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
由于青少年缺少生活阅历,导致他们对生存能力的重要性既缺乏感性体验,又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十分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去锻炼和强化他们的生存意识。
1.正面事例教育。就是将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关于优秀青少年拥有生存能力的典型事例和历史上有关青少年的优秀事迹告诉学生们,借此让他们懂得:不管是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家庭的安康、幸福和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良好的生存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2.反面事例教育。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由于青少年缺乏一定的生存能力而导致的不幸事件或恶劣后果及时告诉学生,好让他们有所感悟。
3.相关理性教育。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理性教育,让他们知道一个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人,应当做到这五点:自尊、自知、自制、自治、自修。自尊代表人格气节,自知代表聪颖智慧,自制代表文明修养,自治代表自我保护,自修代表修炼体魄。有了这“五自”,人就能够保持高洁的人格,坦荡的心理,独立的品德以及健康的体魄。
(二)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
1.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可以有很多种指导方法。但其中的内容大概都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指导学生怎样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胸襟;在逆境中怎样生存;平时与同学、老师、家长如何和睦相处。
二是指导学生怎样做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玻
三是指导学生怎样加强个人思想意识修养,培养出优秀的人格。
四是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有效地保护自己,比如遇到火灾怎么办,被人威胁怎么办等。
2.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并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比如一般性心理障碍的学生,在遭遇挫折后情绪较为失落等。通过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使学生逃出困惑,增强迎接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身正为范”,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勇敢,自己就要做出勇敢的姿态,这样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这方面,教师的榜样力量比“方法指导”更关键。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都没什么上进心,那一定不能教育出一个合格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能力培养
(一)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教育的紧迫性
对于现代的中国城市来说,学生的生存能力正在一步步退化。下面是中国各大媒体披露的有关信息:
《中国青年》在1999年12月14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城市的孩子在退化。”文章中说:在今天,很多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孩子缺乏方位意识,自我位置的心理意识也没有——即便他们到了异地,也不问自己是在哪里;他们的远听觉迟钝,暗视觉低下——夜幕里成为了“小麻雀”;他们不知道怎么跟别人打交道,甚至不知道怎么和同伴相处……
《中国教育报》在2000年1月10日刊文:30%的中小学生都有心理问题。
此外,近年来很多媒体披露的相关消息也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校园、家庭暴力、行凶抢劫,无一不向人们说明: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标准正在逐步降低;女研究生轻易被骗杀,在大街上迷路的大学生竟然束手无策地大声啼哭,这些事件都告诉我们:当代青少年果真大部分都是“生存能力低下”。
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教师们都应当自觉树立起一种危机感,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肩头第一重任,帮助学生们在校园里能够健康地成长。
培养青少年生存能力的教育志在必行,通过以上信息传递出来的各种严峻现实,足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现代教育的其中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教育,应当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在发现青少年群体的某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纰漏时,才着急地去想尽办法补救:随着一些“好学生”杀母弑父事件的产生,人们才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给予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障碍越来越多,自杀案更是频频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才开始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给予关注;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造成了很大的身心压力,以至于身体的成长差强人意,人们这才想到必须要改善他们的饮食习惯,关于“减负”的喊声连成一片……这种教育方式完全属于滞后性教育,它令教育陷入被动局面,使人们措手不及。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进行生存教育的紧迫性:务必不要让学生陷入无法自拔的苦难之中;避免凡事只看分数的低劣行径的产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更要关心其精神营养是否充足;要关心学生的今天,更要放眼他们的明天;重视加强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康人格的全方面人才。
“学会生存”是一种全球性教育方略,是1972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正式提出;1993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明“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由此可见,培养新一代的生存能力已经是当今国际范围内的重要课题。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生存能力普遍低下的残酷现实,为了我国的命运前途,教师必须增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自觉进行生存能力的锻炼
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平时要注意加强自身生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式:
一是要加强学习。一个人获得知识越多,就越能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悲不惧。
二是要学会合作。现在的情况是:“偌大地球,小如一村”,因此保守、封闭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学会怎样与他人和平相处,才能高效率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
三是勤奋敬业。每个人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更好地获得生存之本。
四是学会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件情调高雅的事,平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染恶习。一旦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你的身体和心灵也会逐渐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