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的根本就是解决学生的做人问题,其中包括引导学生做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做人两个方面。学校德育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做到诚信待人、诚信做事。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开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一、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现实社会发展来看,诚信是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要求。
(一)市场经济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就是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市场经济有两大基石:规则和信用。但在市场经济运作中依然能看到一些令人忧心忡忡的现象,比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所以,在现代市场活动中必须要以诚信为本,诚信是道德约束的关键。想要做到讲求诚信,就得依靠具有独特经济利益行为的主体,在进行经济往来的时候,尽量避免出现欺诈行为,要用诚信作为核心来构造道德秩序。
(二)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
知识经济社会依靠法律保障,讲求诚信。知识和科学不由得半点虚假。知识是智力的源泉,而智力源泉又是知识经济的基矗一个高度规范的市场经济,应当有更高的诚实品质,应当以诚信为本。
从市场经济角度或是知识经济角度来看,学生都应当讲求诚信,以此适应现实和未来的社会发展。
二、学生成长的需要
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上来看,诚信是学生的立身之本。《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此可见,诚信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诚信是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信,在这里具体指的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二)诚信是学生做人应有的品质
诚信,在这里指的是讲信用、守信誉、信守承诺。诚信是建立伟大成就的关键基础,它能够激发人的信心,让人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诚信是学生做人的智慧
诚信是人类一切美德的核心和基础,是人类的共性。它的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更是能够循环利用的。除了能够增强各种人际关系和道德良知外,它还能令一个人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
(四)诚信是学生做人应尽的公共义务
诚信就意味着要信守诺言,努力完成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勇于承担自己肩上的责任。像那种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或者不守约定的行为,不但要受到道德的谴责,情节严重者还要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惩罚。
总的来说,实行德育必须因势利导,紧紧抓住新时代的脉搏,以诚信为本,奠定品德教育的基矗用实际行动来坚固德育诚信的基石,为打造中国社会信用大厦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