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七彩生活:野外生存实用宝典
10615300000009

第9章 你应该学会什么

这一节的内容非常直观有效,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基本的急救素质,你甚至可以认为它是基本的个人素质。本节介绍的这些急救方法非常实用,它能够让你在同伴遭遇伤害的时候不再手足无措,而是挺身上前去帮助他脱离生命危险,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依靠的好伙伴。

3.2.1 人工呼吸法

一个不懂得基本救护常识的伙伴,是不值得生死与共的,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不值得托付的伙伴,你就应该了解更多的救护常识,比如说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在进行口对口式人工呼吸的学习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如何判定你的伙伴的生理情况。第一步:脸上是否还有血色,肌肉是否开始松弛。第二步:胸口是否起伏,呼吸是否停止。第三步:脉象是否消失,能够听到心跳。第四步:撑开眼睛,瞳孔是否对光线产生反应。

这不是判断你是否对伙伴施救的原则,是判断你的救护是否产生效果的凭证。

如果你的伙伴因为溺水的缘故停止呼吸的时候,你应该立即将其倒立,顶住他的腹腔然后大力拍打几下背部,让他吐出部分水,接着用手指扣出嘴里的异物(这部分过程不要超过5秒),尽最快速度对其进行口对口式人工呼吸。

口对口式人工呼吸需要让救助对象仰面躺在地上,施救的人一手把救助对象的头向后仰,一手捏住他的鼻孔,然后根据救助对象的年龄,用口盖住对方的嘴部对救助对象的进行吹气。在进行救援同时要随时关注救助对象的胸腔是否有起伏,如果有自然回落则代表他的呼吸道内没有阻塞物,反之则需要对其背部进行敲打,迫使其解除阻塞现象。当被救助对象胸腔中充满空气后,则对其进行一次深呼吸,帮助排除肺中的空气,然后再进行吹气行为,快速反复六次以后,延长到5秒左右进行一次,并且在排气阶段尽量让救助对象自然排气,直到他恢复到正常的呼吸。

注意进行人工呼吸时一定要坚持至少三十分钟的救助时间,如果有其它同伴还可以同时对其进行心脏按摩等辅助治疗。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检查面部血色和肌肉

场景2:检查呼吸

场景3:检查心跳

场景4:检查瞳孔反应

其它常见人工呼吸法:

当救助对象因为中毒或者面部受伤等原因无法进行口对口式人工呼吸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下面这几种人工呼吸法。

尼尔森法:

特殊要求:救助物件不能脊椎受损

尼尔森人工呼吸法的步骤并不复杂,但是却要求施救人员有一定的救助经验,必须能够掌握下手的力道,所以最好去专业的学校进行学习。

具体的救助过程如下:

1、将救助对象面朝下,身体平躺在地面,送开他的衣服。然后将其两手手掌重迭,把患者下颚靠在手上,确保其舌头伸向前方,以利于污水从嘴中流出,避免引发阻塞。

2、施救者两腿微屈采取蹲姿,将手掌伸展压在救助对象的肩后背部,顺着脊梁轻柔匀速的向前进行推压。

3、施救者在手掌压到腰部时慢慢收回,改为向后推压,推到施救对象肩部时顺势抓住对方的手肘。

4、将施救对象的手肘向头上方抬起,同时轻摇后背,帮助对方进行吸气,然后慢慢复位。

5、从步骤2开始重复。

用手法:

特殊要求:救助物件不能脊椎受损

具体的救助过程如下:

1、同尼尔森法步骤1.

2、施救者半跪在施救对象背后,双脚岔开在对方腰部,然后将手掌伸展用力压在施救对象胸部。

3、施救者松开双手,

4、有规律的从步骤2重复。

Silvester法:

特殊要求:救助物件不能腹部受伤

具体的救助过程如下:

1、让施救对象面朝上仰卧,身体平躺在地面,在其肩部下面垫上衣服或者背包,帮助其后微向后仰,以利于呼吸。

2、施救者跪在施救对象头部,用膝盖夹住对方头部帮助固定,然后伸展双手将手掌压在病人肋骨下部向前轻稳推压。

3、推到下腹部时,施救者趁势握住施救对象的双手手腕,尽可能地向上向外举起,帮助施救对象呼吸。

4、从步骤2重复。

3.2.2 常见的止血和包扎技巧

一个成人的体内平均有6.25升血,只要是去六分之一就会陷入虚脱状态,失去四分之一就会晕厥,失去三分之一就有可能引起死亡。一升血有多少?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有500ml,两瓶血你就软了,三瓶就晕了,四瓶就拜拜了。所以当人体出现伤口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止血。

a、压迫法

适合除了动脉受伤以外比较小的伤口,用纱布盖住伤口施加压迫,通过使微血管收缩来达到止血的目的。

b、指压法

指通过用手指或别的比较有力的工具压住动脉止血点,来迫使血液阻断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的方法。人体的七大止血点分别位于太阳穴、下颚、喉咙、锁骨内侧、上臂、手肘内侧、手腕,所谓的止血点就是距离心脏最近的动脉,可根据具体的受伤位置分别对不同的止血点施加压力。

c、包扎法

这是非常常用的一种止血方法,注意要尽量使用干净无菌的包扎材料,避免因为感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d、止血带法

这种方法常见于四肢远心端受伤的情况,主要是在前臂或者大腿的根部进行爆炸,然后用一根棍子通过强力扭动,来扎紧布条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通常施加上面几种止血法十分钟左右,就能够达到一定的止血效果,注意不要再造成2次受伤,包扎时一定要松紧适宜,如果远心端出现失血现象,就应该适当的松开包扎材料,避免因为死血而造成的肌肉坏死。有时候如果不方便找到干净的包扎材料,没用过的袜子,太阳下晒过的衣服都是很好的包扎材料。记住在止血过程中千万不要试图去揭开纱布查看止血效果,有些血液凝固能力较差的人需要更长时间的止血过程,如果看到血浸透了纱布,小心地揭开上面的几层,用新的纱布进行加固即可。

止血是第一步,在实现了止血的目的后,应该马上进行相应的救护措施,包括伴随止血使用的缝合技术和止血过程及之后随之进行的包扎,尤其是常用包扎器材三角巾的使用,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会有很大的裨益。

A、缝合

在面对类似于刀伤等狭长而深的伤口时,进行止血处理前我们应该先进行缝合。具体而言需要先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然后用进行过消毒处理的针线沿着皮肤纹理进行缝合,注意缝线之间最好彼此独立,单独成结,方便后期拆除。伤口缝合完成以后,可以在伤口表面涂抹一层药物,然后进行包扎,对缝合处的伤口要非常注意卫生,防止伤口感染灌脓。

B、简单包扎

常用于比较小的伤口,用消毒处理过的碰带沿受伤部位进行缠绕,注意要松紧合度,沿一定的倾斜角转动包扎,以保证包扎的面积。对手掌的包扎应该沿着拇指、手背、手腕形成一个三角,来达到固定的目的。对脚掌的包裹应该从脚踝处开始,利用踝骨加以固定。注意包扎过程中绷带应该绕过身体的凹陷部位,包扎结束的时候尽量用胶布对绷带进行固定,没有胶布的情况下,在绷带末尾打结要注意将结留在远离伤口的位置,随时注意患者是否四肢发青或者发黑等死血的迹象,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口进行调节。

C、三角巾固定法

在手臂骨折或头部受伤的包扎中,经常可以看到三角巾的身影。三角巾通常是一块长边在两米左右的直角方巾,采用透气性和任性都比较好的材料,用于伤口的固定和保护。在紧急救护中可以用大方巾或者浴巾暂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