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圣经:你是孩子的榜样
10615600000024

第24章 学会巧妙批评

“妈妈日志”

两块巧克力

有一次,我下班把畔畔接回家,畔畔告诉我他想下楼和小朋友玩一会儿,我答应了。

在快炒菜的时候,我发现家里的盐用完了,老公刚回到家正在阳台看报纸,不忍心叫他再下去买,还是我自己去吧。

一下楼就看见畔畔用泥块砸楼下一个朋友,我立即上去制止了他,并让他回到家里等我。

我一路走一路生气,想我回家该怎么收拾他,后来想到了我在书上看的一个校长对待他学生的一个故事,就决定引用来试一试,让他自己能有所认识并说出自己的错误,让他对这件错事主动和我进行沟通。

我回到家里就拿出一块巧克力,送给畔畔,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刚才妈妈告诉你不能打小朋友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畔畔惊疑地接过巧克力。

我接着又掏出第二块巧克力放到他的手里,说:“我刚才问过玲玲了,你用泥块砸那个小朋友,是因为他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正直、善良,我应该奖励你。”

畔畔感动极了,眼泪开始流了下来。他有点泣不成声地说:“妈妈,是我做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小朋友!我下次再也不会了!”

我满意地笑了:“畔畔,妈妈很高兴你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反面教材”

今天带着畔畔陪菲菲——我一个朋友,到科技城买手机,这样既陪了儿子又陪了朋友——两不误。她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也把她的宝贝儿子雷雷带上了。

我们来到手机专区,菲菲选了一款她喜欢的、也是今年电视广告出现频率较高的手机。

付完钱,雷雷争着帮妈妈拎手机袋子,我和菲菲都表扬他懂事了,会帮妈妈干活了。

“嗵”!雷雷拿出手机故意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菲菲生气地一巴掌抽了过去:“你有病啊,干吗把妈妈的手机扔了,你不知道这是我刚用钱买的啊?”

菲菲气得一边捡手机,一边语无伦次地骂着:“我越来越不喜欢你了,觉得你越来越烦人了。”

“雷雷,告诉阿姨你会什么要扔妈妈的手机,可以吗?”我蹲下来问雷雷。

“我想试一下是不是像电视广告说的摔不坏,我不是故意的,阿姨。”雷雷哭丧着脸说,从他脸上能看出他是既害怕又内疚。

“你笨呀,手机能有像你这样摔还摔不坏的吗?”菲菲气还没消。

“我怎么知道一摔就坏了。”雷雷也开始大声地和妈妈说话。

“雷雷,现在你知道手机要摔坏了吧,给妈妈承认错误,告诉妈妈自己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想试着调解一下母子俩的矛盾。

雷雷看了妈妈一眼也不愿意说话,只是站在妈妈跟前,看着妈妈把手机装进袋子里,可能是被妈妈的样子吓着了。

和雷雷他们分手后,畔畔问我:“为什么菲菲阿姨不听雷雷解释就骂他呢?”

“因为雷雷在没征得妈妈同意的情况下就把手机扔了,结果把手机摔坏了。”我告诉畔畔。

“但是雷雷也不知道能摔坏呀。”畔畔继续发问。

“那现在你知道了吗?”“妈妈,我知道了,以后不会摔你的手机。”畔畔很是慎重地点着头。

“榜样力量”

找出错误的根源!

父母应该学会包容孩子的错误,这绝不是要纵容孩子!当孩子有了错误后,父母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想错误发生的原因。也许,错误并不是那么不可原谅。

这样做,并不是“溺爱”孩子。其实,我们是不应该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是很纯洁的,犯的错误一般是因为好奇、调皮等,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有了原则性的大错误,那也不是简单的愤怒、批评能解决的,做父母的自然应该反省自己教育过程的失误,和孩子一起找出错误的根源。

恐怕这世上并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太会教的爸爸、妈妈哦!

“育儿理论”

沟通最忌责骂。

在幼儿期,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自我评价意识还不完善,对自我的认知有赖于成人的评价。所以,不要贪一时口舌之快,消自己的心头怨气。

一般来说,孩子在犯了错误之后,本能的恐惧和内疚,会使他产生自卑心理,这种感觉甚至连他自己也闹不清楚是一种什么情绪。此刻,他最需要的是安抚。可这时候父母如果不等孩子从挫折感中恢复过来,就在现场大呼小叫地数落孩子,甚至把孩子过去犯的错误,也一起抖出来数落着,会使孩子突然间失去内疚感。人在内疚的时候,是最能听进话去的时候,如果你的愤怒批评,把这份内疚打消,孩子就用无理狡辩来反抗父母、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即使孩子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一样可以用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必打骂。父母责备的声音越小,孩子越会注意倾听。“教”而不“罚”,比纯粹的批评惩罚会更有效。

批评不是乱发脾气,是在沟通对话。不要事无巨细地不停指责孩子,否则,他的心灵之窗就对父母关闭了。那样,再正确、再有效的教育也无法实施了。

所以,在批评孩子,却遭到孩子的激烈辩解时,做父母的最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批评是不是对的?自己的批评方式是不是对的?了解和理解,容易促使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教育孩子也同理。

“举一反三”

1.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待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2.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更好。

3.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