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身上不长毛?大自然出于何种原因,使人类远古的祖先身上的浓毛脱掉了呢?人类身上的浓毛又是什么时候才脱掉的呢?
有人认为,人类远祖在进化中出于卫生的原因才将浓毛退化掉的。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祖先身上的毛皮是各种寄生虫的滋生之地。虱子、跳蚤等寄生虫潜伏在人的毛皮中,不仅吃人的血,而且传染疾病。特别是人类祖先学会了狩猎以后,食肉和狩猎更容易使人的毛皮弄脏。有一种秃鹰,以动物的尸体为食。吃食的时候,它常常将头伸到尸体中去,头部被搞得血肉淋漓。也许头上的毛对吃肉不利,或对卫生不利,因此,秃鹰头部的毛就渐渐褪去。人类的毛可能也是由于类似的原因而褪去的。但是,反对“卫生说”的人提出,毛皮对人类来说是不卫生的,但是对猩猩等动物同样是不卫生的,也不利于它们的生存。为什么猩猩们至今还是浓毛遍体,而独有人类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再说,猴子会互相理毛,人类为什么不会用工具理毛呢?
有的人类学家提出,无毛是人类学会用火后的一种自身调节现象。人类的毛皮原来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用来保暖的。在夜里,寒气袭人,有了毛皮,能够御寒。但是,人类学会了用火后,人类祖先就能在寒夜围火而坐,依火而卧,用火来驱赶寒意。而在白天,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毛皮就显得多余。因此,人类学会用火以后,用于御寒的毛皮就渐渐脱落,成为光洁无毛的动物。但是,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人类是在学会用火以后开始成为无毛动物的。
有的学者认为,人类脱落身上的毛,是因为这样有利于改善人的社会性。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他要依靠社会的力量生存和发展。浑身长毛的人,彼此间比较难以识别,脱掉了毛以后,脸就具备了更典型的个体特征,更便于相互辨认。特别是,毛皮的消失对加强人类男女之间的性的结合、稳固配偶关系有很大好处。性与触觉有密切关系。性科学的研究指出,性的结合常常依赖于抚摸、拥抱等触觉机制。人的皮肤上有许多性敏感区,这也可能是脱去了毛皮以后形成的。
还有的学者提出了狩猎说。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失去身上的浓毛,是适应狩猎生活的结果。狩猎时,猎人要对野兽进行长途的追逐,狩猎的长途奔跑又会产生许多热量。浑身长毛的动物跑不快,也不能迅速地降低体温,而脱去毛能更好地散热,就能在狩猎过程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皮毛在狩猎时显得多余,而在夜晚寒冷时,却有重要的保温作用。失去毛皮会使人类祖先耐受寒冷的能力大大下降。作为一种补偿,人类的身上产生了一层厚厚的脂肪,它在平时起着保暖的作用,但在狩猎时不影响出汗。这样,人类以脂肪代替毛皮,既能出汗降温,又能在寒冷的夜晚保暖,可谓两全其美。
近年有学者提出惊人之论,认为人类可能起源于海猿或海豚,因而身体光洁无毛。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反对这种解释,指出不一定是海生动物身上无毛,有些陆生动物也是身上无毛或少毛的,如大象、犀牛等全身也少毛。这是因为它们身体较大,足以保温,可以不需要长毛。另外,从进化看,猴子出生时全身有毛;长臂猿出生时,背部有毛,身体其余部分的毛是出生一周后才生长的;大猩猩出生时,只有头部有毛,身体其余部分无毛,在成长过程中,毛才长满它的全身;而人类出生时,也只有头部有毛,成长后体表局部有毛。从猴到人,体毛是逐渐褪去的。所以不能支持“海生”假说。也有的学者提出,海洋生活的某些动物,如海狗,身上也有毛。有毛或无毛,在于体形的大小是否足以保持体温。
人类为什么光洁无毛?这究竟给予人类以什么样的好处?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还需要人类学家继续深入的研究。至于人类是什么时候脱去了毛皮?是在腊玛古猿、南方古猿阶段,还是直立人阶段或别的人类发展阶段?人类学家对此更是所知甚少,悬案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