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七彩生活:野外生存实用宝典
10615300000019

第19章 最神秘的土地

极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里在冬季气温最低可以达到零下56摄氏度,黑夜可以出现一整天,直到夏天来临前这里的温度不会超过零度;而这里的夏季气温最高也不过18摄氏度,尽管你可以拥有一个24小时的白天,甚至就算这样的夏天也将迅速过去,然后又进入了寒冷的冬天。

这里无论是北极还是南极终年都刮着巨大的狂风,目前侧到的最快风速甚至超过了177公里,甚至在夏冬交际的时候还经常爆发飓风。要想在这里生存你首先得长出北极熊那般厚实的皮毛,或者企鹅一样丰润的脂肪。

这里的陆地上只有少数几个物种,仅有的一些植物带也几乎都是灌木。另外比较可怕的一个消息是——据有关科研学者的研究报告预测,这些厚厚的冰川下海还可能埋藏着无数未知的病毒,而我们根本无法判断人类的身体能否抵抗这些来自远古的强悍生命体。

这里的大陆中心就是磁级的所在,如果你拿着指南针站在北极的极点上,你的指南针将可能随着你的摆动飞速旋转,因为你眼前每一个方向都是南方,这也意味着你在极地甚至很难倚靠指针的力量找到方向。

这就是神秘又危险的极地,在这里也不建议有这个条件的朋友前往两级,这里的各种生存资源也比较恶劣,尤其是糟糕的天气状况,虽然比起大海甚至高山来说,在极地生存和探险的基本生存条件要优渥一些,但是同理在极地遇险后得到救助的机会则要渺小得多。

你甚至可以认为人类才刚刚看到了这两极大陆的冰山一角,而导致对这两块大陆的探索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这里的恶劣环境,我们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去对它们进行考察,显然目前来说这样的考察对各国政府都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8.1.1 极地考察注意事项

我们常说的极地事实上包含了两块大陆,南极极地和北极极地,南极极地是一块巨大的陆地,它的表面终年覆盖着厚厚地积雪,我们通常称之为南极大陆。南极大陆是人类最后一个发现的大陆,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土著人居住的大陆。目前人类涉足南极的范围还比较有限,去南极科考或者旅游都有严格限制,而且航线太长危险性太大,所以本书重点将放在北极部分。北极极地相对来说地表显得更支离破碎,它境内所有的土地终年都被封冻,我们通常称之为北极圈。

在极地附近的海面上到处飘浮着巨大的冰山,所以前往两级的考察非常危险,就算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破冰舰也不敢保证能战胜冰山。所以在我们前往两极的时候最好做好应付下面这些问题的心理准备,这些都将是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除了短暂的夏季以外,这里常年处于零度以下的低温,人体一般在失去热能来源的情况下,在这样的严寒中会以极快的速度失去体温。在两级记得千万要保护好你的四肢,如果你的手或者脚因为严寒而受损会影响你的全部工作进度。

尝试进行生火取暖,寻找食物进食,如果在长时间的行走后你有些发热,你的身体开始出汗,这个时候是可以适当的解开你的领口,让身体透一透气。注意最好不计成本地选择穿着保暖排汗性能好的衣服、手套和鞋袜等。

狂风、暴风雪、降温

冰山

冰山潜伏在海面下的体积往往是露在水面的的数十倍,所以如果在海上被巨大的冰川撞上船体,很容易对船只造成致命损害。

做好探路准备,用破冰舰开路,遭遇冰山时及时避让,小心谨慎作业。

沼泽

迷路

两极分别是地球磁极的两个磁点,在磁极附近使用指南针等依靠磁力判断方位的基本方向配置完全失去效用,为科考队员的行走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在沿途要设置好醒目的标记,而且一定要是插在雪地上而不是平放,同时应该尽量使用鲜艳的颜色,保证在远处一眼看见之前设置的标志。

计时

行走

这里在冬季遍地都是新雪,每一脚踩下去脚都会陷入雪中,很费力才能拔出,可以说每一步都将走得异常艰难。

制作一些可以在雪地上行走的交通工具,比如滑雪板、雪橇或者雪鞋等。

取水

强光

在夏季行走在雪地时要小心那看上去并不强烈的反射光,白色是反射能力最强的颜色之一,而遍地是雪的北极能够全面反射强烈的紫外线,产生足以让你的双眼产生雪盲的强光。

尽量选择在光线不强烈的时候行动,注意在强光下佩戴好护目镜,眼睛如有不适要注意休息,不要凝视雪地。

风压

猛兽

在两极极地都生存着一些耐寒的动物,其中包括强悍地攻击性猛兽北极熊,直立身体可高达两米的海豹等。

轻易不要去招惹这些极地的“霸主”,它们也会对人类有所警惕,穿着鲜艳的衣服。

鲨鱼

病毒

在两极厚厚的冰层下面也许潜伏着无数我们人类完全无法抵抗的病毒,一旦冰层遭到破坏把它们放了出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保护两极生态平衡,防止人为破坏,爱护环境,努力缓解全球变暖危机。

未知危险

8.1.2 极地生态

虽然两极的气温条件都非常糟糕,但是仅靠着每年那微薄的阳光能量和一片大陆,竟然也养育出了一个繁冗有序的生态环境,必须说这是生命创造的一个巨大奇迹。北极的生态圈属于冻原生态中的极地冻原,这种生态环境的特性就是酷寒、暴风、多云、低温等,但极地的降水和阳光还比较丰富,也为生态圈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A、植被圈

北地的植物生长周期很短,通常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长,几乎没有一年生的植物。目前已知的极地植物大约有900多种,其中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抗寒性非常强,但是往往个头很“袖珍”,为了抵抗狂风而形成了匍匐状的生态结构。有意思的是这些植物也因为没有天敌,而几乎都不含有毒素,大部分的植被都可以烹饪后直接食用。但是事实上在北极分布面积最为广阔的植被却是苔藓和地衣,而南极几乎没有什么植被,只有苔藓和地衣。这些孢子植物在每一个可能生存的地方都能形成单独的苔藓地衣建群层片。

B、动物圈

两极地区的动物生态系统不尽相同,南极的动物环境就像它的植物环境一样简单,最出名的就是在陆上憨态可掬在水中却是游泳健将的企鹅,和看上去风度翩翩事实上却是捕猎高手的豹型海豹。

而北极冻原气候下动物的种类却相对丰富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雪兔、驯鹿、麝牛、雪狼、旅鼠、雷鸟、雪鸮等。另外还有数量极少的爬行纲动物和昆虫,而夏天来到北极的人甚至还会饱受蚊、蝇困扰。

C、水下生态

南极的海面下有一种被称为磷虾的小家伙,它几乎是北极所有大型哺乳动物的粮食来源。尤其是那些块头比普通的小船还大的鲸鱼们,它们张开嘴在海里又一圈,无数的磷虾就成了它们腹中的美餐。

而出现在北极冰面下的鲸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北极复杂的地形结构对鲸鱼来说无疑是天然的陷阱,经常让它们反而沦落为了北极熊的猎物。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A、B在水下看水底的动物世界,A、B只有一张脸,周围有鲸鱼,虾子等

A:水底世界真是太美了,你看这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

B:对啊,但是我们站这么近不要紧吗

场景2:场景放大,A、B的周围有一个巨大的铁笼子把他们罩在里面

A:不要紧,你以为他们会吃这东西吗?一般人不要尝试在这些危险领域潜水,我们都是有专业设备做后盾的。

B:对,就算是这样也有危险,海底虽然美丽,但不要轻易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