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七彩生活:野外生存实用宝典
10615300000003

第3章 你的大脑运转正常吗

只有对生命充满希望的人,生命才有可能回馈你希望。野外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神秘和美丽,而在享受这份魅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小心隐藏在美丽和神秘背后的危险,这就需要你拥有一颗异常清醒的大脑。

1.2.1 保持清醒

在野外最容易遇到的事情,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给你带来惊喜,但更多的时候确实给你带来的危险,而这正是野外迷人的地方。如果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你不能够随时维持一个清醒的大脑,就有可能把凶险变成了灾难。

在野外环境中我们可能面临很多情绪上的困扰,当你的生命出现危机的时候,你可能会开始感到焦虑、恐惧,如果你还不幸受了伤,那就要加上疼痛、疲劳,这个时候可能食物供应也开始出现问题,你将感到饥饿、厌倦,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你和你的同伴走失了,你会因为孤独而陷入绝望、烦躁,当你面临这些心理压力的时候,你是否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大脑呢,如果你做不到,那你就可能要跟自己的生命安全说再见。

要想保持清醒的大脑,第一步就是要保证睡眠。人类的大脑就和身体一样,过度运动就会感到疲劳。所以从自身保养上来看,在野外一定要保证好充足而有效的睡眠,最好能够形成轮班的睡眠制度,保证每个人都能在清醒状态下精力十足。

保持清醒的第二步是保证营养,在野外的饮食虽然比在城市环境中要简陋了些,但也应该保证营养摄入量和三餐有序,根据个人条件随身携带一些营养片也是个好主意,尤其是天然维生素片和鱼肝油。

除了在饮食和睡眠上注意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如果你是跟朋友一起去野外,你可以教你朋友两手按摩的技巧,睡前相互做一个大脑按摩,能让你的大脑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自然也就能有更好的运作效率。此外随身带上一盒小小风油精,在关键的时候可比烟和咖啡有用多了。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B在头顶上顶了一块冰,做忍者修炼状。

A:你在干嘛

B:保持清醒

场景2:A在B头上放了一块更大的冰。

A(奸笑):现在你是不是觉得更清醒了。

除了生理上的一些调理以外,要想保持清醒的大脑还应该注意心理上的一些自梳。

从心理角度来看要想让大脑保持在清醒状态,起决定性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冷静。当人在焦虑或是恐惧状态时,肾上腺素就会分泌出荷尔蒙,整个大脑就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当这种兴奋状态得不到合理的控制的时候,我们就会丧失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思考能力。在面对危险的境况时,我们就像狮子面前的一只兔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利爪迎头拍下。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B用一把刀插在自己大腿上,A很紧张地握着一把刀,前方似乎有什么危险

场景2:A大怒,一拳把B打飞

A:就算你想保持清醒,也别选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对自己自残好吧!

所以要想在野外拥有天神一般的运气,首先你要拥有天神一般的冷静。保持冷静地方法有很多,根据体质和经历的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我保持冷静地方法非常传统,简单来说就是做几个深呼吸。平时生活中我就经常将呼吸和心跳进行锁定调理,让每一个深呼吸的时长刚好等于心跳70下所用的时间。所以每当我遇到让自己心跳加快的危机时,我就让自己迅速地做几个深呼吸,心跳的频率就会慢慢地和呼吸重合,而我的大脑在此时理科会变得特别的清醒。

此外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控场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作为团队而言,一个能够在遇到危险时保持场面的中心人物非常重要。

1.2.2 思考能力

上一节我们说了为什么要保持冷静,如何保持冷静,这一节就说一说冷静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在野外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有旺盛的求生意志,遇到一点小挫折小危险马上放下屠刀,等待立地成佛,那谁也帮不了你。但是要想能够拥有旺盛的求生意志,就必须要有能够活下去的信心。如果你面对复杂的环境素手无策,那就谈不上什么求生意志。而要想拥有坚强的信心,你就必须在面对一切野外可能遭遇的险境时,都能够有足够的思考能力。

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灵的就是我们那颗装了140亿个神经元的大脑。你首先要相信并且切实地展开思考能力,为了在野外生存下去我们必须最大可能的利用好大脑的作用。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B在看书

A:好难得!你居然在看书!

B:那是,为了去野外,我现在开始要悬梁刺股!

场景2:转到书的封面,XX笑话大全。

传统的教育学观念中认为思考就是人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检索出有效的信息,进行组合运算得出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思考的三大要素就是:认知结构、信息检索和信息处理。

认知结构作为思考的基础和前提,主要依赖于平素的知识摄入和价值观取向。简单来说,在野外生存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认知结构,主要是野外的基本生存常识、各种工具的运用、野外相关生态环境知识和基本的自救常识等。这些知识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在去野外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你所前往的环境的特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在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你都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应该要懂得什么样的生存之道,这才是野外爱好者的适者生存之理。

但是仅仅懂得这些知识,该用的时候不知道拿出来用,那也就算是纸上谈兵,白白当了个书呆子。信息检索作为思考的必备条件,就是让你懂的在关键的时候,你需要拿出你脑袋里哪个部分的知识。严格来说这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初始条件——选择适应情景的素材。具体到野外生存中而言,就是在出行前就能够根据你要遭遇的环境相关资料,在生活和大脑中进行相应的场景模拟,尽可能地在去野外前就锻炼好自己的判断能力。除此之外,在阅读摄入野外的知识时,应该养成分类和联接的好习惯,将新了解的知识和大脑认知结构中本来就有的知识进行同化,在你的大脑中安上一个目录。这样的思考方法对于平时生活也有莫大好处,是考试测验应付调研的不二良方。

有了前提和条件,现在才是思考的关键部分——信息处理。懂没有用,要知道怎么用才行。信息处理是一种高级逻辑思考能力,但并不是只有决定聪明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的锻炼,但是有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叫做前人经验。这个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有各自的规律,只要能找出这些规律,很多事情就能按照这个规律找出答案。从人类进化成猿人之前数万年的时光里面,我们的先人为我们总结了无数的经验。这些经验中大的大至宇宙的秘密,小的小至生火的一百种方法,都对后人非常有价值。多学习前人的经验,顺着这些经验去摸索他们思考的路径,就有可能获得属于你的信息处理逻辑。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B在睡觉

A:你不是要学习野外知识么,怎么在偷懒呢。

B:你懂什么,我是在做场景模拟思考呢。

场景2:A一脸钦佩,B脑子里面的场景,他在思考自己正在睡觉。

1.2.3 准确的判断

我们都知道大汉的开国三杰是萧何、张良和韩信,刘邦曾说萧何能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张良能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而韩信能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这三人分别代表了统筹、推理和判断三种思考能力。而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如果你想保证绝对的成功,你就必须要保证自己至少具备这三种能力。对于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的现代人来说,去野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冒险,所以能够在野外熟练的运用这三种基本的思考能力,并且有效的将这三种能力都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们野外行程的基本安全。

而在这三种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判断能力,在遭遇一般的问题时,我们往往还能够统筹当前资源,推理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最佳的逃生方式,最后判断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是事实上我们在野外经常可能遇到各种险境,生死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这个时候你是否能迅速而准确的进行判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种瞬时的判断能力往往超越了思考,甚至仅仅来源于本能,比如我们的眼睛在面临攻击时会自动闭上,我们的身体在受到伤害时我们会不自觉地发出叫声,吸引同伴前来救助。这些都是条件反射的自卫需求,是来自身体原始本能的判断,属于先天的判断能力。

但如果我们经过一些相应的培训,能够在遇到熊的时候马上往下坡跑,看见蛇的时候马上用手中的木叉压住它的头。如果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经过培训能够根植在你的大脑里,在你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不假思索做出相应的合理判断,并用实际行为来帮助自己解决危机,这种后天培养出来的判断能力,能够让你在生死险境的时候瞬间拯救自己,这就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自卫能力。

其实无论是在野外或是在生活中,拥有来自先天和后天的判断能力,也许已经帮你避开过无数的危险,让你从死亡在线走了无数个来回。你也许有过听到后面车辆声音就迅速避过的经历,也许有一脚差点踏空身体立即倾斜避免跌落的经历,这些都是你的身体在帮助你拯救自己。但是在野外我们可能要面临更多的危险,而要想拥有非凡的判断能力,帮助自己逢凶化吉,你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提高判断力的训练方法。

一、险境模拟法

这个可不能用打游戏来蒙混过关,你必须用你的身体去感受这种训练。比较理想的训练方式是去玩CS实战游戏,或者根据个人条件设置一些可能出现突发状况的场景。

二、反应特训法

非常实用的训练项目,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起到意料外的好处。比较轻松的训练方式是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还可以顺便训练你身体的反应速度。

三、快速自卫法

学会攻击之前首先要学会防守,要应付突发状况第一步就是保护好自己。平时就应该注意多观察,保证在第一时间迅速转移到最安全的一个角落。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AB在玩CS模拟游戏,A一枪打在B的背后。

A:哇哈哈你输了

场景2:B在A后面阴森森的露出了个头

B:是吗……?

场景3:原来A看到的B的衣服是B利用漏洞把衣服套在了稻草人身上

场景4:B一枪解决了A吹了吹枪口

B:这就是判断失误的下场

1.2.4 控制精力

大脑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组织,它除了对我们的每个行为进行指导,还要对整个人的实时状况进行控制汇报。当我们的身体运动强度过大时,大脑就会产生疲惫的信号。当我们经过了充足的睡眠后,大脑就会产生兴奋的信号。我们就是依靠这优秀的大脑,才能够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休息,在什么时候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从而尽可能好的发挥这具身体的效用。

但是大脑的这种控制能力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我们感到很疲惫的时候身体可能已经不看重负,而当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后,也需要一段调整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滞后状态是有利于人体调整的,而在野外生存当中这种滞后性也许就是致命的。比如当你出行的时候,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感觉,觉得自己用掉了一半精力的时候再往回走,等你返回帐篷可能已经筋疲力尽,甚至可能已经没有足够的体力赶回帐篷,而在没有帐篷和同伴的野外露营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学会如何在不依靠感觉的情况下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重要,尤其是控制好自己的精力分配,这对于探险性的远足具有决定性的安全保障。

通常我们将控制精力分为两个部分:控制体力和控制脑力。

首先来说一下如何控制体力,或者说如何合理的分配体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你有多少体力,和你的体力恢复效率。根据条件可以去健身房或者就在楼下的小区运动场进行一次体能测试,有些城市有专门的体力监测中心,可以进行专项的测试。没有这些条件的人,你可以选择在家的周围进行徒步行走,把你的体力换算成以公里为单位的数值,分别计算一下你的徒步远足极限和快跑极限。前者将在你探险的时候用得上,后者在你逃命的时候用得上。而且最好是在你日常测得值的基础上打个八折,因为在野外你要面临更多的劳损和消耗,而且心理和精神压力也将远远大过在测试时。

在了解了你的体力数值以后,接下来需要大致了解一下你的体力恢复效率,这就需要一个非常科学的计算流程,最好能去专业的健身房在健身教练的督促下进行测试。而没有这个条件的人,比较实际的一个计算方法是来一次极限短跑,以300米/分钟以上的速度跑到体力透支后,测试第一次跑出的距离,比如跑出了X米。然后休息一段时间,比如这段时间为Y分钟,然后以能够继续进行一次长跑危险,接着跑出X的二分之一的距离。然后再休息Y的二分之一时间,继续往前跑,测算你到极致跑出的距离。如果能够跑出X的二分之一距离以上,则Y/2就是你所需要的最短休息时间。

测试了体力以后,接下来就是控制脑力的部分,之前曾经提到很多人都会忽略大脑也会疲劳。让体力恢复的最好方法是摄入营养和休息,让大脑休息的最好方法也不外如是。在野外尤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眠则眩,长睡则晕,只有让大脑处在一个均衡的动态中,才能保持高速的运作状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迅速进行判断,找出对策。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A在一旁看,B在跑步机上快速跑动中

场景2:B瘫倒在地

B:我跑了多少米

A:2000米

场景3:A在旁边计时,B两眼冒金星

B:什么,才跑两千米!

场景4:A等了很长时间

A:你打算什么时候爬起来

B:大概2000分钟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