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宠爱
10615200000011

第11章 当爱情变成一种奢侈,我们该如何去爱?

不知是社会冷漠,还是人性过于自私与懦弱,当你记忆中的很多时光很多人事,都变得遥不可及,成了一种幻影的时候,你会发现在这些华美的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感伤。

现如今拒绝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珍惜爱情的越来越少,游戏爱情的人倒层出不穷。真正想要去爱的,不知道如何去爱,即便是爱了,那又如何,不是爱了就爱了的问题,而是爱过以后,能否将这份爱长久地维持下去?

当同居成为一种习惯,当誓言成为一种手段,当不相信与不确定成为一种抵触情感的不安,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人值得挂念。也许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讨好自己、宠爱自己,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少受点伤害、少受点情感波折。

品一个人,就像品一杯红酒的醇度,而体会一个人的假意或真心,则需要时间和过程。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资讯时代,谁又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抑或虚伪?

当下的我们,为了更好地活着,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变得急功近利。

持不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不相信爱情的人也如“雨后春笋”。透过这些现象,看本质是什么?是我们对彼此的渴求,还是我们对彼此的不满,抑或是我们对彼此的不信任?不要问80、90后这一代为什么这样,如此冷漠、淡然,或者如此冷酷绝情,那所谓的博爱人士,又出生在哪个年代?

当下70后对情感的迷乱,80后对情感的混乱,90后对情感的不知所措,整个社会的浮躁与不安,已经令人心与人性变得高度模糊。有时在想,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好多人都成天忙于防备与算计,忙于争夺与厮杀,我们又可以真正去相信谁,或者谁值得我们相信?有时就连我们自己,都对自己绝望。

假如一个人可以拥有选择不出生的权利,又有多少人愿意在尘世走一趟?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一样,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生下来会在一个怎样的环境,我们也极度迷茫着我们出生的环境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可以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得到什么?

由于环境的迥异,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有很大差异,就如我们一直标榜自己的高贵、他人的贫贱一样。出身环境的迥异,造就了人与人之间视野的局限与差距,使得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变得愤世嫉俗。

就如一些人说,同样是人,凭什么他可以拥有那么多,而我却只能这样?

不要说谁可以真正地释怀、可以毫无保留地为谁付出,谁可以真正地做到不贪婪,可以没有任何疑虑地相信别人。防御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我们经过一次次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

人最大的慈悲,是不把对别人的付出,作为别人回报的资本。你当初为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当然,不是每个人的思想境界都可以达到这个高度,你也别期望别人会和你一样。

当爱情变成一种奢侈品,我们该如何去爱?谁也说不清楚,借罗素的话:“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足以支配我们一生。”而支配我们努力爱自己的动力,是狠狠地宠爱自己。你可以对他人绝望,但你不能对你自己绝望。