们的社区一直是当地社会的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在遍地尘土的街上,所能遇到的白犹太人已为数不多,并且都已年过中年。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曾经在印度南部生息了一千多年之久并一度相当兴盛的白犹太人,已濒于绝迹的时刻。
20世纪中叶,两件历史性事件导致了喀拉拉邦犹太人社区的急剧衰落。1947年印度的独立,使他们十分担心经济前景,于是不少犹太人,特别是青年,纷纷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或澳大利亚另谋生计。一年之后以色列国诞生,对白犹太人来说,不仅又是一处谋生之地,而且还是自己的故乡,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印度独立时,喀拉拉邦还有3白犹太人,随着不断的外流,今天已剩下不到50人了。不过,喀拉拉邦犹太镇上的犹太会堂里,每逢星期五和星期六照常举行礼拜,礼拜仍采用传统的仪式,尽管前往做礼拜的白犹太男教徒连10个也凑不齐。
毋庸置疑,白犹太人社区在印度将成为历史,然而对犹太人来说,这却是一段值得引以自豪的历史。因此,它也引起了历史学家们的关注。
有关印度白犹太人的历史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但迄今为止,由于史料中存在着互相矛盾的说法,在白犹太人究竟是什么时候到达印度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印度最早的犹太人移民是公元前1年来自所罗门王统辖的巴勒斯坦地区;有的学者认为,最早的犹太难民是公元前6世纪亚述帝国覆灭后到喀拉拉来的;有的学者则认为,向印度最初的大规模移民是公元1世纪后期由于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遭到罗马人迫害而引起的;还有些学者提出,公元4世纪来自地中海西部马略卡岛和5世纪来自波斯的大批移民,是否为喀拉拉邦犹太人的祖先,也值得详细考究。
以上种种说法各有各的根据,一时还难趋于统一,看来争论还会继续下去。至于犹太移民为何定居印度喀拉拉,大多数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印度河流域和巴比伦文明时期,与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贸易联系就已建立,而且这种交往几乎不曾中断过,因而贸易有可能成为犹太人东来的一个原因。但有学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犹太人在各地受到迫害,而并非直接地出于做生意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喀拉拉这个以其宝藏丰富而远近驰名的地方,对于处于危难之际的犹太人来说,自然是一处“流奶与蜜的地方”了。不少犹太人就曾经在印度成为富有的显赫人物,跻身到商人、船主行列的上层之中,或参与合伙经营造船业。最早建造的,同时也是今天剩下的唯一定期使用的科钦犹太镇犹太会堂,就是由当时一名富有的船主捐资建造的。而像这样的会堂,在当年犹太人兴盛时还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