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七彩生活:野外生存实用宝典
10615300000015

第15章 值得敬畏的雪山

自古以来大山就凭着那巍峨包容的气魄,赢得了一众文人骚客的尊崇和向往。到了现代这种对大山的向往又被加上了挑战的色彩,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登山爱好者常年都穿梭在各个大山之间,他们希望通过攀登各种各样险峰来战胜自我,从而获得更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但是大山也有大山的脾气,它并不一定欢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客人。这其中脾气最火爆的就是雪山,每年都会有几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为了攀登某座雪山,最后不幸英年早逝。但就算雪山如此危险,却还是挡不住无数冒险者前进的脚步,相反这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神秘气质深深地激起了更多冒险者的好强心,他们愈加锲而不舍地在挑战各种高山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目前世界上达到2000米以上的高峰几乎都是雪山,而这些雪山正是登山爱好者们展开冒险的首选。但是我们建议除了专业的登山运动员和登山队以外,一般的爱好者不要轻易去触怒这些大地之魂。

震惊全国的户外山难不完全统计资料

时间

地点

死亡人数

死亡原因

1982年

苍山,海拔最高4122米

未知

未携带任何基本野外生存设备,缺乏野外生存常识,困在山中饥寒交迫,并最终导致死亡。

1992年

太白山,海拔最高3767米

4人

未携带任何基本野外生存设备,缺乏野外生存常识,与同伴走失后跌下山崖体力衰竭而死。

1998年

轿子雪山,海拔最高4300米

3人

未携带任何基本野外生存设备,缺乏野外生存常识,与团队失散后惊慌失措,一人坠崖,两人冻死。

1999年

雪宝顶,海拔最高5588米

1人

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坚持攀登,缺乏紧急处理经验,滑坠失控而死。

2000年

珠峰,海拔最高8844米

1人

恶劣天气执意登顶,缺乏基本野外求生常识,坠峰而死。

真正的大山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几乎每一座雪山都有好静的天性,它们并不希望遭到不应有的打扰,尤其是顶峰终年被积雪覆盖的雪山。所以它们的顶峰终年气温在0°以下,层层迭迭的云层围绕在顶峰周围,山顶随时都可能发生剧烈的风暴天气,要想穿越所有的障碍到达顶峰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而设置这些屏障正是为了把不速之客都拒之门外。

6.1.1 绝情的雪山

如果说沙漠是一片被水遗弃了的土地,那么来到雪山的人,从被冰雪覆盖的地方开始,你眼前将是一片被所有基本生存物资遗忘了的土地。

A、恶劣的条件

雪山和沙漠是两个不适应生物生存的极端,如果说沙漠是极热那么雪山就是极冷,雪山终年积雪,海拔高度在7000米以上的雪山,冬天山顶温度一般在零下60℃左右。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如果缺乏热量供给,一般人只能生存几分钟的时间,所以一旦发生了雪崩或者其他事件,几乎没有人能够存活下班。

雪山上面遍地都是雪,生命体基本都被封印在冰雪之下,这里倒是不缺水,但如果把这些雪当成水来饮用却无异是在饮鸩止渴,一方面直接饮用冰雪会导致胃出血,另一方面雪水容易走肾,很快就排泄掉了,还会带走大量身体内的热量,加速死神迈进的脚步,除非你有资本耗费大量的热量去融化那些冰块,否则渴死也别喝冰山上的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比沙漠中更难找到食物,而且不仅仅是食物,你也没有办法从自然环境中找到基本的能量和热量来源。如果说在沙漠旅行必须算好补给,一旦出现断链就得退出的话,雪山也是一样的,而且比沙漠更加紧张。

更危险的是在这里很难找到可以遮挡风雨的庇护所,整个山体大部分被埋在雪下,就算是找到一个凹地也已经是值得庆幸的。

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却还远远不能体现雪山的绝情,没有基本的生存资源你可以自己携带,没有庇护所你可以及时返还营地,但雪山岂是一个允许任何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地方。

B、高原反应

通常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就开始形成雪山,而倍受登山爱好者们青睐的雪山则大多在5000米以上!要知道2700米以上就足以让大部分开始出现高原反应。而且高原反应并不是一种条件固定的病症,它的发作原因很复杂,一些本来没有高山反应的人,也可能因为一些诱因突然引发了高山反应。尤其是在5000米以上的高度,空气压力、含氧量和空气湿度都在急剧恶劣,诱发高原反应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在历年来发生的雪山事故中,为数不少的登山爱好者都是在登山途中高原反应发作,因而身陷险境甚至直接遇难的。

C、恶劣的气候

雪山顶的气候状况非常复杂,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危险的气候现象,比如经常在春季出现的大型暴风雪。这种暴风雪往往还会引来雪崩、泥石流更严重的地质灾害,而关于雪崩的可怕之处我们将在下一小节里面为你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A、B在雪山上攀爬,B停了下来

B:我觉得有些头晕,呼吸不畅

A:你可能是发生高原反应了,我们必须马上下去

场景2:

B:可是我们马上就要登顶了,现在放弃太遗憾了。

A:我也许能登顶,你说不定就要登极乐天了。

B:……好吧,我们下去吧。

6.1.2 雪山的愤怒——雪崩

在雪山上能够遇到的最可怕的灾害就是雪崩,比沙漠中的沙尘暴、流沙等可怕太多了。沙尘暴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抵御,而流沙毕竟只能带走一两个失足者的生命。

但雪崩发生的时候就像是雪山在发怒一般,巨大的吼声震撼了整个山区,无数巨大的雪球从山顶滚滚而下,整个山体发出剧烈的晃动。如果你不幸正好处在雪崩的覆盖范围,你最好马上做好在雪崩中罹难的心理准备。雪崩经过的地方就是一片雪白的荒原,所有的一切都被覆盖在了皑皑白雪之下。

所以那些想要去雪山历险的人,就算你不畏惧雪崩的天威,至少也应该先来了解一下如何判断哪些触发条件会导致雪崩。

A、地形因素

雪崩原则上只会在25度以上的斜坡发生,不到20度的雪坡则无法为雪球的脱落滚动提供地形条件。并且对人生安全最具威胁的板块型雪崩,通常都发生在35度~45度的斜坡之间,至于超过了60度的斜坡是无法集拢雪的,当然也会给攀登者带来巨大的难度。但是不容易发生雪崩,并不意味着这些雪坡是安全的,所有的雪坡都要受其它积雪带的制约,尤其是上层积雪带的控制。在雪山上只有相对的安全,没有绝对的安全。

B、积雪因素

发生雪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地雪山的积雪带是否稳定,春季的积雪带因为融雪等缘故容易变得有些脆弱,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雪崩等事故,加上冬天积累的新雪每层之间密度都不尽相同,整个雪山的积雪层就像一个组装得不好的积木,一点小小的动静就可能马上支离破碎。所以在春季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去爬山,很有可能给你的团队带来致命的危险。春季发生的雪崩是无法预防的,而且频率相当大。而且如果恰好是属于下层积雪密度小,上层积雪密度大的情况,一旦发生雪崩就是板块型雪崩,这对于登山的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威胁。

(漫画,人物对话)

场景1:B在翻开一本古老的日记,A在一旁用望远镜观察山体

B:这个前辈告诉我们,每年3月的时候整个雪山地带都是非常脆弱的,一点小小的动静就可以引发大雪崩。

A:看来你手上的日记是真品,这个前辈说的果然没错。

场景2:A望远镜对面的雪山正在发生雪崩,B询问的表情看着A,A看着望远镜。

B:咦,你不是一直说这是地摊上买的垃圾吗?

A:是啊,直到我亲眼看到雪崩的发生。

C、天气因素

雪山上的天气变化会增加积雪层的不稳定因素,在夏秋季节的时候雪山上容易出现频繁的降雪,而每一次降雪都会给雪山积雪层的动态平衡带来新的压力,一旦降雪的频率和效力超过了雪山的承压线,雪崩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除了降雪以外还需要注意暴风天气,狂暴的巨风在山间肆虐的时候,经常会把积雪从一个地方挪到另一个地方,可以让好不容易保持平衡的积雪层瞬间突破张力,进而造成移动性雪崩。

D、升温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不稳定性的逐年增强,各种反季节气候频繁出现,有时候会出现升温天气。而随着温度的升高也会让雪层迅速融化,融化的雪层会腐蚀已经趋向稳定的积雪曾,造成整个积雪层的不稳定性。

E、人为因素

很多雪崩的发生仅仅是因为在雪山中出现了不该出现的生物——人,人类是这个地球上最具有威力的生物,也是最不惧怕危险的生物,只有人类敢因为生死以外的原因去叨扰雪山。人类的出现很容易打破了积雪场的微妙平衡,一声音频较高的吼声、一个幅度较大的动物,都有可能绷断了雪山那脆弱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