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这才是战争
10616700000011

第11章 长津湖战役(一)

关于包围,如果不阐述枯燥的理论,大家只要记住这样两句话就可以了:包围可以说是作战的艺术表现;但包围敌人不代表胜利,我们至少要考虑两个方面:防敌突围和阻敌增援。

首先以长津湖战役为例,来看第一个方面:突围。

虽然韩信、曹操、李世民、拿破仑……更可能是英雄,但过了孩提时代后这些人再也无法成为我的偶像。唯有志愿军,一直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我崇拜的偶像。作为整支军队来说他们为国家的尊严而战,作为个人来说他们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士兵。正如彭大将军所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中国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军队!写这节时是我断断续续最多的一次,因为老是心潮澎湃、老是热血沸腾、老是感慨万千、老是伤心落泪,思绪老是被自己的情绪打断,无法动笔去写下一段文字。生活在六十年后的我们在物质上肯定比他们更富有,但现在的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像他们一样为民族、为理想、为活着的尊严而英勇战斗。

谨以本节纪念那些战死异乡的男人们。

长津湖只是朝鲜北部盖马高原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湖泊,在我这个生长在太湖边的人眼里,只能算是个小小的水塘。不过那个叫做盖马高原的鬼地方据说冬天晚上最冷可至零下四五十度,我这辈子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严寒,所以我无法想象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中大部分和我一样的南方人是怎么在那生存的。我经历过的最冷的时刻还要追溯到大学时期,那年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我和我的上铺没有回家过年,而是留守在宿舍中,我们谁也没想到晚上最低气温居然是零下17度,所以当我们躺在宿舍里时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牙床的敲击声,这样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听着别人的牙齿在那颤抖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一是自己的牙更抖了,人也更冷了,二是会突然感觉自己饿了。

20世纪50年代后,长津湖这个千年来寂寂无名的小湖泊,成了世人皆知的地名,全是因为在长津湖周围发生了一场可能是人类战争史上气候条件最残酷的战事。

一、双方战力对比

现在我们直接以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交战前夕为起点,不计之前42军与陆战1师的交手,来看看这场生死较量。

当前的态势是:

1.美军

新兴里:美国陆军第7步兵师31团3营(团长艾伦·麦克莱恩陆军上校,后阵亡)、32团第1营(营长卡洛斯·费斯陆军中校)、第57野战炮兵营(欠C连)、第15防空炮营D连;

柳潭里: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5团(团长雷蒙德·默里中校)、陆战7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欠2营营部、F连及机炮连)、陆战炮兵第11团第1营、第3营G连和I连、第4营;

德洞山口:陆战7团2营F连(连长威廉·巴伯上尉)和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

下碣隅里:陆战1团第3营(营长托马斯·里奇中校)、陆战7团2营营部及机炮连(营长罗克伍德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D连和3营H连、陆战1师前指及师直属部队;

古土里:陆战1团团部及2营(团长切斯特·普勒上校)、炮兵第11团第2营E连、陆军第7步兵师31团第31团2营(欠E连)、1营B连(暂归2营指挥)、英军第41特遣队(队长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海军中校);

真兴里:陆战1团1营(营长施麦克中校)、炮兵第11团第2营F连。

总兵力约为18000人。

这些基本就是美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按照陆战1师的编制:

陆战1师是以三个陆战团为骨干,加上若干师直属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全师编制人数约2.5万,其中该师在仁川登陆时实际兵力为24124人。

师直属部队包括:

第11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第1、2、3营各装备18门105毫米榴弹炮,第4营装备18门155毫米榴弹炮)和1个114毫米多联装火箭炮连(该连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坦克营编制:军官39人、士兵638人;装备M26坦克63辆,M45坦克6辆,M24坦克2辆。合计71辆。

第1工兵营

第1海岸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第1水陆两栖车运输营(留在兴南港,未参加长津湖之战)

每个陆战团下辖3个步兵营、重迫击炮连(装备12门107毫米迫击炮)、反坦克连(12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5辆坦克)。

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机炮连(也称为火器连,装备4门81毫米迫击炮、4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12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连下辖3个步兵排和1个机炮排(装备89毫米火箭筒、2门81毫米迫击炮、6挺12.7毫米重机枪)。

每个步兵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1个机枪班(装备89毫米火箭筒、3挺轻机枪和1挺重机枪)。

每个步兵班配备10支M1加兰德自动步枪和2支BAR勃郎宁自动步枪,班、排长配备M1卡宾枪,连长以上军官配备柯尔特自动手枪。

此外,陆战1师还能得到配属给它的第1航空联队的密切支援,该联队通常编制为3个中队(72架飞机),最多时达到7个中队(约150架飞机)。并由第1航空联队派出老资格的飞行军官作为前进航空火力控制人员随同地面部队行动,召唤及引导空中支援。

我们先看下,以美军连级轻武器火力一个齐射为基准1来计算,美军81毫米迫击炮齐射火力为13.5,107毫米迫击炮齐射火力为7.2,75毫米无后坐力炮齐射火力为5.4,12.7毫米重机枪齐射火力为8.1,105毫米榴弹炮齐射火力为36,155毫米榴弹炮齐射火力为18,坦克齐射火力为35.6,其他如M—19四十毫米双联高炮以及M—16四联50机枪车等数目不详,暂时以齐射火力为9计算。我们可算出,美军总火力强度约为194.3,再加空军火力0.1的加成,总火力约为213.73,再加单兵训练80%的加成,为170.98.(以上数据均为经验值估算,不代表实际火力。毕竟平射武器和抛射武器完全是两回事,杀伤力不能等同计算,而且这个东西得武器专家通过计算机才能稍微精确点计算。)

2.志愿军

28日天亮时志愿军第九兵团形成的态势为:

20军89师267团在柳潭里西北;27军79师在柳潭里北;20军59师在死鹰岭和新兴里(有两个新兴里,这个不是歼灭美军的那个)一带,这两个师一个团是集结在一起的,美陆战1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联系已被割断;20军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位于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南逃的退路;20军58师已进至上坪里地区,三面包围了下碣隅里,27军81师占领了赴战湘西侧,美第7步兵师在后浦、新兴里、内洞峙的部队与陆战1师已经分别被分割;第27军的80师包围着美第7步兵师将近一个团于新兴里一带,81师和80师现在集结在一起;89师265团和266团在社仓里与美第3师一部对峙。27军94师是预备队,我没得到该师的资料,估计位置应在79师和80师的后面一点;26军还在路上,没赶到。

志愿军第九兵团大约的编制和装备:

该兵团是每个军下辖4个师,不过每个师还是3个团,其中20军50569人,27军50501人,26军48894人,全兵团总兵力约15万人。除去机关和后勤人员,就算算上后来加入战斗实际没发挥什么作用的26军,参战人员约十二三万人,以12万5千计算好了。拥有平射炮:20军50门,26军42门,27军68门,合计160门,基本都是老式三七、五七炮。迫击炮:20军392门,26军435门,27军494门,合计1321门,迫击炮比平射炮好点,但也大都是老式的。高射机枪全兵团合计3挺,忽略不计。重机枪:20军159挺,26军209挺,27军212挺,合计580挺,水冷式冬天威力不大。轻机枪:20军914挺,26军932挺,27军1210挺,合计3056挺,这个发挥了很大作用。冲锋枪:20军3516支,26军4353支,27军4413支,合计12282支,基本是斯登式冲锋枪,这个其实志愿军不怎么会正确玩。步枪:20军5150支,26军13504支,27军13448支,合计32102支,这个很杂,什么破枪都有反正也没多大用。至于野炮、山炮、榴炮都没带来,还在后方;坦克没有;飞机没有。

以我军现行战术计算中火力对比的计算为基础,按照志愿军一个连的轻武器齐射火力约等于美军基数0.5计算:第九兵团全兵团轻武器约等于384,乘以火力持续量20%(第九兵团发给战士每人80发子弹,后来基本没补充,不好补充啊,枪太杂了)约等于76.8,加上兵力优势0.1的加成为84.48;平射炮火力约为24,乘以火力持续量20%(每门炮约30发炮弹)为4.8;迫击炮火力约为198.15,乘以火力持续量20%(每门炮约40发炮弹)为39.63,加上精准度0.1的加成为43.59(1951年8月美军的一份总结报告指出:美军最赞叹的就是志愿军使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的能力,而最轻视的是使用冲锋枪的能力,而被我军看成有效法宝的手榴弹,美军也很轻视,因为投掷姿势不正确,扔不远扔不准);重机枪火力为58,乘以使用困难和火力持续量50%为29.共计第九兵团总火力为161.87.

可以看出,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军的兵力之比约7比1,火力之比约为0.947比1,这个只是个总的和大概的估计值。下面分战场分日期来看看这场战役的简要进程和双方得失。

二、战役进程和双方得失

在各个战场分开叙述前先讲开打前的一些情况。

在战役开始前第九兵团已经出现大面积的冻伤、甚至还有冻死,一方面是因为第九兵团因为行军仓促没有带被装,东北也没来得及准备充足的被装;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部队为了轻装速行,对朝鲜的天气又认识不足,没有领取被装,有的领取后还留在后方没带,甚至还有涉水渡鸭绿江的,王树增先生在他的《远东朝鲜战争》里就有描述:“第一天行军,就有700多名士兵被严重冻伤。”其实这700多人只是某团涉水渡江时冻伤的,其他的可想而知。这样一来,未战先有损伤,不能不说对整个战役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另一个呢,则是个杰作。从战场态势我们可以看到,开打时,第九兵团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美军的分割包围。10多万人神不知鬼不觉就干了这么漂亮的活,我们只能说:“这是个奇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充分说明了志愿军隐蔽伪装的能力是超一流的,充分说明志愿军战士执行命令是坚决不打折扣的,这是志愿军在朝鲜让美军感到最可怕的地方。

下面分战场分日期来说说吧。

(一)11月27日

11月27日,战斗首先在柳潭里打响,在开始战斗前,第九兵团又出了问题,把自己暴露了,这下使得本来准备向武坪里进军的美军走了2千米不到就停了下来,并迅速构筑了环形防御圈。这样一来原来计划的诱敌深入就变成了攻坚。我估计本来志愿军是计划用且战且退的方式诱敌深入,但这个主意不怎么高明,加上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本来就不想进攻,他的想法传染了整个部队,美军相当谨慎,这也表现出了美军陆战1师对危险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指挥官优秀的素质。

到了晚上,美军的环形防御圈已经布置好了:在西北山岭上,他们占据了最南端的一些高地,包括1403高地和离通向西面的那条路最近的高地;在西南山岭上,他们控制着1426高地和该高地与柳潭里之间的地带;在南面山岭上,他们掌握着离回到下碣隅里去的那条路最近的1276高地;在北面山岭上,他们占领了紧挨柳潭里东北和东面的两座山峰,即1282和1240高地。

陆战队另有两个连驻守在防御圈之外,保卫着通回下碣隅里的那条主补给线。其中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C连,大概209人,部署在柳潭里以南靠近主补给线的1419高地下面的山坡上。另一个连是第7陆战团的F连,该连共有240名官兵,配备有重机枪和81毫米迫击炮,部署在C连前面约5公里处的一座孤立高地上——后因F连而得名为“福克斯高地”,位于主补给线以北的德洞岭。

1.11 月27日夜,柳潭里西北部的战斗。

晚上10点,20军89师267团向柳潭里西北部山岭发起进攻,其中267团一个营向1403高地发动进攻,防守该高地的是陆战7团3营H连;向不知名高地进攻的是267团另一个营(具体番号不详),防守不知名高地的是美陆战5团2营。

战斗经过就简略说说好了,先说进攻不知名高地的267团某营,这个实在没什么好讲,打了一晚上,美军阵地纹丝不动,美军共计战死7人,伤25人,还有60个自己冻伤的。进攻1403高地的267团另一个营情况要好得多,战斗开始几分钟内就击垮了美军右翼阵地,至深夜就控制了1403高地的一部分,虽然美军组织了反击,但反击很快失利,连长被打死了。美军在新的指挥官指挥下继续组织抵抗,但凌晨4点美军自己撤退了。为什么1403高地被拿下,而不知名高地却打得那么差呢?原因有很多,我们一个个说。

(1)不知名高地上美军是整整一个营——第5陆战团2营,而1403高地上只是一个连——第7陆战团3营H连。267团某营一头撞上的敌人实力比他们自己还强,战而胜之的可能太低太低了。

(2)从战斗过程看,第5陆战团2营中的老兵很多,经验非常丰富,当志愿军第一次试探进攻时,美军没有用枪打,而是大量地投掷手榴弹。在整理重发前的帖子里我曾经讲过,试探进攻是一种侦查手段,为的是搞清敌人的火力点,便于在真正进攻前炮火能给予摧毁。这就造成了该团进攻时美军火力点一个都没能被摧毁。

(3)进攻不知名高地的志愿军主攻营的营长、连长们不能灵活运用战法,他们拿不出应对的办法,只是死板地按照计划,在试探进攻20分钟后开始进攻。既然敌军很有经验,敌军火力点根本就没探明,这么贸然进攻牺牲可想而知。他们完全可以再迅速组织一次试探进攻,把散兵线拉大,制造投入更多人员加大规模的假象,制造主攻开始的假象,一旦美军射击就迅速回撤。如果美军不射击就将计就计,迅速占领手榴弹射程外的有利地形,以此为依托进行冲击,这样冲击距离可缩短100米以上。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虽然当时的指挥员富有战斗经验,但缺乏教育和知识让大部分志愿军基层指挥官的头脑都比较简单而死板。

(4)美军第7陆战团3营营长威廉·F。哈里斯中校是个软蛋。在H连新的指挥官到达稳住阵脚后没多久,这位哈里斯中校就开始担心起他的指挥所的安全问题来,指挥所离前沿只有1.5千米,要是被端了命就没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还想着当将军呢,于是哈里斯先生下令撤退,让H连可耻地躲到了陆战5团D连背后去,有部分零散人员甚至跑去了右面的陆战5团3营医护所里。这个行为丢大脸了,要知道,各部队间除了战友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往别的部队阵后躲这简直就是军人的耻辱。这个哈里斯先生的老爷子是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哈里斯将军,8年时间里小哈里斯从中尉晋升为中校,你要是告诉我他家老爷子没有运用他在军中的影响力,我是绝对不信的。

(5)陆战7团3营H连连长库克上尉在布置阵地时犯了错误,他把他阵地的倒三角后面这个排布置得太远了,1403高地比较高而陡,最后这个排布置在山脚使得战斗开始后不能有效地支援前面两个点。

(6)不知名高地上的美军射击时打着了一间草屋,熊熊火光使得志愿军战士成了活靶子。

(7)打下1403高地的志愿军267团某营没有能够利用1403高地的突破扩大战果,进行纵深攻击,没能对其他地方的美军形成有效威胁施加压力,比如对不知名高地。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无力再战,二是担任预备队的267团第三个营跑到不知名高地方向去了,因为那边拿不下来需要增援,所以没在1403高地投入战斗。当然如果预备队没向不知名高地进攻的话,那267团团长指挥也出了问题。

(8)89师战斗力本身就较弱,该部队于1946年10月才成立,以新四军3师(黄克诚师)10旅留在苏北的部分人员为基础组建的。华野成立后该部为12纵35旅,12纵的司令是陈庆先(中将),政委是曹荻秋(这倒是个名人)。其实12纵就是个地方部队,没什么战功。三野成立时该旅改编为30军89师,1950年4月师部被调往空军组建伞兵部队,在开封组建空军陆战第1旅。1950年7月因为朝鲜战争,在该师原有各团基础上重建了89师,归20军建制,师长余光茂(1955年授衔为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